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朝四首酒、色、财、气诗,格局不同感受不同,皆能警示世人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金瓶梅》这本书从诞生起很多人就视它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


但我们抛却有色眼镜细细读来,你会发现这书它对晚明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价值,对人性的描写也非常到位,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例如在《金瓶梅》这本书的开篇中,作者就写有四首《鹧鸪天》调的联章词,分别描写酒、色、财、气这四种人性执念。


目的也是要告诫世人,若想要真正的幸福,凡事皆把握好其中的度。


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男儿为色所惑而命丧,多少亲友为财所迷而互残,多少英雄好汉因气命短,又有多少家庭因嗜酒而破败……

无论什么,人一旦沉溺其中,便容易得到反噬的结果。

故而,历史上也有无数文人,用诗词来阐述酒色财气之利弊,希以警示世人。

北宋时,就有位颇有名气的和尚在墙上写首酒色财气诗,引得苏轼、王安石都来和诗的故事。

和尚名叫佛印,他不仅精通佛法,而且工于诗书,和当时社会文人士子多有交往,特别是和大文豪苏东坡引为知己。


有一日,佛印和苏东坡相约在大相国寺游玩,来到一墙壁处,墙上的一首诗,引得苏轼仔细端详。

这首诗的作者正是这佛印和尚,出家之人,讲看破红尘,四大皆空,所以他以世人贪迷的酒色财气的四种执念题了一首打油诗,诗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佛印是佛门中人,自然推崇无欲无求、四大皆空,什么“酒色财气”这都是世人执念,都是围困人的墙壁,如果世人放下这些执念并且对它们敬而远之,那延年益寿岂非难事。

苏轼和佛印交往日久,自然知道眼前这个和尚行的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之事”,便反驳道:

“酒色财气是俗物,生在俗世,岂有丝毫不沾的道理,在我看来,只要掌握一个度,那便能成好事,要我说追求打破执念,又何尝不是一种执念。”

苏轼于是和了一首诗: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
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在苏轼看来,饮酒不醉酒才是真英豪,好色而不淫是高境界,对于财当然是取之有道,对于气更是要理智,要不被怒气冲昏头脑,犯下大错。

人非神仙,岂能不食人间烟火,内心欲望并不能完全消除,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凡事只要懂得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就好。


相国寺墙上这佛印与苏轼一唱一和的酒色财气诗,颇为有趣,也让后来到寺庙的宋神宗和王安石二人也来参观,并且都忍不住和了一首。

王安石和诗如下: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王安石不仅是优秀的诗人,同时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所以他看待酒色财气的角度完全不一样,他是以政治家的独特视角去解读酒色财气的作用。

酒在他眼里是日常文化的一部分,而色则是是人口增长不可或缺的一环,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钱财能促使国民奋发争气,从而也整个国家焕发生机。

在政治家眼里"酒色财气"非但无害,而且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源动力,不争馒头还要争口气呢,没气怎么行?


宋神宗最后看了三人的诗,提笔写下一首: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宋神宗是一国之主,他的诗自然比前三人更具有王霸之气,因为他是站整个国家的角度来阐述,把"酒色财气"和国家社稷,治国安邦相结合。

看神宗的诗是和王安石的主题思想一致,但思想上更进了一步,他追求是百姓在享有"酒色财气"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国家强盛。

在他眼里,酒是国家礼乐的辅助,色是能使国家人丁兴旺,国家要财足粮丰强盛,而气胜且凝聚在一处便可定乾坤。

上述四诗,各从一个角度阐述了酒色财气的利害,虽说在格局上有高低差别,但都有警世的作用。

后来有心人将苏轼等四人的诗整合一起,形成了一首《酒色财气歌》。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
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到被人欺。
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酒色财气究竟是好是坏,没有固定答案。这首诗前半部分言其害处,后半部分言好处。


生在红尘,每个人免不了和酒色财气达交道,但有人在其中迷失自我,也有人在其中奋发图强。

它们是好是坏,其实更要看每个人自己的修行。

希望诸君都能成为喝酒微醺,色不下流,取财有道,气不盈息之人。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宋朝冷门诗人,却写出一首最动人的思乡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苏轼一首冷门宋词,无一生僻字,却美得心醉,温柔而治愈

宋朝最风流的文人,勾引小尼姑不成,写下一首词却成千古名篇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