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升升
徐雷卸任,许冉上位,京东集团CEO的权力交接,让最近的互联网江湖多了一些波澜。
曾经一手缔造“618”大促的徐雷,2022年4月才刚刚从刘强东那里接棒。仅一年出头,京东集团CEO的位置又换了面孔。换掉徐雷,刘强东要再次全面掌舵京东吗?
就在前不久,刘强东减持880万股京东健康的股权,减持均价为57.6港元,以此计算,刘强东此次套现5亿港元。
而在他去年交棒徐雷之后,还曾密集减持京东、京东健康股票,仅仅3个月时间,就减持套现66亿人民币,一度引发了缺钱了、要跑路的各种猜测。
跑与留,放权与收权之间,刘强东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2018年的明州事件,成为刘强东的人生转折点。自此以后,曾经高调示人的东哥,选择低调蛰伏、退居幕后,将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以降低个人对企业的影响。近几年来,刘强东连续卸任了京东系的多项职务。2022年,将徐雷扶上CEO帅位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减持套现操作。比如去年4月底至5月初,连续减持京东健康4.4亿港元股票;去年6月,减持了京东A类普通股450万股,按当时价格估算,价值2.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71亿元。算上通过Max Smart Limited减持京东B类普通股的43.8亿元,短短3个月时间,刘强东的套现金额达到了66.31亿元。这还只是他隐退后套现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起计算,刘强东套现超过640亿。刘强东缺钱了吗?创始人在股价高位减持套现,在资本市场上当然是很常见的操作。刘强东因明州事件而“消失”的这几年,从阿里的马云,到字节跳动的张一鸣,初代创业者纷纷退居幕后,完成管理大权的交接。而在他们交棒之后,套现成了一种常规操作。比如马云在2020年前后,曾连续减持阿里巴巴超2亿股,一举套现超过400亿元,随后便开启了游艇、高尔夫的奢华退休生活,在舆论场很少露面。但也正如外滩峰会讲话后的马云,被疯传要跑路了一样,刘强东的密集套现,同样引来外界的各种猜测。去年4月,有媒体报道,一位中国神秘女买家Nani Wang以8000万欧元(约5.63亿元人民币)买下了意大利甚至全欧洲非常知名“地中海海上皇宫”。外界猜测,Nani Wang只是代持,豪宅的真正主人是刘强东——此前媒体报道,Nani Wang疑为京东健康香港公司前董事会成员,曾与刘强东、刘强东的亲属刘强茹、刘强南共同投资了宿迁多家企业,被外界认为是处置刘强东私人资产的公司实体。买下豪宅的是不是刘强东,外界一直各种揣测。不难看出,刘强东的每一步,依旧能掀起各种想象和风雨。刘强东曾说,“全家一年,拼命消费都花不完100万”。事实上,不管他减持套现的钱是用来自己花,还是进行个人的投资,或者仅仅是为了在高位变现,富豪恐怕都不会嫌弃手上的钱多。而对刘强东来说,明州事件的和解善后,哪一项不需要花钱呢?把账面上的数字财富变现,说白了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刘强东退居幕后的这些年,依靠同股不同权的AB股制度,牢牢掌握着京东的控制权。而在资本市场上的辗转腾挪,成了他重新回归舆论视野的一个重要标志。去年交棒徐雷后,很多人猜测刘强东会进一步放权,和马云等大佬一样彻底归隐,专注于企业的长线战略发展,不再插手具体的管理事务,让“二当家”走向前台。但现实却似乎并非如此。徐雷的上位和卸任,显示出刘强东在放权和收权之间的犹疑。徐雷虽不是京东的开山元老,却立下了汗马功劳。“618”大促、PLUS会员体系等,基本上都是出自徐雷之手。那句“谁不服徐雷,就是不服我”,正是刘强东对徐雷的莫大认可。从临危受命转正CEO到仓促卸任,徐雷掌舵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为什么如此突然地换人?一个可以参照的信号是,在多次减持的同时,刘强东凭借着对京东的控制权,在内部管理层面的动作似乎越来越多,强势掌舵者的性格再次浮出水面。去年11月,在京东的管理培训会议上痛斥高管,刘强东甚至用“骗子”来形容这些本来跟自己是同事的“兄弟”——“拿PPT和假大空词汇忽悠自己的人就是骗子”。结合CEO的调整来看,很难说刘强东对京东的现状是满意的。在刘强东归隐后,临危受命的徐雷,一度领京东实现了业绩的逆势上升。2022年京东营收破万亿,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达到282亿元,而2021年净利润为172亿元。