北京冬奥开幕!王健林、孙宏斌、郁亮大笑三声
这个春节不无聊,有遗憾,国足输了一场不该输的比赛;但也有期待,冬奥会如约而至。
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冬奥村早已在1月底迎来各国代表团的入住,其中参与北京冬奥村完工建设的基本为北京国企开发商。而各地的滑雪场,也在冰雪热潮下,游客量不断增长。
能把几百万一套的房子卖出去的开发商,卖几百块一张的雪票确实不在话下。比如万科松花湖的雪场生意做得极好,虽然雪质并非最好,雪道长度也并不长,但滑雪圈却有人打趣“三亿人上冰雪、一亿人在松花湖”。
除了营销能力之外,作为重资产的滑雪场,更仰仗开发商的是,卖“雪区房”的能力。
毕竟建滑雪场需要很多钱,但开发商可以让滑雪场,变成钱本身。
漫画:说财猫绘
接下王石冰雪梦的郁亮,正卖着松花湖滑雪场旁的山地别墅;
口口声声说要告别房地产的王健林,依然记得冰雪的带货能力(卖房能力),还在肇庆用滑雪场概念卖房子;
意外接下众多室内雪场的孙宏斌,也传出过想拿冰雪资产单独上市的消息。
想知道房企更多的故事,关注这只懂财经的喵~
冰雪产业里的巨头们
冰雪世界的商业巨头都有谁?
除了上文提及的万达、万科和融创外,复星旅文、鲁能集团也曾在冰雪产业上耕耘。
但目前来看,万科发展了数十年的冰雪产业也面临盈利困境,并撤销了冰雪事业部;复星则是将重心放在国外的冰雪产业,鲁能集团在2017年之后就与冰雪事业“失联”。
在四年前那笔世纪交易(融创以438.44亿元收购万达13座文旅城91%股权的资产包中包含了多个室内滑雪场)之前,“冰雪王子”应该是万科的王石,要么是万达的王健林。
万科最早于2011年在吉林松花湖打造以冰雪为主题的度假区,到2014年,王石的投入达到400亿元,这是万科的第一个滑雪项目,从0到1。而松花湖滑雪场,旁边建了无数的公寓和别墅,被称为“雪区房”。
万科吉林松花湖度假区
时任万科董事局主席的王石,宣布在2017年成立冰雪事业部,整合吉林松花湖、北京石京龙等滑雪场。此外,传闻中万科准备建造的还有张家口崇礼汗海梁滑雪场、内蒙古马鬃山滑雪场(投资338亿元)等。
万达的滑雪事业同样起于东北,第一座滑雪场是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甚至比万科松花湖还要早3年开业(2012年开业),当时的万达,正如日中天。
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
即便是在2017年遇到资金链断裂危机,王健林都未卖掉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截至目前,万达的滑雪资产除了长白山项目,还有在建的肇庆万达国家度假区(首个特大型山体室内滑雪场)、南宁万达娱雪乐园等。
融创老孙的意外插足,改变了国内房企在冰雪产业上“双万(万科&万达)”格局。而且,如果从数量来说,“老孙”直接成了国内滑雪场的大佬。
已经开业的融创雪世界有6个,基本都是室内滑雪场,其中有5个滑雪项目布局在南方,如广州、无锡、昆明、成都和重庆,另有一个雪场在哈尔滨。
室内滑雪场,对很多没见过雪的南方人,吸引力确实够大。
广州融创雪世界 说财猫摄
孙宏斌曾评价冰雪业务板块是“盈利能力最高的部门之一“。去年9月,还一度传闻,融创考虑分拆冰雪业务,最早于2022年赴港上市,计划整体战略布局35家室内雪场。
在去年房地产遭遇重重困境之下,融创仍在不断签约,比如11月底,融创文旅与北大湖滑雪度假区达成战略合作。
融创达成合作的北大湖滑雪场 说财猫摄
单靠雪场自身造血,是一条漫漫长路,因此老孙选择将冰雪业务上市融资。而同样可以为冰雪巨头们快速生钱的办法,是比滑雪场更大的旅游度假区的房地产项目。
毕竟如果不卖房子,很难有钱建滑雪场。
作为重资产的滑雪场,如果要在短期内覆盖投资,似乎没有比卖房子更好的办法了。开发商拿走了人们的冰雪梦,却只想着建房子。
肇庆万达国家度假区地产项目销售人员发布的信息
是陨落还是该破局?
滑雪,应该是所有人的诗和远方,曾经万科也对滑雪事业寄予过厚望。
都知道,王石不仅是划艇、登山的爱好者,他也同样喜欢滑雪,并多次在微博晒出在松花湖滑雪的视频,热爱极限运动的他把爱好变成了事业,但万科的滑雪事业走得很慢。
冰雪事业其实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每年雪季就这么长,一旦雪季过了,雪场几乎“冰冻”,只能依靠附近的游玩设施和旅游资源赚钱。
万科松花湖在2015年正式对外开业后,15/16雪季141天运营时间里,总接待人次超过20万,营收超过8000万,滑雪学校营收1000万,教学总数近2万人次,当时王石评价道:“梦想成真,超出预期”。
但打从2017年成立冰雪事业部以后,万科在滑雪场的拓展布局按下了“0.5倍速键”。万科曾就雪场经营“吐苦水”,并直言雪场有效的经营方式是冰雪项目+地产。
举个栗子:松花湖项目2016/17雪季累计接待游客34万人次,营收1.1亿元,但度假区的地产销售则超过了3亿元。
万科松花湖的雪景公寓 说财猫摄
曾任万科冰雪事业部的负责人丁长峰称,“滑雪产业是美丽又扎手的玫瑰。”他说,冰雪产业基本上是不赚钱的,有日常经营盈利,但滑雪场是一个巨大的重资产的投资,项目基本都是上百亿的投资额。
“至少在前三年,所有的项目都要靠地产来输血。”这几乎是涉足冰雪产业的开发商现状,前期靠卖房,后期靠运营雪场,包括门票、滑雪教学、滑雪比赛等获得长期盈利,但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滑雪场单靠自身回血慢,外部输血渠道也未见明朗。滑雪场融资不说很难,但在业内来看,能将雪场作为底层资产去融资的开发商少之又少。
万科曾在2018年以松花湖度假区发行信托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规模10.59亿元,期限8年,加权发行利率为5.26%。这基本上是目前能看到的以滑雪场作为底层资产去融资的案例。
冰雪事业或许是企业的“加分项”,但作为主赛道去发展显然很难。不论是万科还是融创,在业绩会上也鲜少推介冰雪业务。
前年,万科撤销冰雪事业部,业务和团队并入到新的事业部“酒店及度假事业部”中,冰雪事业部作为万科独立的业务线条仅存活3年时间,黯然离场的冰雪事业部至少能给行业一点警示。
在利润和资金链面前,房企对滑雪产业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地投资和布局,至少,不能用开发商的思维参与雪场运营。
然而,冰雪产业的开发商巨头们,另一只脚还陷入地产开发与债务现金的泥潭中。比如融创,最近几个月不断出售资产回血,多个城市的文旅城项目摆上货架。
冬奥会过后,滑雪场生意又该如何维持现有的热度?开发商何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