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风格独特的一首词,有声有色,句句写景,美得让人心醉
每天诗词故事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这是清朝诗人泊船高邮,遥想六百多年前高邮才子秦观,抒发内心哲人已逝,文坛寂寞时的感慨。
秦观,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出生于高邮一小康之家,家族虽给不了秦观大富大贵,却也能让他不为生计所烦,甚至可以博览群书。
20余岁的秦观,心里也是有着大抱负,一直遵循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内心宗旨,他家乡附近的湖州、杭州、润州等地都被他用双脚丈量完毕,眼中的风俗人情,市井百态都成了他笔下创作的素材。
游历中见一歌女被土豪劣绅逼迫,年少轻狂秦观见不得如此黑恶势力,强势入场解围,写下一首他早年著名的词《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他便创作了《浮山堰赋》,对于宋辽边境,他用《郭子仪单骑见虏赋》抒发自己的看法。
后来秦观父亲去世后,作为男子汉的他必须得要担当起家族责任,当时读书人的最好选择那就是走科举之路。
只是踌躇满志的秦观多次科举未第,他也事后反省了,“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虽然聪明,看书也一见能诵,但自负聪明,有些膨胀,加之自己喜欢宴游,没法沉下心来学习。
另外在当时如果有名人赏识和举荐,入仕成功率也大很多,正好当时大文豪苏轼在徐州任职,所以他就念着“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前去拜会。
苏轼对秦观的才学人品也非常赏识,二人从此开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之情。苏轼鼓励他继续参加科举。秦观收拾心情,继续努力,终于在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及第,由此踏入仕途。
打上了“苏门四学士”标签的秦观,从此与苏轼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苏轼这等正直官员,在党争中肯定是吃亏为多,所以秦观仕途肯定谈不上顺利,说失意困顿也不为过,这也造就了他笔下的词非常婉约细腻。
纵观秦观一生,其实他创作的词只有一百多首,却写过四百三十多首诗、二百五十多篇散文,诗文数量远远超过词作,但他的词却比诗文要受欢迎多。因为他的词细腻,超越了一般婉约派词作的浮华艳丽,把婉约词狭小的意象开拓出了阔大的境界,成了大宋词坛一个独特的存在,因此也被称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
但秦观也会写一些别样风格的作品,比如他早年的一首这首《行香子》,便是他一首很特别的作品,全篇18句,句句写景,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美得让人心醉。
行香子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写这首词时秦观还未踏入仕途,在一个春天,被春光明媚质朴自然的乡村之景所感染而写下的,语言清新,格调轻快,和秦观的一贯词风完全不同。
这首词的上片表现的是自己所见村庄的静态风景,从整个村庄落笔,一个“绕”字和“满”字,给读者扑面而来的是盎然的春色,一派生机勃勃,作者面对如此美景,自然也是心情大好的倚东风、豪兴徜徉,去领略小园春色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
词的下片秦观视野由近放远,我们跟随他的目光也看到了春景无限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如画春色。“偶然乘兴,步过东冈”,表明作者对春景风光的大爱,对美景的流连忘返,所以在“豪兴徜徉”才会步过东冈,动起来所以才会见到围墙、草堂、青旗、流水、小桥,燕舞,蝶飞,能听到枝头上莺儿啼、鸟儿叫这种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春光。
这首词秦观下笔轻灵,意兴盎然,读来能够感受到他在春景下的快意和舒畅,另外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与其“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等婉约风格完全不同,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大家喜欢秦观的这首词吗?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看完顺手点个“在看”
让你的朋友们
也能看到~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