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非常懒也非常幸运,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成为难以逾越的经典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点个关注


历史书太厚,厚到能够记载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

历史书太薄,薄到书上一行字就是别人的一生。

即使如此,史官的目光也只在乎影响历史进程的某人某事,如同一条条新闻短讯,作为每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并不会花太多笔墨去记载。

相对于史书,诗歌就不一样了。

“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不在乎作者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只要诗歌写得好,总是能口口相传。

写诗的作者也会随着诗歌的流传而时常让人提起。


例如王之涣,他虽然只留存六首诗,但质量非常高,他本人也是盛唐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大神;

还有张若虚,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就两首,但是却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人念叨千年;

甚至《题都城南庄》的崔护、《赠去婢》崔郊等诗人,史书上无只言片语,但仅凭一首好诗,使得千百年后的我还在写他们故事。

今天长风要给大家讲的这首诗,诗的作者同样史书中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记载,只知他是唐朝诗人,推测他是生活在晚唐时期。

有可能他懒,也不排除他写了很多诗但被遗失了,总之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他一首诗。

就是这一首诗短短20字写得太好了,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他的大名得以被世人所知。

这首诗是《春怨》,诗的作者是金昌绪。

《春怨》是一首五言绝句。很多人认为诗的体裁中,五绝要写好是最难的,因为要以小见大,语短意长,用最少的文字来说最深沉蕴藉的情感,重不得又轻不得,所以非常考验作者的水平。

蘅塘退士在编选《唐诗三百首》时,选入五绝不到三十首,都是脍炙人口精品中的精品。

金昌绪的这首作品能入选《唐诗三百首》,足以可见这诗的水平。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好诗。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春宫怨”、“闺怨”一类的诗,多是描写女子思亲、思远从而内心产生的忧愁苦闷的心情,这种题材在唐朝非常多。

例如刘方平“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李白的“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王昌龄的“忽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杜荀鹤“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等等都是此类的佳作。

一个春光明媚的的早上,空气也非常清新,门前屋后绿树成荫,树上活泼的黄莺,在欢快地唱着歌。

突然一个衣衫不整,来不及洗漱的少妇拿着一根捣衣杵冲出房门,嗔怒地把唱得正欢的黄莺儿给赶跑,嘴里还一直嘟嚷着。

“烦死了,烦死了,大清早在这里叫个不停,扰了我的好梦,我正好梦着和我多年未见的夫君见面,都被你们这些挨千刀的给吵醒了,真讨人嫌。”

诗的意思大致就是描绘这样一幅平常的生活画面,但作者写作手法非常巧妙。正常人描述这一件事表达方式是“梦中夫妻聚,鸟啼惊人梦。若想鸟不啼,出门便打起。”


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人首句却先写“打起黄莺儿”,次句写“莫教枝上啼”,所以这两句是一层倒叙。

接着第三句写“啼时惊妾梦”,第四句写“不得到辽西”,这两句又是一层倒叙。而后两句和前两句又形成一层倒叙,是为三层倒叙。

全诗只有四句,但是诗人却三次运用倒叙的手法,这在诗词中是很少见的,可见诗人的匠心独运。

单单如此,还不足以表现这首诗好,还有就是这首诗四句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哪一句都不可缺少。

从起句“打起黄莺儿”开始就给人一个悬念。鸟是无辜的,为啥要大清早就打鸟?

下一句就给人答案了。原来是“莫教枝上啼”。

黄莺鸟声这么好听,那又为何不让它叫?

原来是“啼时惊妾梦”,是因为黄莺的歌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梦,是因为这个梦里梦到了自己和多年未见的丈夫在辽西团聚了。

这里提的辽西,是战争前线。在那个年代征人出征又有几人能还,这位少妇的丈夫肯定去了很久,两人也很久没团聚,对方是死是活都不敢确定,所以能够在梦里团聚也是一种幸福。

但这种幸福被鸟叫声几嗓子给破坏了,能不气人嘛?打它们算好的,我相信那一刻弄死那些鸟的心都有了。


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又句句作答,犹如抽丝剥茧,剥去一层,还有一层,诗中运用了层层倒叙的手法,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那么这首诗从相同题材的诗歌中脱颖而出,历经千年传唱不衰,并且入选《唐诗三百首》也不足为怪了。

金昌绪因为这首好诗而流传千古,当真非常幸运。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看完顺手点个“在看”

让你的朋友们

也能看到~



【往期精彩】

杜甫不愧是诗史,一首短短绝句,简直就是一部微缩版开元盛衰史

这首唐诗被称为五言绝句的压卷之作,境界之大让人惊叹,实至名归

每天诗词猎奇,点个关注可以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