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数学典型的30道应用题:定义+数量关系+例题详解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kg,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kg,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这批蔬菜可以吃几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

50×30÷(50+10)=25(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

(98+6)÷2=52(人)

乙班人数:

(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长=(18+2)÷2=10(厘米)

宽=(18-2)÷2=8(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

10×8=80(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例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

(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

(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

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解: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


甲车筐数:

(97+14×2+3)÷2=64(筐)

乙车筐数:

97-64=33(筐)

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杏树有多少棵?

248÷(3+1)=62(棵)

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 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西库存粮数:

480÷(1.4+1)=200(吨)

东库存粮数:

480-200=280(吨)

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 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解: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


把几天后甲站车辆数当作1倍量,则乙站车辆数就是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那么


几天后甲站车辆数减为:

(52+32)÷(2+1)=28(辆)

所求天数为:

(52-28)÷(28-24)=6(天)

答: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解: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1倍量。


因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乙数加上4就变成甲数的2倍;又因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数减去6就变为甲数的3倍;


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那么,

甲数=(170+4-6)÷(1+2+3)=28

乙数=28×2-4=52

丙数=28×3+6=90

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差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杏树有多少棵?

124÷(3-1)=62(棵)

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例2. 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解:儿子年龄:

27÷(4-1)=9(岁)

爸爸年龄:

9×4=36(岁)

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36岁和9岁。


例3. 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解:如果把上月盈利作为1倍量,则(30-12)万元就相当于上月盈利的(2-1)倍,


上月盈利:

(30-12)÷(2-1)=18(万元)

本月盈利:

18+30=48(万元)

答:上月盈利是18万元,本月盈利是48万元。


例4. 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解: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138-94)。


把几天后剩下的小麦看作1倍量,则几天后剩下的玉米就是3倍量,那么(138-94)就相当于(3-1)倍,因此,


剩下的小麦数量:

(138-94)÷(3-1)=22(吨)

运出的小麦数量:

94-22=72(吨)

运粮的天数:

72÷9=8(天)

答:8天以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倍比问题


【含义】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1个数量=倍数;另1个数量×倍数=另1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解:3700kg是100kg的多少倍?

3700÷100=37(倍)

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40×37=1480(千克)

列成综合算式

40×(3700÷100)=1480(千克)

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例2. 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


解:48000名是300名的几倍?

48000÷300=160(倍)

共植树多少棵?

400×160=64000(棵)

列成综合算式

400×(48000÷300)=64000(棵)

答: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64000棵。


例3. 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


解:800亩是4亩的几倍?

800÷4=200(倍)

800亩收入多少元?

11111×200=2222200(元)

16000亩是800亩的几倍?

16000÷800=20(倍)

16000亩收入?

2222200×20=44444000(元)

答: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2222200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44444000元。


相遇问题


【含义】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解:392÷(28+21)=8(小时)

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因此,总路程为400×2

相遇时间:

(400×2)÷(5+3)=100(秒)

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3.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解:“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


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


相遇时间:

(3×2)÷(15-13)=3(小时)

两地距离:

(15+13)×3=84(千米)

答:两地距离是84千米。




追及问题


【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


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解: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

75×12=900(千米)

好马几天追上劣马?

900÷(120-75)=20(天)

列成综合算式

75×12÷(120-75)=900÷45=20(天)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


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用的时间。由小明跑200米用40秒得,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


小亮的速度是

(500-200)÷[40×(500÷200)]=3(米)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解: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


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

[10×(22-16)]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则

追及时间:

[10×(22-16)+60]÷(30-10)=6(小时)

答:解放军在6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


这个时间为:

16×2÷(48-40)=4(小时)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

(48+40)×4=352(千米)

列成综合算式:

(48+40)×[16×2÷(48-40)]=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例5. 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解:要求距离,速度已知,所以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


在相同时间(从出发到相遇)内兄比妹多走(180×2)米,这是因为哥哥比妹妹每分钟多走(90-60)米,那么


二人从家出走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180×2÷(90-60) =12(分钟)

家离学校的距离为:

90×12-180=900(米)

答:家离学校有900米远。


例6. 孙亮打算上课前5分钟到学校,他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当他走了1千米时,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孙亮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原来步行早9分钟到学校。求孙亮跑步的速度。


解:手表慢了10分钟,就等于晚出发10分钟,如果按原速走下去,就要迟到(10-5)分钟;


后段路程跑步恰准时到学校,说明后段路程跑比走少用了(10-5)分钟。如果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步行少9分钟,由此可知


行1千米,跑步比步行少用:

[9-(10-5)]分。

所以步行1千米所用时间为:

1÷[9-(10-5)]=0.25(小时)=15(分钟)

跑步1千米所用时间为:

15-[9-(10-5)]=11(分)

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1÷11/60=5.5(千米)

答:孙亮跑步速度为每小时5.5千米。


植树问题


含义】按相等的距离植树,在距离、棵距、棵数这三个量之间,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数量关系】线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1;环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方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4;三角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3;面积植树棵数=面积÷(棵距×行距)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弄清楚植树问题的类型,然后可以利用公式。


例1. 一条河堤136米,每隔2米栽一棵垂柳,头尾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垂柳?


