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贾岛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诗,简约而不简单,被称天外妙音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4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

清朝有位蘅塘退士,他呕心沥血、日以继夜的从近五万首唐诗中选出三百余首精品,编成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算得上是百里挑一,优中选优,该选本只收录了77位诗人,一共才311首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不仅适合做国人的启蒙读物,而且到人老了还能细细品读,这也让这个版本的《唐诗三百首》成为了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因为蘅塘退士在选的过程中,除了诗要好之外,还得遵循容易读懂适合启蒙的宗旨,所以特意避开了“怪才”、“奇裁”等类型唐诗,这也让我们有些非常熟悉的著名诗人入选作品寥寥无几,甚至诗鬼李贺名下无一首作品入选。




相比于李贺,处在同一时期被后世称为“郊寒岛瘦”的孟郊和贾岛两位诗人就比较幸运了。


这二人作诗时用语多艰、用韵多僻、用词多愁苦,都是比较典型专注于炼字一类的诗人。特别是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写诗炼字以刻苦认真著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就是他,“推敲”的故事也是说他写诗,因而被称为“苦吟诗人”,又被称“诗奴”。


但孟郊和贾岛二人都有作品入选。


蘅塘退士在编选《唐诗三百首》时却选入贾岛一首五言,并且这首诗还年年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大家能猜到是哪首诗吗?这首就是我们小学都学过的《寻隐者不遇》一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为贾岛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诗,再次和作者走入那茫茫云海的寻人之路。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我们先来简单说说诗人贾岛。


贾岛他早年出家,素有诗名,后来结识了韩愈,韩愈鼓励他还俗参加科举,贾岛遂还俗参加科举,但是接连几次考试都没有成功中举,所以他一生都比较穷愁。

这首《寻隐者不遇》所作年代我们不得而知,有一种说法是说贾岛前往山中寻找隐居的好友长孙霞,但未能得遇有感而作。


不过这个已经不重要了,既是不遇,那我们可以尽情的想象吧,毕竟诗词的魅力其一就是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力。


这首诗只有四句20字,字面意思也非常简约好懂。


诗的意思是:诗人上山去找人,但是没有约好,所以非常不凑巧,到了目的地想找的人不在,只有一个小童在家,于是在苍松下,诗人询问了童子,他师父到哪里去了?童子也不清楚,他只说师父去山中采药了,肉嘟嘟小手一指,就在这座山中,但是山深林密,云雾缭绕,我也不知道这会去哪找师傅。


这首诗虽然短小简约,却不简单,全诗其中的意境很宏远,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的魅力之作。


整首诗都是问答诗,作者看似简单却下了苦功夫,首先四句中共有三问三答。

第一问“松下问童子”,第一答“言师采药去”

第二问作者未明写,但读者很容易领悟到,就是作者还是比较有希望找到人的,于是就是:师傅去何处采药了。回答就是诗的第三句“只在此山中”。

第三问是作者得到所寻之人在这山上采药,迫不及待的想上山找人,于是问童子师傅在山上何处采药,这时候童子回答“云深不知处”。


“云深不知处”结束这首诗,也结束这次寻人之旅,茫茫白云中,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三问三答被精炼到短短四句,从“寻隐者”的期待,到“不遇”的失望,再到见童子燃起的希望,却得来“采药去”的二次失望,紧接着诗人期待再问,换来“此山中”的三次失望,一直到最后仍是想知道隐者下落,却最终得到“不知处”的茫然。


全诗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把作者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蕴含在三问三答中的情感层层递进,也让读者觉得很奇妙。

另外作者用字用词也很考究,首先“青松”、“采药”、“青山”、“白云”等等景语,非常对应题目“隐者”。那郁郁青松有风骨,悠悠白云清远高洁,意味深长,很好衬托出所寻隐者的风范。




《寻隐者不遇》这首词通俗清丽,情深意切,无论从语言、色彩、意境、结构上来说,都仿佛臻入化境,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后人历来也对这首诗推崇备至,大放赞辞,称其为“天外妙音”、“愈入化境”、“令人莫测”等等。

如此有艺术魅力的好作品,能被入选《唐诗三百首》和语文教科书也确实是实至名归。

大家喜欢这首诗嘛?欢迎留言讨论。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看完顺手点个“在看”

让你的朋友们

也能看到~


【往期精彩】

那些豪气纵横,气势恢宏的诗词,至今读来仍让人荡气回肠

苏东坡最深情凄美的词作:十年生死两茫茫,凄婉哀伤,一字一泪

清代袁枚这首五绝,描写出了一个雪月清幽的世界,美得让人心醉

每天诗词猎奇,点个关注可以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