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万古之良相”,却被活活贬死,死前写下最绝望的登高诗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中国历史上众多封建王朝中,其中唐朝的魅力是受很多人喜欢的。这个大一统的朝代,它傲立东方,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朝代。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特别是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至今说起,仍心向往之。
但封建王朝毕竟有它的局限性,唐玄宗执政后期,因为懈怠国政,耽于享乐,所以“渔阳颦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让强大的唐朝如雪崩似的突然滑落。
安史之乱虽然最后成功平乱,唐朝国祚也续命百余年,但国运再也回不到当初.
因为它给唐朝带来的后遗症非常大,对外压不住周边国家,对内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朝堂党争三大顽疾解决不了。
特别是中唐时期的牛李党争,更是影响严重,我们比较熟知的中唐诗人比如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等诗人都和牛李党争脱不开关系。
“牛李党争”的牛党领袖是牛增孺,李党领袖是李德裕,以他二人为首两个党派争权夺利,互相攻伐,加速唐朝走上灭亡之路,所以在历史上评价非常差。
虽是如此,但不排除在牛李两党各自执政之期的也有亮点。
比如在李德裕辅佐唐武宗,在其统治时期的“会昌中兴”,牛派执政唐宣宗统治时期的“大中之治”,都是可圈可点之处。
特别是李德裕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被称为唐朝最后的贤相。
武宗用李德裕为相仅仅六年,外攘回纥、内平内乱,整顿吏治、压制宦官,扭转了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积弱不振的局面,唐室几于中兴。
所以李德裕在后人心中有着极好的印象,李商隐将李德裕誉为“万古良相”,而近代梁启超更是将李德裕和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成为封建时代六大政治家之一,评价不可谓不高。
李德裕在唐武宗一朝担任了六年的宰相,短短六年,李德裕可谓政绩赫赫。
但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唐武宗去世后宣宗即位,当唐宣宗亲政后第二天就把李德裕贬出京城,并且是一贬再贬。
李德裕从荆南节度使到东都留守,从东畿汝都防御使到岭南潮州司马,最后贬到海南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区大林乡一带),最终死在了崖州任上。
我们替大唐惋惜优秀政治家、万古贤相李德裕的同时只能说政治斗争太残酷,你死我活只是家常便饭。
其实李德裕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改革家,其实还是一位很不错的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在他被贬崖州后,心情肯定不好过,甚至乎绝望,这里我们可以从李德裕在崖州一首登高诗可以看出。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我独自登上崖州城高楼向北遥望都城长安,路远千里,前路漫漫,就是长着翅膀鸟儿也要飞上半年。这城外连绵的青山似乎非要把我留住,百转千回的将这崖州城层层围住。
李德裕被贬崖州是大中三年(849年),此时他已经是年过花甲了,政治打击和离家千里无论心理还是身体都非常有压力,所以写下这一首深沉之作。
诗一开头“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就让人感觉非常哀伤。
都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自己拖着残躯登楼远望“帝京”,可怜无数山层层相隔。
帝京之远,即使飞鸟也要飞半年才能到,何况没有翅膀的自己呢?这里极言诗人被贬之远,同时透露出依恋君国之情和归京的期望。
后两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就着眼于高楼望处的景象。
放眼望去,只是绵延不绝的青山,一圈又一圈将诗人所在的郡城包围住,让诗人北归无门,将内心回京的期望围的严严实实粉碎,仿佛要让诗人永远留在这里。
李德裕其实明白政治的残酷,何况他还是派系斗争中失败一方的首领。历史的经验,现实的遭遇,使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最后的结局就是会贬死在这南荒之地,断无生还之理。
所以沉重的阴影借高楼望不尽的青山表达出来,在绝望之下,将挡住北归的青山比作陷害自己的政敌,令他欲归不能归。
看似舒缓宁静的写景之句,实则饱含无限悲凉和绝望,很好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天涯的境遇和回京无望忧伤。
事实也正如诗中所猜测的,李德裕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京城,最终病死在海南崖州!
如果历史再多给李德裕几年时间,甚至有将唐朝恢复到战乱前强盛的可能,但历史没有如果,时间也不会倒流,我们后人能做的唯有以史为鉴。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