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一首秋词名篇,富贵闲愁,清雅含蓄,令人爱不释手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在之前的文章中,给大家分享了白居易给李白写的一首悼亡诗。
白居易有感于李白的人生经历,写下一句“自古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是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仿佛有一个大诗人守恒定律,也就是文学成就高的人必定命途坎坷。
除了白居易的“自古诗人多薄命”,还有“文章憎命达”、“才命两相妨”、“穷而后工”、“赋到沧桑句便工”等,都是在说这个怪圈。
然而,这个定律却对一个文人失效。
他就是晏殊。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太平宰相。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他出生于抚州临川,从小就聪慧,七岁能文,有神童之名。
晏殊14岁时参加神童举,被宋真宗赐同进士出身,开始踏入仕途,从此青云直上,一路开挂,直至宰相。
虽然近50年的仕途生涯中,晏殊也有三次波折,但每次外放,官衔都不低,并没有体验那种“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经历。
据《能改斋漫录》记载,晏殊有一次外放陈州,与好友同僚饮酒饯别,席上有歌伎唱歌助兴,其中一位女子轻唱了“千里伤行客”。
不料晏殊听后愤然呵斥道:“我平生做官,没有远离过京都500里,你为什么要说‘千里伤行客’啊?”
从这个小故事中,也可知晏殊确实仕途顺利、官运亨通,堪称古代文人的典范。
当时富贵人家的生活,歌舞酒宴必不能少。
据说晏殊无日不宴,常常酒过三巡后,他就命人取来纸笔填词。
这也让他写下的诗词中,大半为酒宴间的遣兴之作,处处弥漫着宋朝士大夫的诗酒闲情的气息。
酒为诗媒,喝酒之后,自然能勾起心中的情绪,更能引起生活中的感触和闲愁。
《清平乐·金风细细》就是此中典例,此词通过描写初秋时节的景物,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抒发了他心中淡淡的忧伤。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词的上阕从日常生活场景开始写起的。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秋风轻轻吹拂,吹落梧叶片片飘零。新酿的美酒这样醇香醉人,只是浅尝便已醉卧窗前,睡了一个香浓的好觉。
“金风”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
首句就点明时令,而“细细”是表明此时的秋风并不萧瑟,并没有那么残酷,有种岁月静好,时光缓缓的感觉。
正是秋风比较舒缓,所以枝头的梧桐叶才一片一片缓缓地落,非常有动态感。
时光很慢,秋风缓缓,这种感觉就好像有个人在讲时光故事般,娓娓道来。
所以词人只是浅尝新酒就酣睡过去了,并不是酒的度数高,而是这时光让他昏昏欲睡。
绿酒:古代土法酿酒,未过滤时,色微绿,过滤后的酒的颜色就正常了,所以诗人称之为绿酒。
小时候家里的窗户是那种挂钩型,往外推开通风时,钩子与圆环之间有空隙,这就使得只要有风吹过,合页就会发出“吱扭”的声音。
这声音很小,一般只有中午独处四周安静时才能听到,我每次听到这种声音,就感觉时光很慢很无聊,就想睡觉。
我想晏殊当时的心境就是如此吧,有种淡淡的闲愁,微微的无聊,外加少许的孤独。
诸君是否也有这种经历,但是一旦去睡觉了如果没人叫,睁眼可能就是傍晚了,晏殊就是如此。
词的下阕就是写他睡醒后的情形和感受了。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醒来已是黄昏,夕阳正映照着栏杆,看着庭院中紫薇和朱瑾花在风中凋残,才想起此时又是燕子双飞去,天气渐寒的时节呀!
紫薇:花红紫或白,夏日开,秋天凋,故又名“百日红”。朱槿:红色木槿,夏秋之交开花,朝开暮落。
风中那衰败的紫薇、朱槿,暗示夏季已过,秋季来临,再加上“斜阳”、飞走的“双燕”等意象,在这个酒醒之刻,自然生出寥落之感。
晏殊经常有这样的心境,他曾经在《踏莎行》中也写到“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特别是那成双成对的燕子,更能体现出词人醉后孤身独宿的落寞和惆怅。
最后他写屏风有些寒冷而不是直接说自己冷,实则是把自己的感受以及“闲情”融于景物之中,来表达对自然界季节更替带来的无可奈何的情感。
整首词,作者用精细的笔触和闲雅的情调,用秋天的常见意象,来写自己内心淡淡愁绪,妙不在着意为之,而自然温婉,实乃不可多得的佳作,在这个秋天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是著名天才诗人,写下一首小诗,无一“愁”字却句句生愁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