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太"霍顿":告诉孩子,你要赢得起,更要输得起!
加邦邦妈微信:fmcb001 (领免费课程)
后台回复“投稿”,了解征稿需求
后台回复“金句”,获取育儿海报
这几天的微博和朋友圈,都被霍顿和孙杨刷屏了!
7月21日,在韩国光州进行的2019年游泳世锦赛出现了争议性的一幕。
当中国名将孙杨,夺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四连冠」后,澳大利亚选手霍顿拒绝在颁奖典礼与孙杨同台合影。
消息一出,网络舆论四起,网友们纷纷指责霍顿「输不起」。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后来的200米自由泳比赛后,铜牌获得者、英国选手斯科特竟然也拒绝与孙杨合影,再次引发网友热议。
根据著名游泳网站《SwimSwam》报道,霍顿和斯科特两人还曾在颁奖典礼前,鼓动其他获奖选手一起拒绝站在领奖台上。
但很显然,其他选手并没有听从他们的怂恿。
国际赛事的领奖台上,运动员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整个国家的荣誉。
这种「输不起」的行为,令国内外网友愤慨,就连《人民日报》也在斥责这种行为是「转圈丢人」。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看到这种新闻我也是相当愤慨了,但更我加深思的一点是:这次游泳赛事上的「输不起」事件,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输赢的结果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对于输赢的态度。
我的孩子还小,余生也很漫长,我可不想让他小小年纪就输不起。
要想赢,
就一定不能怕输
生活中,有这么一类孩子,和别人玩游戏时,只能赢、不能输。
孩子赢了,自然就特别开心,但一旦输了,立马闷闷不乐。
在《最强大脑》中,意大利少年安德烈与中国天才少年李云龙对战的那一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开始,李云龙认为自己输了,当场哭坐瘫软在座位上,甚至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得知比赛结果,知道自己赢了的时候,他又转瞬露出了笑容。
年仅12岁的他,表现出对输的极度恐惧,对赢的强烈渴望。
而安德烈的表现,却让大家看到一个「输得起」的孩子的从容与大度。
看到李云龙痛哭时,他也在一边流泪;看到李云龙成功时,他过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说刚才看他哭得那么难受,就很想过去安慰他。
主持人这样感慨道:「李云龙的获胜打动了我,但是安德烈的泪水征服了我。」
的确,输不起的孩子,一旦落败很容易会走向极端。
前不久,我看到一则新闻称:
江苏10岁女童因考试失利,在家中服药轻生,留下一段告别视频和遗书。
她在遗书中写道:「对不起,因为我成绩不好,赶不上别人,所以我不想活着……」
这样的话语让人无比心酸,试问哪个爸妈能承受住10岁小朋友如此凋零。
但我却想对她说:孩子啊,即便考不好,还可以重新来过,人生海海,因为「输不起」的心态而草草结束生命,是多么不值得。
作家龙应台说:「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
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想赢并没有错,它可以激发你的斗志,促进你的成长。
但错的是「输不起」的心态,会将人拐入漆黑的角落,抹杀掉重新开始的可能。
对手可以超越
但不可嫉妒
「输不起」的孩子,对于竞争对手的态度,也是狭隘的。
我有一位朋友,是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有次聊天时,她跟我讲述过一个典型的案例:
班级有一个小男孩,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但就是特别在意名次。
有一回,他的同桌考试名次超越了他,他就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在后来的考试中,他开始弄出许多动静。要么故意咳嗽,要么不小心用胳膊肘拐到同桌,要么把文具撞到地上,弄得同桌无法专心答题。
老师发现后,感慨地说道:「我仔细观察了这孩子很久,发现他就是故意的。想不到,小小年纪就知道恶性竞争,真是太有心机了。」
后来,这位学生的同桌也发现了他故意捣鬼,便向老师申请了换座位。
她给我讲完这件事,我都觉得脊背发凉。
这个「傲娇」的小男孩,如果接下来没有家长和老师正确的引导,那么长大后,他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当孩子对成败过度在意时,竞争观悄然扭曲,嫉妒、虚荣、小心眼等不良心态开始萌芽。
当孩子为了「赢」,变得复杂而功利时,失去的也不仅仅是单纯善良这么简单。
如何让孩子输得起?
