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这顿饭,热!气!腾!腾!
一顿“热乎饭”
何以长久温暖老人的心?
——解码日照农村长者食堂运营的黄墩样本
统筹/策划 牟敦波采写/全媒体记者 刘新英 侯庆萍 何高迪核心阅读
随着“银发”时代到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只是每个家庭的期盼,也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基于此,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得到了更多关注,其中助餐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农村地区尤甚,长者食堂因此应运而生。2021年以来,日照在全面总结互助养老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建设经验,推行每天为7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至少提供一次免费就餐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农村幸福院1852处,占全市规划建设村的91%,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超过6.1万人。
在连续3年将城乡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基础上,今年日照市继续关注养老服务工作,将“养老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首,深度开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之路。
而眼下,如何采取措施,让长者食堂成为“长久”食堂,长期守护老年人一顿“热乎饭”的幸福,成为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一问题,在初冬时节的午饭时间,记者走进岚山区黄墩镇多村长者食堂,试图寻找该镇能保证“每天热气腾腾”的运营之道。
一颗关怀老人的初心
——长者食堂的建立,实现了老人“养老”不出村、“享老”不离家,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温暖的万家灯火之中
“我每天都在这里吃饭,饭菜不仅免费、营养、烂乎,还可以在这里和大伙儿拉拉呱,我希望它能够长长久久地办下去!”今年90岁高龄的郭秀英是黄墩一村长者食堂的“忠实粉丝”,每天10点来钟便早早来等着,她竖起大拇指说,长者食堂的开办不仅暖了她的胃,更暖了她的心。
为啥要办长者食堂?
黄墩镇党委书记王志远给出了最朴实的回答:“最简单的原因便是为了老人们的健康。村里老人的子女大多不在身边,过去,他们一日三餐总是凑合吃,时间长了会影响身体。”
民以食为天。仅一个黄墩镇,75周岁以上的老人便有3300多人。
兹生兹长,老而失能、鳏寡孤独等各种不利条件相叠,“穷家难舍”的故土情怀也牵绊着他们。“留在村里,生活难保障;跟随子女,生活方式又不习惯。”于是,“应付”一日三餐成了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大事、难事。
于是,2021年,岚山区瞄准老年人的需求,精心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全力建设374处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和38处养老服务驿站,让75周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免费吃午饭,实现老人“养老”不出村、“享老”不离家。
每到午饭时分,黄墩镇内各村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就热闹起来,热乎乎的米饭馒头,精心搭配的菜肴,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等因素,除了让老年人来食堂就餐外,还提供帮打、送餐等多种形式,确保让更多的老年人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此外,黄墩镇各村养老服务中心还通过各种文体休闲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感受幸福、安享晚年的多元化生活方式。在这里,还有理发、棋牌、理疗等服务,解决居家老人的吃饭、娱乐、基本医疗等问题,让养老服务高质量、常态化、持续化。
一顿热乎饭不仅解决了老人们的饮食问题,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公共空间,成为老年人联系社会、融入同龄人圈子的纽带。
一条可持续运营的思路
——以党支部为统领,融合多方力量,形成办得久的合力,让长者食堂“长久飘香”
运营长者食堂的资金从哪里来,如何保障可持续性?这是当前各地长者食堂发展面临的普遍难题。
王志远介绍,农村长者食堂的可持续性运营比建设更难,目前食堂的运营资金区财政出80%,再由镇里牵头,村集体也要承担一部分。
据了解,岚山区自2021年2月起,按照“试点先行、全面覆盖”两步走战略,制定完善养老服务资金补助政策,区财政对建成并运营的村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建设投资总额80%予以补助,区级财政统筹上级资金按照星级评定办法每村每年再分别给予差异化运营补助。
同时,该镇长者食堂坚持村集体运营,由党支部牵头,村村都种“小菜园”,种植的蔬菜很好地丰富了长者食堂的“菜篮子”,第一时间将新鲜的蔬菜送到老人的餐桌上。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基础上,一方面降低了食堂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能保证老人们吃到最新鲜、最安全的食材。
“我们村小菜园有10多亩,萝卜、白菜、土豆、茄子等蔬菜应有尽有。此外,还会种一些小麦等,到了收割季节便拿去卖钱,卖的钱再投入到长者食堂日常运营中。”黄墩镇任家董旺村的会计辛文告诉记者。
