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词,慰藉了无数失意的灵魂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苏轼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以一己之力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不仅将词的题材扩大,最主要的是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一扫晚唐五代以来传统柔美无力的词风。

正因如此,历代人们论词,必提苏轼。

若提苏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放"之风;会想起他“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乐观心态。

但话说回来,没有人天生就是乐观派、豪放派,热爱生活,享受生命,喜欢美食,总能把苦日子活出甜味的乐天派苏轼,同样也不例外。

毕竟没有在夜里哭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我们对苏轼了解越多,感触就越深,他豪放、旷达的背后是孤独的底色。

苏轼作为一个旷世奇才的读书人,在那个“与士大夫共天下”的黄金时代,他的一生却充满了辛酸的生命体验,他的才华抱负不能得到施展,他的心声时常不被人理解,他的性格让他不愿随官场俗流而屡遭贬谪,甚至一场文字狱让他差点命丧黄泉。

北宋神宗年间震惊文坛政坛的"乌台诗案"最主要的人物就是苏轼,“乌台诗案”期间苏轼独自在监狱里待了一百三十多个日日夜夜,最后在各方博弈中苏轼死罪得免,但是被流放黄州。


这件事绝对是苏轼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幕,此时苏轼内心是孤独的,虽然在挫折面前,苏轼可以积极去面对生活,但每当夜深人静时,心中的孤独悲凉之感还是如潮水般涌来,为了聊解忧愁,只能独自出去走走。

又一个散步的晚上,天上一钩残月,江边树影绰绰,苏轼倚杖听江声,突然一只孤鸿不断穿梭在寒冷的树枝间,千回百转仍不愿栖息,最终却落在了沙滩上。

苏轼看见甘愿落在寂寞荒凉的沙洲、承受这漫漫长夜的凄寒之苦的孤鸿,自己孤独的内心悸动不已。

因为这次文字狱牵连甚广,苏轼要好的朋友,都遭受打击,苏轼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任何交往。

如今看到这孤鸿,戚戚之感下一首词便油然而出,它也是苏轼最孤独的一首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格调清冷孤绝,正是苏轼遭遇贬谪时内心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这首词既是苏轼对人生的反省,也是他对理想的坚守。

开篇10个字,就营造了一种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在这四下无声,寂静空旷的夜,只有心事重重的人才会睡不着吧?

孤独寂寞冷的苏轼难以成眠,只好徘徊于梧桐树之下。

都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但一个人在孤独的徘徊,那肯定是在寻找些什么,此时的苏轼,就在寻觅可以聊寄此身的所在。

这个时候眼前的“孤鸿”,就是“幽人”苏轼的化身。

然而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只见它在黑夜中突然惊飞而起,却又频频回头,似乎承载了无尽哀怨,却无人能懂,就好像苏轼那满腹的忧愁愤懑,孤独苦痛,终是无人理解。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那孤独的身影不断穿梭在寒冷的树枝枝间,千回百转仍不愿栖息,最后甘愿停在寂寞荒凉的的沙洲,去承受这漫漫长夜的凄寒之苦。

苏轼他把自己的主观孤独感情加以对象化,寄托在了孤鸿的身上,无疑凸显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让我们更能感受到他那深深的孤独。

但读完这首词,我们能够感受到苏轼的这种孤独并非消极避世的孤独,而是一种高洁的,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孤独。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丰富的独处,是自我认识的最佳途径。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中孤鸿最后宁愿茕茕子立,也不愿随波逐流的选择,让苏轼更加坚定了不愿随波逐流、保持自身高洁的伟大心气,这让他之后无论遇到何事,处于何种境地,他都能在此得到安顿和慰藉。

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真正的远方往往都是一个人走出来的。

当有些路只有自己一个人走时,并不要感到害怕而退缩,有些风景只能是一个人欣赏,只是在独自欣赏的过程中,内心一定要平静安宁,因为无论走过多少繁华,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归平静。

愿你余生在终日奔波里,总能和苏轼般找到抚慰自己疲惫身心的独处时光。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韦庄最美的一首词,把江南美写得淋漓尽致,美到让人心醉

唐朝二流诗人,写下一首一流边塞诗,怨气十足却备受好评

杜甫写雨最美的一首诗,全篇都是名句,千年来无人超越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