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首似盛唐手笔的千古名篇,通俗易懂,情真意切,作者却是无名氏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4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

众所周知,在初唐形成和定格的格律诗体,我们称之为近体诗,它也是最为典型的诗歌体裁。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其在具体的字数、句数、以及平仄对仗押韵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而根据每一句的字数又分七言、五言,因而大致上只有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四种诗体。

近体诗虽是在初唐时期才定型的,但它发轫于南朝,成熟于盛唐,而在这段时间内它一直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当时一大批诗人热衷于探索和倡导诗律,利用字声平仄的交互应用而构成了一种自别于古风(古体诗)的新的诗体,即永明体,或称齐梁体。

所以唐朝之前的诗篇,其中有些较为接近近体诗的,甚至不乏有后人看来相当成熟的佳作。

今天长风就给大家带来一首之前上学课本上学过的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非常经典的送别诗,通篇写得极为凄美,也很是伤感。

不过这首诗并非唐诗,作者也不可查,但这首诗对于后来的唐诗的影响很大,古代诗人写作时很多人都借鉴化用过这首诗中的意境,以及诗中经典的句子。

送别诗

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这首《送别诗》,它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不知道其作者是谁,据说是作于隋朝大业末年。

如果我们不深入了解,单单看这首的诗风意境,格律押韵,怕是很多人会将它误认为是唐朝诗作,就连清朝沈德潜都夸赞这首诗竟似盛唐人手笔。


我们回到这首诗,很容易得知这是一首送别诗。

说到送别,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特别重视亲情,爱情、友情等等,所以中国古代的送别诗,通常都写得比较伤感。

江淹《别赋》一起笔就感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这首诗字里行间也是充满伤感。

全诗那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送别后忧思满怀的惆怅,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

开头两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就让人惊艳:“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青青的柳条低垂曳地,蒙蒙的杨花漫天飘舞,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音调、意境都自然优美,表达离别时沉重的心情和浓浓的愁绪。

后两句则是寻问归期的话语,也是整首诗中最经典、最打动人心的一句。“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当岸边柳条折尽,树上杨飞尽的时候,我心爱的的人儿,你能回来吗?

借柳的变化,来表现时间的移换,这里可以是说明年,也可以是说后年,反正是一个杨花飞尽的时候。

最后结束时也非常巧妙,作者以问题作结,但不告诉我们答案,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送人者未行先问归期,也许答案是“君问归期未有期”的失落,或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欣喜,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首诗语句优美、通俗易懂,却情深意切、真挚动人,读完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很真切的感觉到送别之时二人的那份依依不舍,离情别绪。其意境韵味,不失一篇佳作,确实有盛唐之风。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看完顺手点个“在看”

让你的朋友们

也能看到~




【往期精彩】

诗豪刘禹锡最励志的4首诗,激励世人千百年,最后一首人人皆知

9首最经典的边塞七绝诗,3首有问鼎第一的实力,你最喜欢哪首

“百无一用是书生”,上半句才经典,揭露了人情冷暖,很真实


每天诗词猎奇,点个关注可以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