然而去年全年的营收增速,只有9.9%。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更是只有1.38%。京东走出了明州事件的至暗时刻,但增长乏力的问题已经暴露无遗。就连徐雷在去年也坦承,去年是京东最艰难的一个618。和阿里启动“1+6+N”的拆分变革一样,今年4月,京东零售也开启5年来最大规模的组织变革。这意味着在万亿营收、员工规模达到55万之后,现有的组织管理体系,所带来的大公司病,已经拖累了京东的增长效能。刘强东的危机感和焦虑感,不仅是基于组织架构积弊的内忧,更是基于外患——在放权徐雷的这几年,天猫和淘宝之外,抖音电商迅猛崛起,拼多多则在不断蚕食市场份额。不管怎么说,内忧外患当前,刘强东确实有重新出山迹象。这当然不让人奇怪,刘强东从来不避讳对京东的控制权。早在2014年接受采访时,他就表示,“对一家高速增长的公司来说,创始人没有控制权多可怕啊,就像汽车没有司机,或者轮船没有船长一样”。现在,船长要调整巨轮的航向了。重新收权的刘强东,在财务出身、擅长投融资的新任CEO许冉的辅佐下,能够带领京东穿越周期吗?也许连刘强东自己心理也没有底。正所谓形势比人强。尽管民营经济被当成“自己人”受到了重点保护,那些诋毁企业家的声浪减弱了很多,但现在的京东,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生存环境。一方面,互联网的用户增长基本见顶,电商平台的用户竞争,从增量转向存量;另一方面,整个经济形势的回暖还需时日,居民存款规模攀新高背后,是消费增长的乏力,口红效应似乎在真实地上演。任正非说,“活下来,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寒冬中的互联网科技企业,都纷纷通过组织结构、业务重心、战略方向的不断调整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越过爆发式增长的时期之后,京东同样出现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之前,京东一向以注重员工福利著称,把员工当兄弟的刘强东,在自建物流的同时,一直坚持和一线快递员签订合同,给他们缴纳社保,被奉为行业的标杆。收购德邦物流之后,去年他还表示,“逐步为十几万德邦的兄弟们缴齐五险一金,确保每个德邦兄弟都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兄弟们提供基础保障”。但据《科创板日报》报道,京东物流内部员工透露,去年年中,京东物流总部的公积金全员缴存比例从12%下调至5%。而在降本增效的经营压力下,多年前刘强东“不开除任何一个兄弟”的表态,很快也被现实打脸了:
去年3月,深陷裁员风波的京东回应称,“裁员只是业务板块的正常优化,京东主体业务依然健康发展”,然而将裁员比作“毕业”的操作,还是被网友纷纷吐槽。所谓“毕业”,和“向社会输送人才”一样,无非是给裁员维持最后的体面,用一种温情脉脉的叙事来掩饰开出兄弟的残忍。这似乎应了那句话:同甘易、共苦难。面对逼人的寒气,哪还有什么患难见真情的兄弟情义呢?既然谈兄弟感情伤钱,那不如把钱牢牢地拽在手中,把数字财富先揣进兜里,毕竟谁都不清楚今后的京东,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会是一个怎样的走势。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似乎可以对刘强东的操作有更好地理解。一边减持套现,释放离场的信号,一边推动京东的组织变革,实现权力的迭代,看上去很矛盾对吧?但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是做了两手准备呢?哪怕明州事件的风波已经过去了,但刘强东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创业大佬,在同时代的那批创业者纷纷退隐之后,留给他的时间也不会太多了。此前的京东集团港股IPO资料显示,Max Smart Limited为刘强东通过信托实益拥有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刘强东为唯一董事,海外家族信托通过BVI公司Max Smart Limited,最终持有刘强东所持京东的所有股份。无外乎,BVI公司的套现,都合法流入了海外信托里面。大佬的每一步布局,肯定不会是无心之举,连环套现背后,一切都值得玩味。
「声道」原创
欢迎按要求转载,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请联系:hbdx1990xz
运营丨麻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