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烟火气,很三亚
SANYA & 商品街
你印象中的商品街是什么样的?
60岁的亚花这样说:年轻时和丈夫第一次来到三亚,这里就是第一个落脚点。那时候还没有商品街这个叫法,走出去到处都是菜地和荒滩。
80后闯海人阿华这样说:曾经,在商品街一巷租过400元一个月的小单间,刚住进去时在商品街买的6元一张的草席、10元的四页吊扇、6元一碗的粉汤到现在还印象深刻。
part 01
「商品街」名字的由来20世纪80年代,在建省之后的房地产大潮中,商品街的十三条巷可以称得上是三亚最早统一规划出售商品房的地方,因此,得名商品街。
△1991年三亚街头商店
1993年,商品街社区正式成立,同时也拉开了这充斥着无限烟火气息、发生了无数街巷故事的南国浮世绘的序幕。
光是商品街这三个字,就很容易引人遐想。站在巷子里的路灯下,看着擦身而过的人,仿佛真正直面了这百态的人生,在喧嚣的巷子里,藏着老三亚人的故事。
整个商品街,最具烟火气的地方,推推觉得是商品街中巷。这里承载着太多老三亚人的青葱岁月,有他们成长和奋斗的回忆,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这里的人情味是大概是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的吧。光是商品街这三个字,就很容易引人遐想。站在巷子里的食店前,看着琳琅满目的美食,仿佛真正享受了地道的三亚风味,在喧嚣的巷子里,藏着三亚的故事。
part 02
「商品街」城中村的烟火气商品街中巷最初只是住在商品街的人家屋后寂静的花坛,后来,花坛消失,改为露天的经营场所。在红火的小摊年代,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在一个挨着一个的小摊上得到满足。
走在这条十五分钟就能走完的街道上,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声音。从东北烧烤、重庆卤味到湖南臭豆腐、三亚港门粉...这里糅合各地美食,它们以高姿态占据了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三亚人。
在商品街,除了情怀,还有美食。他们虽然深藏在各种巷子里,但却不妨碍吃货们找到它。
part 03
「商品街」美食,最抚凡人心这是一家重庆夫妻经营的小店,开了十几年,两口子配合默契,老板娘忙着接待客人,老板忙着切卤菜,来到这的基本都是老客。凭着拿手的重庆味道,他们撑起了生活的“半边天”。
开在重庆卤菜隔壁的家霞港门粉店,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婆婆开的,一家人靠着地道的口味,在这条街上安营扎寨。无论是早七点还是晚十点,客流量都不会少。
这家店虽说没开多久,但却在遍地美食的商品街混出了大名头。新鲜的大牛腰现点现烤,老板精炼快速的手法,烤出的腰子焦香、咸辣刚好,并且一点腥味也没有,正好的满足了吃货们的胃。
在商品街藏着好几家好吃的臭豆腐店,其中的赖二狗臭豆腐算是个小网红,本地青年自己创业,拼搏了数年,终于也让自己的美味在这条街站稳脚跟。
如果想尝试不同口味的臭豆腐,那在摊子对面的正宗崖城臭豆腐和文和友老长沙臭豆腐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家甲天下桂林米粉店也是不少街坊推荐的店。虽说他家的招牌是桂林米粉,但真正吸引客人到店的是他家的老友牛肉粉。酸笋煮的汤底,暖暖下肚,幸福感扑面而来。
在商品街,川渝火锅在这里卧虎藏龙;老长沙湘菜馆基本从白天至黑夜一直食客不断;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串串香、麻辣烫分布在商品街的大街小巷中;清补凉、炒粉炒面、网红奶茶,满足每一个到访者的口腹之欲。那些黄昏里匆匆忙忙出摊的身影、路灯下窃窃私语地交谈、夜市里喧闹的街头、转角的叫卖声、大排档升起的烟火……都是三亚这座城市中最平凡的烟火气,也是治愈孤独的良药。
纪录片《人生一串》中,有这样一段旁白:“很多人钟情于街头巷尾,市井里弄。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在商品街,本土的,外来的,无数美食在这里竞相绽放。这是属于三亚的烟火气,是三亚给予生长于此的住民、给旅游偶遇于此的外来游客,最温柔的抚慰。
部分资料及图片来源:活力吉阳
新年游古城,文化好传承
此地无冬
2021年,相约在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