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写下一首绝妙山水小诗,让人眼前一亮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我们经常会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比如强汉盛唐、富宋刚明的说法,虽然如此概括有失偏颇,但也有一定依据。

我们今天主要讲的王安石是宋朝人物,所以我们大致来讲讲富宋。宋朝应该挺富的,要不然怎么会一打仗就给对方送钱。

宋朝开始于公元960年,赵匡胤自导自演陈桥兵变,半推半就都被手下小弟拥立为帝。由于老赵家得位手段有点不太正,所以一直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于是终宋一朝,宋朝都是贯彻落实“重文轻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



这国策实行下来有好有坏,但经过时间的推移,慢慢就变成了冗员、冗费 、冗兵三冗危机,国力逐渐积贫积弱。毕竟当时中国又不统一,你不打我不代表我不打你,所以宋朝从建国开始一直在打仗,老宋家又看不起武将,自然而言败仗比较多,打了败仗就要承担失地赔款的后果。

总是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宋神宗执政时期,立志要改变这种情况,于是他重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王安石也是一个胸怀天下、才干过人的人物,他从小就立志要用毕生所学为国为民,他很有想法,很早以前就写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等壮志凌云诗句。

虽然王安石早在庆历二年就进士及第,但他自请下基层为官。在基层时,政绩斐然,也多次拒绝回京当官,他在等一个“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的机会,当神宗登基后,他知道这个“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的这个机会来了。



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青云直上,1069年跻身执政之列,出任参知政事,1070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

改革初期非常顺利,内充国库,外提国访,朝廷积贫积弱的局面渐渐改变了。但改革说到底就是重新分配利益,有既得利益者,就有失去利益的,王安石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全国推行的各种法律由于执行不到位也一塌糊涂,终于在重重阻力下,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宋神宗说到底也是有雄心没有决心,他在一年又将王安石召回拜相,但很快又把他罢相。

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就隐居长江边的江宁了,政治上的失意,使的他更追求心境上的宁静。有一年秋天黄昏他泛舟江上,江上半明半暗山光水色,远处影影绰绰的风帆让他非常有触动,于是他写下了一首绝妙七绝。



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诗词好就是好在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情感,这首风格清淡幽致的小诗,也是如此,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勾勒出了优美素雅的画面,把诗境与画意结合在一起,句句生动逼真,却又表现一种含蓄朦胧的美,并且还能让读者在变化山光水色中体验到的人生哲理。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前两句诗人是给读者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通过轻盈、柔美的云雨,给读者带来一种唯美的享受。

第一句点题,写出了江北“秋阴”清凉悠远之态。阴云半开,雨过天晴,原本昏沉沉的天边抹上了晚霞的辉光,让读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而第二句紧接着首句,具体将天边那黄云霞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远在天边雨后的乌云低垂而缓慢地移动。“低徊”本来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却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地移动。云漂浮不定的平常景象却在作者的笔下写的情趣横生,静中有动,非常有意境。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后两句诗作者目光从天边的云移至眼前的青山绿水。

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看到了一副全新的画面,江边连绵不绝的青山,像是要挡住诗人的目光,前行的去路,然而远处忽隐忽现的点点帆影缓缓而行,又告诉作者前路未绝,道路无穷。

青山不动,帆船缓行,动静结合,使的视野变得豁然畅通的同时又告诉我们耐人寻味的哲理:永远要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



全诗一首纯景诗作,却寓情于景,意境清幽淡远,给读者不止除了感官上的审美享受外,还给予了我们生活上的启迪,结尾两句与南宋诗人陆游的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样富含人生哲理的,陆游写作时是否借鉴了王安石的这句诗,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END-

图片来源网络

阅读往期文章

晏几道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句句痴情,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这九首宋词名篇,竟然都没被《宋词三百首》选入,真让人吃惊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