同时,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黄墩镇的长者食堂还设有几个公益性岗位,其余工作人员全是党员干部或村民志愿者等。
但是,要将长者食堂办得更久,既需要财力,也需要人力物力。如果只靠政府或者村集体组织的话,还满足不了需求。因此,接受村民和外界捐助也是长者食堂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一招。
“我们村有位辛在友已经50多岁了,在市区从事建筑行业,连续3年向我们长者食堂捐款共9000元。”据该村党支部书记任守东介绍,辛在友了解到村里开办长者食堂后,便积极参与其中,主动为村里养老敬老尽一份力。
这只是该村村民捐赠的一个缩影。走进任家董旺村的食堂,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贴着的好几张大大的红纸,上面满满当当地记录着捐赠人名字及其捐赠明细,主要包括米面油粮菜等。
养老服务工作是一场“持久仗”,长者食堂不仅要办得好,更要办得久,让老年人心心念念的这顿热乎饭“长久飘香”。
在黄墩镇乃至整个岚山区,随着“政府主导、镇街主责、村居主体、社会参与”养老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已经找到了农村长者食堂的可持续运营之路。
一顿“热乎饭”效应的延伸
——党支部领办长者食堂的科学运营,既创新了农村养老模式,又有效提升了村级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成为乡村善治的有力抓手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长者食堂不仅是养老服务向乡村的延伸,更是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正日渐成为基层党委、政府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平台。
一堆翠绿欲滴的韭菜,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明天我们准备给老人们包水饺,这些韭菜都是俺们村党支部书记自己家大棚里面种的,他一大早送过来,新鲜得很。”辛文指着食堂门前堆满的韭菜说。
事实上,在村里村民们自发参与长者食堂运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今天有人从家中地里抱来几棵白菜,明天便有人割块肉送来……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都为长者食堂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浓浓孝老情在这里升腾。
长者食堂就像一个关怀据点,在这里大家形成了一个朋友相亲、邻里互助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此外,黄墩镇还利用长者食堂阵地优势开展传统文化、移风易俗等课程和活动,每年都举办“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集体生日宴、庆中秋迎国庆等丰富多彩的老年主题活动,大力选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先进典型,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让村民自觉融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孝善”文化浸润到每一个角落。由此,长者“小食堂”变成了一块传播乡村文明正能量的“大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块“大天地”里,还展现了对老人真正的关心和爱护。每当看到哪位老人未来就餐时,工作人员便会前往其家中看看老人是否生病;发现哪位老人最近胃口不好或状态较差,也会及时通知老人在外子女,多关注老人状况。
“干活要干出味道,对工作要有责任,对群众更要有感情,党支部在关怀村里的老年群体中发挥的作用,自然而然地从一顿饭延伸到了衣食住行乃至伦理亲情。”王志远说,服务群众是没有大道理可讲的,只有扎根群众、关心群众、融入群众才是硬道理,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
党支部领办长者食堂的科学运营,既创新了农村养老模式,又有效提升了村级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成为乡村善治的有力抓手。目前,黄墩镇由党支部领办的长者食堂已有25家,占全镇长者食堂的46%。
一人,一碗,一勺,一筷,看似民生“小事”,实则增添着城市乡村的温暖底色。家门口品尝到的“幸福味道”,正成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
“嗒嗒嗒……嗒嗒嗒……”当记者迈出大门后,有节奏的切菜声音还不断在身后响起,长者食堂新一天的饭菜已经在着手准备了。
短评
小食堂折射大治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长者食堂的兴办不仅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也能让老年群体最直接地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是解决社会养老难题迈出的生动一步。
在这一方小天地里,也能折射出一种乡村治理的大逻辑。
党支部领办长者食堂,是长者食堂可持续运营的需要,也是基层微治理的有效探索。黄墩镇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提升为老服务能力。
在各村党支部引领下,长者食堂从“一餐热饭”到“万能小院”,从党员干部带头到村民自发捐助参与养老服务,小食堂成为了关爱老年人和邻里融合、守望相助的幸福家园,成为传播乡村文明正能量的“大天地”。
来源:日照日报
编辑:张珊
审校:许芮
责编:王宗敏推荐阅读
山东发布最新通知!不得带病上班上学!
价格有变,山东12月1日起执行!
最新“顶流”!已进入倒计时!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日照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