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
瞄准坚中之坚 攻克难中之难
——来自全市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①
“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样发自内心的感谢,杨新善说了好多遍,因为他自己都没想到,“是国家的扶贫政策,让晚年的日子有了新奔头”。
74岁的杨新善老人是河山镇高家沟村贫困户。据该镇扶贫办主任魏敏介绍,“杨新善老两口年纪都大了,还要照顾年过百岁的老母亲,以前两人住在破旧失修的老房子里,看着都心酸。”
屋漏偏逢连夜雨!杨新善又查出胃癌,连续多次的住院治疗,把整个家都拖垮了,“看家里这条件,就想着要放弃了”。
就在他绝望的时候,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扶贫工作人员找上门对其实施帮扶,不仅免除手术治疗费,还享受术后康复医疗救助。之后,杨新善的房子纳入危房改造,圆了他的“安居梦”。据魏敏介绍,考虑杨新善情况特殊,河山镇给予了他一系列的扶贫救助,“其中,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加上基础养老金和低保金,2019年他的家庭总收入是12900元,老两口年人均差不多6500元,达到了脱贫标准。”
这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正如杨新善老人所言,在日照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精准扶贫的温暖太多了———
聚焦日照的脱贫攻坚战,成绩的取得并不轻松,以攻城拔寨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严谨细致的作风,瞄准坚中之坚,攻克难中之难,成为日照兑现扶贫承诺的生动实践。
➤夯实精准识别基础,2019年在全省建档立卡数据质量第三方评估中获得第一名。
全面整合公安、民政、工商、房管、人社等部门信息数据,建立基础信息、扶贫政策、脱贫帮扶、工作推进、成效巩固“五本台账”,实现贫困人口的纳入、帮扶、脱贫、巩固等情况清晰明了。
➤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全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819元。
创新建立项目库和专家评审制度,加大资金整合和集中实施力度,培植壮大了一批地方特色产业;创新小额扶贫信贷“委托经营”,惠及更多贫困群众;根据扶贫、低保“两线合一”政策,落实了60岁以上贫困老年人补贴待遇;在农村建立孝德基金,已覆盖90%行政村、2.6万贫困老人;探索设立扶贫基金,目前总量已达600万元,对突发性、临时性贫困人口实行补助救助。
➤全面强化基本保障,“互助养老”做法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建立专档管理、全学段资助、全过程帮扶、全方位关爱、全覆盖就业“一档四全”工作机制,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建立专档管理、专人指导、专区治疗、住院医疗费分段减免“三专一减”工作机制,落实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和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五重保障”,将贫困人口在二级以上医院、乡镇住院自付费用分别降至4%和2%以下。创新“互助养老”扶贫方式,在全市584个村庄实行,照料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4618名。
➤广泛集聚帮扶力量,我市志愿扶贫组织的活跃度、志愿扶贫品牌知名度走在全省前列。
落实市县部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包联贫困村、党员干部包联贫困户等制度。完善贫困人口帮扶全覆盖机制,2.92万名帮扶责任人全部到位。创新“互联网+”志愿扶贫机制,全市4.6万余名志愿者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带动社会资金投入2392万余元、物资13 . 9万余件。
值得关注的是,大力实施区域扶贫,尤其针对莒北、莲西、港西、岚西北四个相对贫困区域,初步建成“四纵六横”交通路网,建设各类水利项目3000多项。在3个贫困乡镇争取实施了3期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争取中央无偿资金6000万元。引导工商企业在莲西投身贫困区域生态扶贫,绿化荒山裸岩1333公顷,新发展经济林3266公顷,实现了“荒山变青山、叶子变票子”。
精准扶贫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这就是脱贫攻坚在日照的生动展现。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扶贫,在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积极推动扶贫项目复工复产。”市扶贫办副主任张家增在接受采访时信心满满,“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吃劲的关键时刻,再难,脱贫攻坚也决不掉链子!”
收官之年,决胜之战,日照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向阳
编辑:丁晓丽
统筹:王宗敏
新闻热线:0633—8773229 8792885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