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疯狂”催生,目的不纯

亦博 看天下实验室 2023-06-13

“只生了一个孩子的父母是怪物”

撰文 | 亦博

编辑 | 田思奇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没想到吧,人口和中国相近的印度也开始催生了。


是的,你没看错,堂堂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以人口爆炸闻名于世的印度,也开始担心人口增长放缓,甚至减少 了。


为此,一些政客和宗教人士开始疯狂催生。只是,这种催生背后,并不仅仅是传宗接代和经济问题,还隐含着更深层次的目的。

父母用法院传票来催生

5月12日,《印度时报》报道称,印度一对老夫妇以受到“精神折磨”为由,将结婚6年未生育的儿子儿媳告上法庭。老夫妇要求儿子和儿媳在一年内生下孙子或孙女,否则应支付500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462.5万元)的赔偿。他们称这些钱花在了对儿子的“抚养和教育”上。


印度北阿坎德邦城市哈里德瓦尔的一家地方法院受理了此案,并于5月30日举行了首场听证会。


“我只有这一个儿子。我把我们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他的成长和教育上。”61岁的父亲桑吉夫·兰詹·普拉萨德这样说道。他是一家印度国企的退休高管,2006年把儿子送到美国参加一个飞行员培训课程。“我为此花掉了500多万卢比。2007年,国外经济不景气,他就回到了印度,还丢了工作,之后的两年多里一直找不到工作。这段时间我也在经济上支持他。”


等儿子终于在一家私人航空公司找到了一份飞行员工作后,如同中国的很多父母一样,这对老夫妻又开始为孩子的婚姻大事操心。当时,普拉萨德的妻子身体不太好,他们希望能早点抱上孙子。


“我们终于在2016年让他成家了,当时希望到我们退休的时候,能有个孙子和我们一起玩。”老父亲普拉萨德说,“然而,将近6年过去了,没有孩子。我们正面临着巨大的精神折磨。”



《地球上的星星》剧照

普拉萨德夫妇说,除了儿子的飞行员培训和他在美国的开销,他们还出钱为他买了一辆奥迪车,供他在酒店举办婚礼,然后去泰国度蜜月。他们不求别的,只希望能抱上孙子孙女,但这个愿望就是得不到满足。


“我的儿子和儿媳因为工作原因分居两地,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位父亲对《印度时报》说,“我们对待儿媳就像对待自己的亲闺女一样。尽管如此,她还是很少和我们在一起,这让我们更痛苦。我们甚至告诉她,如果她担心因为工作而照顾不了孩子,她可以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来给他们带。我们把所有的钱都花在儿子身上了,几乎没剩下什么钱了。”


 “我为他们感到非常难过,因为我也是印度人,我能理解他们的痛苦。”老夫妇的律师阿尔温德·斯里瓦斯塔瓦说。“此案是北阿坎德邦,乃至全印度的首例”,“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要求是合理的。他们的期望并没有错。”


普拉萨德的儿子和儿媳尚未公开回应,但此案已成为全印度媒体的头条新闻,并引发全国性的大论战。毕竟,虽然全世界的年轻人几乎都面临着来自长辈的催生压力,但这种压力很少变成法院的传 票。


更何况,这事还发生在印度。

印度,开始少子化

曾经,人们对印度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多”。余秋雨在《千年一叹》里有这么一段描写:


“在印度,不管你来到村庄还是小镇,都会真正感到人口爆炸的恐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中国人来说人家的人口爆炸,似乎缺少资格。但请想一想,印度的国土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而人口已达十亿,这个密度就不是中国所能比的了……因此见到印度人这么一站,居然把我们这些来自北京、香港、上海、台北等等也算拥挤的城市的中国人压得透不过气来。”


《起跑线》剧照

一路所见,令余秋雨触目惊心、忧心忡忡。他写道:“不管哪种文明,等到黑压压的人群赤着脚、光着身子奔涌过来,就什么都不是了。”


