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吕洞宾的一首田园美诗,生动有趣,写出很多人向往的生活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举头三尺有神明,在民间流传着各式各样的神话故事,其中八仙过海的故事经过影视演绎,更是深入人心。
八仙过海,八仙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
他们八人虽然都是神仙,但都是有历史原型,比如韩湘子就是韩愈侄孙;曹国舅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还有那吕洞宾,也能在历史上找到相对应的原型人物。
根据古籍记载,八仙之一吕洞宾,原名吕岩,号纯阳子,又自称回道人,他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出生,主要生活的年代是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那个时期。
吕岩身处乱世,厌烦不已,随即放弃了荣华富贵,开始了修仙问道之路,被同是八仙之一的汉钟离所度化成仙。
吕岩修仙成功之后,下凡云游天下,世间留下很多他的传说。他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为百姓解除疾病,深得世间百姓敬仰,后来逐渐被神话,成为了八仙中的人物。
神仙之说当然是百姓最美好的想象,也是淳朴人内心的愿望,希望好人好有好报,对自己好的人有一个好的结局。
历史上却是有吕岩其人,他自幼聪颖,精通百家经籍;后来他当过官,为官清廉,广受爱戴,还会写诗,后世留下了他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最经典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应该是《牧童》。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首诗田园小诗,作者用寥寥数语,就描绘了一幅农村水墨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草野、绿园、笛声、牧童、蓑衣、明月,有声有色,有动有景,将乡村牧童晚归休憩的场景徐徐铺展,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人生出无限想象空间。
诗的前两句中,作者着眼于周围的环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以此作为切入点。目光所及,青草如地毯般铺满整个大地,一直伸向远方,这是视觉感受。
突然在晚风中还夹杂着牧童的欢声笑语和隐隐约约的笛声,如此有烟火气息的感受让人着迷,这是听觉享受。
句中的一个动词“弄”字,用得十分巧妙,将晚风拟人化了。数字六七和四五,看似轻描淡写,却更能感受到周围环境的生活气息。
虽然只有两句,但是读者脑海中已经有一位小小的牧童,他可能骑牛而归,还天真地摆弄着手中的牧笛,这种形象在诗词中经常出现,淡淡着笔,却真实生动。
前两句可能只是闻其声,接下来两句就是观其行了。当牧童到家后,家人就招呼他吃晚饭,牧童吃得很满足,舒服的找一处地方躺着不想动。
此时正值落日余晖之际,天边晚霞灿烂,傍晚的风非常温柔,一切都很美好。牧童安逸的连蓑衣都没脱,找一个舒服姿势躺着,不知过了多久,明月渐上,月光如水铺满了整个大地,也装满了牧童的眼睛。
整首诗生动有趣,既有视觉上的感受,也有听觉上的感受,充满了生活气息。我们看到了田园风光的美丽、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也感受到诗人内心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自己也能体会到内心的一份宁静,做自己该做的事,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就是幸福。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