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秦观一首凄凉诀别之词,记录和苏东坡的最后一面,不久含笑而逝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点个关注

北宋的“乌台诗案”后,对于党同伐异的新旧党人而言非黑即白,不是朋友,那就是敌人,所以苏轼以及“苏门四学士”这一类正直臣子们,既不容于新党,也被旧党排斥,导致一贬再贬。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与苏东坡亦师亦友。

元丰元年(1078年),那一年苏轼在徐州为官42岁,秦观30岁。

秦观吟着“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一诗前往拜望苏东坡。

苏轼年龄大他一轮,但对这个后生青眼相加,二人相见恨晚,引为知己。

接下来交往的时间里,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师友情谊,苏东坡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苏轼对秦观极为赏识,以“屈(原)宋(玉)之才”来肯定秦观的才学,鼓励他积极参加科举,并且向他引荐了当时的宰相王安石,特地专门为了秦观写了一封信给王安石。

“难之叹,古今共之,如观等辈,实不易得。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其他无所望也”,苏轼希望王安石能提携一下秦观。

元丰八年(1085年),37岁的秦观带着恩师的希冀参加他人生第三次科举,这次终于考中进士,去了地方为官。

在地方一年后,又在苏东坡的推荐下,秦观被调回京城,升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成为京官。

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

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

绍圣元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后,“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新党人士章惇、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

其实秦观作为苏轼的得意门生而殃及池鱼,“新党”示意只要他向苏轼泼脏水,撇清关系,可以不用遭贬,但秦观宁愿被贬到天涯海角,也不肯对恩师落井下石。于是秦观被贬杭州通判,旋贬处州酒监税、后又移至郴州、横州编管,不断南迁,一直贬到海康,这是秦观贬谪生涯的最后一站。

别看现在这些地方比较发达,但当时来说是偏远之地,特别是苏轼的儋州,这罪只比杀头轻一点的处罚,所以无论是苏轼还是秦观,都有了客死他乡的心理准备了,甚至都已经交代后事了,但这对师生自被贬后还是常有诗文来往,只是感觉再也不能相见了。

几年后的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朝局大变,大赦天下,苏东坡也被获准内迁,秦观则被移诏湖南横州。

秦观牵挂着苏轼,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给苏轼写信,希望能够见一面。

苏轼也想见自己这个得意弟子,表示:“若得及见少游,即大幸也。

当年苏轼从海南儋州出发,秦观自广东雷州而回,这年六月,二人终于在途中康海相会。

这对一别多年饱经磨难再次相见的师生,真是感慨万千。

这一年,苏轼64岁,秦观52岁,在当时都是风烛残年之躯。

苏轼一直都是乐观派,但秦观不同。

秦观心有所感,若有所思,内心事重重。

因为与恩师匆匆相逢,转眼就是离别,秦观心里百感交集,写下一首凄凉万分的《江城子》词赠与恩师。


江城子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全词自始至终都没有写这次相见的喜悦,反而是笼罩着一股凄凉悲伤的气氛,读之令人神伤。

师生二人落难中相会,愁容满面,两鬓苍苍,相向无言。一句“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更是把青年到老年时代的经历一笔带过。祸从口出,分别后的发生的事情,我们就不要再谈了,你我都懂,都在不言中。

备酒饯别,殷勤劝酒挽留,不用匆匆上路,尽管把酒斟满,我们一定要多喝几杯,因为这一次相见后,你我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样各奔西东,你看江面烟雾腾腾,暮云叠叠重重,再见已然不易。

或许秦观已经预感到此次既是生离,也是死别,所以只能一再劝酒,多挽留一会也是好的。

“烟浪远,暮云重”!雾霭沉沉的江面和重重叠叠的阴云前路莫测,以景结情,令人怅然失落,只是苏轼没有意识到,这首词是秦观与自己的诀别之作吧。

一语成籤,6月二人相会后,八月秦观继续赶路去横州赴任,途中骤逝于藤州光华亭,去世时面带微笑。

或许是之前见过了恩师苏东坡,对于恩师的临别寄语都已经留在了那首《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里了吧,所以才没有牵挂的的离开了这又爱又恨的世间。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看完顺手点个“在看”

让你的朋友们

也能看到~



【往期精彩】

那些豪气纵横,气势恢宏的诗词,至今读来仍让人荡气回肠
苏东坡最深情凄美的词作:十年生死两茫茫,凄婉哀伤,一字一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