印度自己也在为这个问题发愁。几十年来,新德里一直试图降低该国的生育率:1947年独立时,印度的总和生育率(TFR,指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接近6,也就是说每名印度妇女平均有6个孩子。


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当时还刚刚遭遇了可怕的饥荒,导致200万至300万人死亡。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警告说,人口增长将不可避免地超过粮食生产,他的悲观预言一直像个幽灵般纠缠着印度的政策制定者,由此催生了1952年世界上第一个计划生育方案。

可印度的总和生育率花了25年才降到5。对此感到不耐烦的时任总理英迪拉·甘地采取了更激进的举动。在1975年至1977年的紧急状态期间,印度政府开展了一场臭名昭著的强制绝育运动,由英迪拉的儿子桑贾伊·甘地主导。该计划导致超过800万人被绝育,其中绝大多数是必须接受输精管切除术的男性。


如此激烈的举措,自然也引来民众强烈不满。这成为英迪拉·甘地输掉1977年选举的主要原因。


2022年5月12日,普拉萨德夫妇以“精神伤害”为由起诉儿子和儿媳,因其结婚六年未生育,损害了他们“成为祖父母的权利”。(@视觉中国 图)

此后几十年间,印度政府对控制人口的话题讳莫如深,直到问题自己消失了:20世纪90年代,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率先出现了生育率低于生育更替水平(即TFR 为2.1)的现象。其他各邦一个接一个地跟进,现如今,在印度的36个邦和“中央直辖区”中,29个邦的生育率跌至1.9或更低水平。


在贫穷的农业大邦——北方邦和比哈尔邦,生育率虽然要稍高一些,分别为2.4和3,但这些地方的生育率下降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印度也不例外。过去20年来,印度越来越富裕,得益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避孕措施的推广,生育率一直在下降。


2021年11月,TFR越过了关键门槛——根据印度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家庭健康调查,2019-2021年印度的总和生育率降至2.0,而2015-2016年为2.2。这意味着在没有移民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印度的人口将会逐渐减少。


印度政府官员和学者将此视为一大喜讯,人口科学家、妇女权利活动家和公共卫生专家更是额手相庆。这个国家终于摆脱了马尔萨斯的阴影,让经济增长的速度跑赢了人口增长: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印度人口目前略低于14亿,本世纪中叶将达到16亿的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到2100年恢复到14亿左右。


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印度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女性也在选择少生孩子。印度的城市生育率为1.6,距离TFR 1.5的“高度敏感警戒线”只有一步之遥。


顺带一提,根据新华社2021年5月的报道,202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3,和日本一样。


即使在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城市生育率也只有1.9。


美国保守派媒体《华盛顿检查者报》写道,现在的印度,“看起来有点像美国和西欧了”。


《地球上的星星》剧照

“只生一个孩子的印度教妇女,是蛇”

虽然对大多数印度人来说,生育率下降是一大胜利,但忧愁不安者,也大有人 在。


经济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人口红利是印度最大的优势之一,但现在,这个机会窗口显然变窄了,印度也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压力。


在印度南北各邦之间生育率差异较大的背景下,政治家们还将面临如何重新分配议会选区的棘手难题:在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一名议员现在代表约180万选民;而在人口最稠密的北方邦,一名议员则代表近300万选民。重新划分选区,势必将使新德里迎来一波血雨腥风。


能引发腥风血雨的因素还有很多,最敏感的就是宗教。不同宗教派别之间的人口比例一直是印度真正的爆炸性话题,也是阻碍历届政府推行人口控制计划的头号绊脚石;不过,越来越多的政客正瞄准这枚炸弹。


2021年8月,印度右翼政治明星——北方邦首席部长约吉·阿迪亚纳斯穿着他标志性的藏红花色外衣(印度人民党的代表色)站在电视镜头前,高调宣布了印度版的二孩政策——每家最多两个孩子。此前,北方邦和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这两个印人党执政的邦都已正式提出立法,禁止那些有两个以上孩子的人从事公职或获得福利,比如政府将不再给他们配给食 物。


