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好酒又好色,却凭一首诗震铄古今,让李白甘拜下风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李白是唐朝乃至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拥有着奇特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和生猛的爆发力。

这让他笔下创造的诗歌自带豪放飘逸、天马行空、气度恢宏、唯美浪漫的标签,无论时人还是后人,对此无不是推崇备至,赞美有加。

而李白本人也被后人誉为“诗仙”。

可就是这样一位“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在诗坛上却对当时一位诗人的一首诗自叹不如,甘拜下风。

下面且听我细细道来。


时间来到天宝年间,被赐金放还李白游历到荆楚大地,便到当地标志性建筑黄鹤楼去打个卡。

黄鹤楼本因为其所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的,它始建于三国时代,最初是作为瞭望守戍的军事楼,后来逐渐演变成官商行旅的观赏楼。

一处名胜离不开文化加持,黄鹤楼也是如此。

南来北往的迁客骚人,每每登上黄鹤楼极目天舒,见山川风物交相辉映,不禁心情疏朗,逸兴遄飞,免不了留下诗词歌赋。

而黄鹤楼的盛名流传,最离不开的一首诗就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黄鹤楼》。


全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这首诗的作者崔颢,出身于唐朝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他自小才华横溢,在那个诗人辈出的盛唐,《旧唐书》记载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是齐名的。

但他在史书上评价并不好,我们翻遍新旧唐书,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品行不怎么样的人。

“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

意思是崔颢这人好赌博,好喝酒,尤其喜爱美色,遇见好看的,就娶回家。娶回去之后,又遇见更好看的,就抛弃糟糠之妻,重新迎娶新人,一生中,循环往复。

这样一个品行不端动不动就换老婆的“花心大萝卜”,历史上自然评价不会太高。

这样的品行也让崔颢的仕途非常不顺畅,他虽然早早中了进士,但一生终究没当什么大官,后来只能远离京城四处漫游,《黄鹤楼》便是他漫游到湖北武昌的时候写的。


这首诗约略的可分成前后两层,前四句讲仙人已去的寂寥,后四句说诗人眼下的惆怅。

黄鹤楼传说有仙人在此骑黄鹤而去,诗人便由这个美丽的传说开始着笔,描写仙人乘鹤远去,人去楼空,只剩下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亘古如斯,给人以世事苍茫之感。

诗歌创作过程中,拗句和重复用字显然是犯了大忌,但这首诗开篇两联,却重复用了三个“黄鹤”而不给人生硬的感觉,反而读来可以一气贯注的感觉到对仙人乘鹤悠然不返的失意和失落,这也是后面诗人心中乡愁情结抒发的铺垫。

所以后两联中,诗人怅然若失的游目骋怀。可惜在这天色昏沉的日暮时分,他能看见历历汉阳树,也能看见芳草萎萎的鹦鹉洲,就是看不见自己的家乡。

这般怅然若失的落差,就如同自己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慕名前来,可眼前只是一座仙人驾鹤而去查无踪迹的寻常江楼的落差。

这首诗最后以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的境界。

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极高,如严羽就曾在《沧浪诗话》中毫不吝惜地赞美道:“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而诗仙李白在登黄鹤楼,诗兴大发正准备挥毫泼墨时,蓦然见到了崔颢的这首不古不律,亦古亦律的《黄鹤楼》,敬佩非常,不由得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随即甘拜下风,搁笔悻悻而去。

其实李白心里还是有些耿耿于怀,想与崔颢一较高下,所以在后来接连模仿《黄鹤楼》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两首诗,只是世人先入为主,始终觉得李白两首无法超越《黄鹤楼》。

正是如此,这个好酒又好色的崔颢凭借这一首整古烁今的《黄鹤楼》,得以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坛脱颖而出,从而名垂千古。

而黄鹤楼能够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崔颢《黄鹤楼》这首诗可谓功不可没。

黄鹤楼让崔颢的《黄鹤楼》扬名立万,崔颢的《黄鹤楼》又让黄鹤楼立万扬名,这正是文化界的一桩美谈。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11首极简唐诗,字数不多,却美到极致

那些豪气纵横,气势恢宏的诗词,至今读来仍让人荡气回肠

这九首宋词名篇,竟然都没被《宋词三百首》选入,真让人吃惊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