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居易的一首后宫诗,是失宠女人最真实的写照,读来令人感慨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11-0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封建王朝时,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自然在婚姻方面也会与众不同,在数量方面最能得到体现。

古代推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自周朝始,通常皇帝的正妻只有一人,就是皇后。除此之外,根据《礼记》中的记载,皇后下面还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计一百二十一人。

当然皇帝实际还能拥有很多女人,因为整座后宫的所有宫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属于皇帝一个人,故而历史上皇帝临幸某个宫女之事屡见不鲜。

根据史书记载,大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后宫中的宫女数量一度超过了四万人,比白居易诗中的“后宫佳丽三千人”要多出十倍,堪称古代后宫宫女数量的巅峰。

只是一个帝王精力再旺盛,也无法宠幸那成百上千的宫女妃嫔,这就注定了后宫大部分女子有着悲惨命运。

君不见,多少女子青丝到白发,至死都是独守空闺,也有一朝圣眷正隆后被打入冷宫,然后在压抑中活着、直到死去……

一些诗人和文人包括宫女自身,会把创作目光对准宫闱秘史,宫女命运这一题材,故而诞生了宫怨诗。

据统计《全唐诗》中有近500首宫怨诗,其作者绝大多数是男性诗人。李白、白居易、杜牧、王昌龄等赫赫有名的大诗人,笔下也多有此类作品。

今天长风给大家分享的就是白居易笔下的一首《后宫词》,它极为凄美,也无比的伤感,写尽了后宫女子无限忧愁以及悲惨命运。

《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这首诗是以一位遭到抛弃、独守空闺的不幸宫女为视角,细腻地刻画了女子的内心世界,抒发了诗人对宫女的无限同情。

“泪湿罗巾梦不成”,首句就把后宫女子的生存状态描写得极为传神,一举奠定了全诗悲惨、愁怨的氛围。

在这深宫之中,没有得到君王宠幸之人,命运会非常悲惨的,整日以泪洗面,痛苦的泪水把罗巾都给打湿了。本想好好睡一觉做个好梦,在梦中寻求片刻安慰。可是自己身心交瘁,经常失眠,连做梦都是奢望。

宠幸不可得是一怨,退而求之好梦却梦碎难成是第二怨,如此双重愁怨的重击之下,也难怪泪湿罗巾。

仅仅如此嘛?当然不是,因为她梦碎难眠,愁苦难忍之时,前殿又传来寻欢作乐的声音。她知道,在那欢歌笑语的中央,正是她日夜思念的人。

“夜深前殿按歌声”,这是这个宫女第三怨

清冷后宫和热闹前殿,仅一墙之隔,却形成鲜明的对比。快乐和开心属于他们,而我却只有凄凉为伴,寂寞为伍,更加衬托出宫女处境的凄凉。

是自己朱颜辞去、人老珠黄才换不来君王回顾嘛?她不禁自己心里在想,便顺手揽镜自照,才发现自己仍是红颜未老,只是君恩断绝。

“红颜未老恩先断”,自己仍是青春红颜,风韵犹在,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最好的年龄,却得不到最好的爱情,这是宫女的第四怨

“恩先断”,意味着这个宫女以前是受过君王恩宠的。要是曾经没有得到过,自然不会有失去的痛苦。但君王给自己的恩宠却无端断绝,让自己陷入失去的痛苦之中,如何不让人生怨。

前殿只闻新人笑,不见后宫旧人哭,她内心的心情自然无法平静,这是宫女的第五怨

即便自己内心怨恨堆砌,但女子还是对君王抱有希望,毕竟自己容颜尚在,君王又在就在前殿。故而万千绝望之中,又生出了几分期许,盼着君王歌舞罢了能够想到自己,于是便“斜倚熏笼”痴痴等待!

“斜倚薰笼坐到明”,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女子枯坐一整夜,直到漫漫长夜过去,天色微露初光,都没有等到君王的出现。

自己还青春年少,君王就彻底遗忘了,若是等到将来年老色衰,只恐怕自己的遭遇会悲惨百倍千倍。

一句“斜倚熏笼坐到明”,是自己幻想彻底破灭的绝望,这是她的第六怨,如丝如缕,绵绵不绝,读来让人心痛。

白居易这首诗语言明快自然,一种情思,六层写来,缠绵往复的道尽后宫女人的矛盾心理状态。

在那千回百转之间,将失宠者的悲凉处境表现地淋漓尽致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宫女悲惨命运的无限同情。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神仙吕洞宾,为牧童写了一首诗,过去了千年,读来仍让人心静

李白死里逃生,写下人生最爽的一首诗,惊艳后世1000年

元稹感慨宫女遭遇,写下一首经典小诗,20字传唱千古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