在印度生育率已经降至2的今天,推行这样的强制二胎政策,印人党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根据2016年的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每名印度穆斯林妇女平均育有2.6个孩子,而印度教徒只有2.1个(2021年,这个数字进一步下降至穆斯林2.2,印度教1.94)。虽然这主要是因为穆斯林在印度的经济地位较低,但也足够让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们激动得直跳脚了。印人党的二孩政策,就是打算用“印度穆斯林人口膨胀失控”的老套路,来动员这部分选民。


宗教身份是政治动员的不二良方,如果所属宗教团体人口下降,最着急的就是代表他们的议员了。为此,印度政府早早就开始了定向催生:2015年,新德里针对该国的琐罗亚斯德教社区开展了专项宣传活动,以鼓励这群印度人生育。


尽管琐罗亚斯德教人口规模很小,但他们往往非富即贵。


当地政府部门连忙打出广告:“要负责任。今晚不要用安全套。”有些地方的催生宣传中,甚至还要求女孩们不要设定过高择偶标准:“你凭什么挑人?你是妮可·基德曼吗?”


2022年5月16日,一名印度女性带孩子外出。(@视觉中国  图)

更多人要求占人口八成的印度教教徒负起“生育责任”。今年1月,在哈里德瓦尔举行的一场观众全是女性的活动中,58岁的印度教牧师、右翼印度教领导人亚蒂·纳辛哈南德·萨拉斯瓦蒂(Yati Narsinghanand Saraswati)就公开发表了自己的雷人观点:“我想对印度教的年轻牧师们提出建议:如果一个普通的印度教教徒结婚一次,一个虔诚的印度教牧师就应该至少结婚两次。然后,他们应该生下尽可能多的孩子,这样最纯净的DNA才能传播得更远更广。”


这位大师的惊人之语远不止于此。在哈里德瓦尔市的另一场活动上,亚蒂·纳辛哈南德宣称:“那些只生了一个孩子的父母是怪物,他们是毒蛇。只生了一个儿子的女人更不是女人,她是一条蛇,她将对自己孩子的死亡负责。”


通过发布在推特上的视频可以看到,在大师说这番话时,现场笑声如浪,掌声如雷。

印度年轻人,没有尽到孝道?

本文最开始,把儿子、儿媳告上法庭的普拉萨德夫妇,就恰好在哈里德瓦尔市,他们也住在当地的富人区。


这对老夫妇没有印度教大师那么激进,也没有想那么多,他们只是想要含饴弄孙而已。两人的律师斯里瓦斯塔瓦说,普拉萨德夫妇现在特别沮丧,甚至每次看到老年人在公交车站送孙子孙女时,他们都会感到“羞愧”。


印度教和其他许多文化一样,讲究“养儿防老”,孩子有义务在父母年老时照顾他们,以此来报答欠父母的道德债。生儿育女,也被认为是报答父母的必要使命之一。但随着印度人口的老龄化(该国现在有大约1.4亿60岁及以上的人口,仅次于中国),以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独立生活,上了年纪的印度人愈发觉得孩子没有尽到孝道。


印度律师拉维·比巴尔说,这起诉讼可能不会有太大进展,因为它的论点侵犯了印度宪法规定的权利,包括自由权。


《起跑线》剧照

“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案例,”比巴尔女士说,“这就是它如此受人关注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要不要孩子是夫妻双方的选择,而不是他们父母的选择。”


52岁的哈里·布山·亚达夫是哈里德瓦尔的一名店主,他说,当地人在他的店外边喝茶,边饶有兴趣地讨论这个案子,而年纪大的人往往会同情原告。


“当你岁数大了,你就会想和孙子一起玩,”他说,“给他们生一个又有什么害处呢?”


无处不在的催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