心理学家蒋佩蓉曾说:7-12岁的孩子,会焦虑地想知道自己是否真正能够在某个方面成就卓越,并开始根据与别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定位。
作为父母,与其让孩子在未来人生中,去纠结输赢,不如现在就让孩子学会坦然面对输赢。
1.切忌盲目比较
我经常听父母在呵斥孩子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你看人家的XXX,奥数比赛表现得多好……」
「隔壁家的XXX,元旦晚会又拿了第一名,你呢?唉……」
殊不知,短短一句话,却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自卑的种子。
心理学院武志红也曾说:
永远不要拿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的优点,谁都不是完美的。这种比较,靠刺痛带来奔跑,必然留下心理伤害。
闺蜜曾跟我分享一些方法,我觉得很好用。
她说:当我们忍不住想要对比的时候,不如这样引导孩子:
虽然这次你没有他画得好,但是妈妈看你很用心哟~而且你的画看上去色彩更丰富呢;
这次比赛虽然输了,但过程还是很欢快的,不是吗?
我们没得奖,但不如去问问获奖的XXX,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都曾被别人家的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伤痛不该再继续沿袭。
2. 让孩子自己面对失败
父母的保护,也许能帮孩子赢得一时,但是不能帮他们赢得一世!
在《妈妈是超人3》中,节目组安排邓莎的儿子大麟子,和小伙伴进行拳王争霸赛。
在第二回合时,大麟子体力不支,被小伙伴打倒。
在妈妈的鼓励下,大麟子很快站了起来,但是在第三回合,又好几次被打倒在地,最后彻底输掉了比赛。
后来邓莎在接受采访时说:
「其实我一开始就知道大麟子赢不了,因为和他PK的小伙伴体能比他强太多,还受过相关训练。但我还是很想让大麟子去尝试。」
只有自己真正面对过失败,孩子才会懂得失败并不可怕。
3.不盲目赞赏孩子
适当地赞赏会提升孩子的勇气,但随随便便赞美一个孩子,会使他失去自我判断能力,渐渐只能听好话,不能挨批评。
前不久,一个朋友跟我抱怨她的女儿。
说孩子从小在赞美教育中成长,不仅在家人人夸,幼儿园还有专门的活动,让小朋友互相点赞。
慢慢地,她发现情况不对,孩子做任何事情似乎都是为了得到赞美。
读小学以后,情况变得更糟,因为不能经常听到「你真棒」,她变得不喜欢老师,有极强的挫败感和逆反心理。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懂得倾听孩子内心的困境,不是你表现好的时候,我就随口表扬你。
无论孩子成功与否,父母都能用心接纳,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赞赏。
4.让孩子分清「何时该赢」
我有个同学,是一名优秀的辩论赛选手。
在辩论场上,她舌战群雄,总是独占鳌头的那一个。但是,她也把辩论的习惯带入到生活中。
每次与人交谈,她总要把对方怼的哑口无言,才停下来说一句「我赢了」。渐渐地,她的朋友越来越少,甚至大家都不想和她交流。
孩子啊,生活像比赛,却也不是比赛,不需要每分每秒都在争夺中度过。
就像陈铭在《奇葩说》获得冠军时说的那句话一样:「奇葩之王,是一个象征,就好像攀登是一种习惯。 」
赢和输不是完全对立,而是殊途同归,它们都是前进的动力,都能够使人变更好。而每个家庭,就是催生这种「动力感」的温床。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的是:
人生是长跑,不必只争朝夕;爸爸妈妈会看到你的付出,接纳你的不完美。
孩子啊!愿你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得到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图 | 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 | 顾仲怡(父母城邦主笔,希望世界更天马行空,希望人生更温暖有趣)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更多精选爆文,请长按二维码阅读▼
↓ 每天7分钟,免费听取育儿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