解:136÷2+1=68+1=69(棵)

答:一共要栽69棵垂柳。


例2. 一个圆形池塘周长为400米,在岸边每隔4米栽一棵白杨树,一共能栽多少棵白杨树?


解:400÷4=100(棵)

答:一共能栽100棵白杨树。


例3. 一个正方形的运动场,每边长220米,每隔8米安装一个照明灯,一共可以安装多少个照明灯?


解:220×4÷8-4=110-4=106(个)

答:一共可以安装106个照明灯。


例4. 给一个面积为96平方米的住宅铺设地板砖,所用地板砖的长和宽分别是60厘米和40厘米,问至少需要多少块地板砖?


解:96÷(0.6×0.4)=96÷0.24=400(块)

答:至少需要400块地板砖。


例5. 一座大桥长500米,给桥两边的电杆上安装路灯,若每隔50米有一个电杆,每个电杆上安装2盏路灯,一共可以安装多少盏路灯?


解:桥的一边有多少个电杆?

500÷50+1=11(个)

桥的两边有多少个电杆?

11×2=22(个)

大桥两边可安装多少盏路灯?

22×2=44(盏)

答:大桥两边一共可以安装44盏路灯。


年龄问题


【含义】这类问题是根据题目的内容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但是,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变化。


【数量关系】年龄问题往往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尤其与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要紧紧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


【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利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例1. 爸爸今年35岁,亮亮今年5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几倍?明年呢?


解:35÷5=7(倍);

(35+1)÷(5+1)=6(倍)

答: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7倍,明年是亮亮的6倍。


例2. 母亲今年37岁,女儿今年7岁,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解:母亲比女儿的年龄大多少岁?

37-7=30(岁)

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30÷(4-1)-7=3(年)

列成综合算式

(37-7)÷(4-1)-7=3(年)

答:3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例3. 3年前父子的年龄和是49岁,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父子今年各多少岁?


解:今年父子的年龄和应该比3年前增加

(3×2)岁,

今年二人的年龄和为:

49+3×2=55(岁)

把今年儿子年龄作为1倍量,

则今年父子年龄和相当于(4+1)倍,

因此,今年儿子年龄为:

55÷(4+1)=11(岁)

今年父亲年龄为:

11×4=44(岁)

答:今年父亲年龄是44岁,儿子年龄是11岁。


内容来自于小学数学


/ 资料包获取方式 /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关注部编版小学数学

回复关键字:157


精选学习资源免费领

请关注部编版小学数学

直接在后台回复关键字


☞回复【下册试卷】免费领|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下册试卷大全,免费下载打印

☞回复【小学数学】免费领|【最新】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教案、电子课本等材料)整理完毕,免费下载

☞回复【111】免费领|部编人教版1-6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可下载打印

☞回复【一等奖】免费领|全国小学数学一等奖课例免费领取,有吴正宪、徐长青、强震球、曹培英等特级教师的示范课

☞回复【下册试卷】免费领|人教版1-6年级数学全12册微课免费领,涵盖小学数学所有知识点!

☞回复【138】免费领|人教/部编版1-6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卷(44套)含答案免费下载

☞回复【131】免费领|小学数学1-6年级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

☞回复【132】免费领|小学数学1—6年级列式计算提升训练(可打印)

☞回复【139】免费领|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及专项训练

☞回复【141】免费领|1-6年级数学几何问题全汇总 |A4打印

☞回复【144】免费领|小学数学常考应用题21种类型总结(附例题、解题思路)

☞回复【148】免费领|小升初数学四大类应用题详解,方法技巧

☞回复【149】免费领|小学数学常考应用题21种类型总结(附例题、解题思路)

☞回复【143】免费领|(第2套)人教版1-6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练习卷(45套)含答案免费下载

☞回复【150】免费领|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期末试卷(共115份),免费下载(附答案)

☞回复【153】免费领|人教版、北师大等多版本小学数学、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下载打印

→★更多资料请点击:小学数学资料大全,你要的这里都有!免费领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