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人皆知“百无一用是书生”,却不知上一句更心酸,都是泪

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4-09-14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话。

这句话体现出了生活中有些人对读书人的严重偏见。大致意思是说你个书呆子,要干啥啥不会,读这么多书一点用也没有。

其实啊,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有人用这句话来表示“读书无用”,那是非常的片面。因为这纯属于断章取义。

那这句话又是出自何处呢?身为读书人的作者又为何要写这句?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到底又是如何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

这句话是出自一首读起来像秋风一样悲凉的古诗《杂感》,而且它的上一句更是指出了人生当中一个残酷的真相,读来更心酸。

《杂感》

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诗的作者黄景仁,字仲则,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也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后代。但他出生时家庭就已经败落了,父亲又在他出生不久后撒手人寰,让他的少年时期更加贫困不堪。

也许是黄家的读书基因强大,虽然生在寒门,但黄景仁的学业却非常优秀。

他从小聪明伶俐,9岁就有神童之称;14岁时开始写诗,15岁时参加童子试名列榜首,轰动一时。

大家的心里都非常认可他,都以为他科举及第、出仕当官不在话下,前途无量。

就连黄景仁自己也这么认为,所以变得有点孤高自傲,并不愿自己的文章被八股文所僵化,也不屑向当时的官场阿谀谄媚,他相信自己的实力,拿下科举不成问题。

然后命运总是无法把控,未来根本无法预测,现实给了他残忍的一刀。

参加江宁乡试的黄景仁落榜了,他接受不了这么大的结果,一连多年硬着头参加八次科举,但换来的却是八次乡试落选的结果。

巨大的落差让他的内心愤愤不平,满腔愤懑之下凝结成了这首《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成仙成佛这条路很渺茫,至今还未实现,如今只能独自在深夜里作诗来抒发心中的不平之鸣。

求仙学佛不成实指多年科举失败,做官也不成,做事也不成,所以如今一把年纪了还是一事无成。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漂泊不定落魄的活着,消磨了我心中的慷慨之气,如今内心十分悲苦,犹如那沾了泥水的柳絮,无心飞舞。

柳絮沾了泥就不能随意飞舞了,这就好像自己拥有满腹才华,却像泥淖里的柳絮般,难以伸展。

而自己不谄媚、不流俗孤傲的行为,却被一些人认为不识抬举、不近人情的“薄幸”之人。

黄景仁越想越气,越想心中越不平,于是就有了“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一千古名句。

这其实是作者自嘲自讽的闹骚话,他的意思是说在这个世上,十个人当中有九个人都不是真正关心你的,对于不懂你的人送上白眼也没关系,因为自己打心底里根本看不起他们。

“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往往对于他欣赏之人就青眼有加,瞧不上的人就会用白眼看待。

“百无一用是书生”,最没有存在感的就是像我这样满腔抱负却无法施展,却又不想随波逐流,从而处处不得意,一事无成的书生了。

这是黄景仁的不平之鸣,同样也是封建时代读书人被科举禁锢身心的极度心酸。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不要因为诗中多悲凉之意而怕它成为诗谶,要像春鸟秋虫那样发出自己的鸣声。

自嘲之后开始自我勉励,也许目前没人懂我,无人知我,没人赏识我,但我仍然要像春鸟秋虫那般唱歌,总有会倾听之人。

黄景仁的这首诗是可谓是认清了现实,却又不想接受现实,把他的困顿凄苦和孤芳自赏的无奈心理非常深刻的表现出来了。

“十有九人堪白眼”,真是人间现实呀!

在这个世上有很多人会和你产生交集,但除了你的父母、爱人等少数几个人之外,没有几个人是真正关心你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自己而活,自己爱自己,哪管他人如何看你。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苏轼吹捧歌姬,写下一首诗,前两句很烂,后两句封神

给李白脱靴的高力士,流放途中写下一首诗,感动后世千年

晏殊的一首秋词名篇,富贵闲愁,清雅含蓄,令人爱不释手


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风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