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凯恩斯主义与经济滞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Author 朱海就

    经济滞胀是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状况,它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有关。凯恩斯主义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大危机之后开始流行,但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陷入滞胀,人们又重新开始反思凯恩斯主义,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总统在各自国家大幅推行了市场化改革,并且取得明显的效果。下文将说明凯恩斯主义导致滞胀的原因。


    凯恩斯主义追求的是总量目标,比如为了达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的宏观目标,不断地采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这样就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当这些目标和经济效率出现矛盾时,凯恩斯主义会优先考虑前者,而牺牲后者,这就阻碍了经济的自发调整,使低效率的生产部门得以维持。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自然会放缓,但物价却在上涨。


    持续上涨的物价会进一步恶化经济增长。这是因为它一方面促使大量的资本从生产部门“逃逸”,进入到投机性领域,也就是投资那些被认为有助于保值增值的资产,如房地产、黄金和古玩等等。这是因为企业家预期到,这些资产的价格上涨使得保有这些资产的收益要高于投资实体经济的收益。另一方面,物价上涨促使居民加大消费,减少储蓄。当储蓄减少时,可以用于投资的资本也减少了,这意味着企业家要付出更高的利息成本才能获得资金。两个因素抑制了生产部门的资本积累,从而使得生产率下降,经济增长率降低。


    凯恩斯主义是资本的杀手,对资本品生产部门非常不利,其表现为股市的低迷。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而凯恩斯主义却要求资本放弃这一点,转到服务于宏观目标,这就人为地使资本背离其本质属性。比如,为了充分就业而维持低效率的生产时,相关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必然是不高的,甚至是亏损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的股价怎么可能有好的表现?


    所以,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貌似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目标,但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事实上,为实现这些宏观目标付出这些代价是得不偿失的。比如本来可以实现更快的增长,本来可以在更高的收入水平上就业,而这些代价由于“看不见”而被人忽视。


    与凯恩斯主义在实践中产生上述不良后果相对应,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本身也有内在的缺陷,它没能准确地理解市场。首先,凯恩斯主义者考察的是经济总量,没有认识到经济是一个“结构”概念。比如他们忽视了门格尔提出的“高级财货与低级财货”的思想,以及庞巴维克早就提出的“迂回生产”的思想,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对“结构”的重视。还比如资本也是“结构”概念,但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中,资本也变成了“总量”概念,自动地会产生产出,在资本投入和产出之间有某种确切的对应关系。这也是哈耶克说“凯恩斯没有资本理论”的原因。


    其次,强调“动物精神”而非“企业家精神”。凯恩斯认为商人的算盘是靠不住的,企业家的投资是冲动的,或者说,人的投资决策是非理性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这种“非理性”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危机的发生,由此他们就“自然地”得出需要政府干预的结论。事实上,企业家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经济计算之上的,也就是说,企业家的投资行为是理性的。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家的作用不是放大了市场的失调,相反,企业家的行为是不断地纠正市场中的失调,因为每个利润机会都是被企业家发现了的“失调”。另外,凯恩斯主义者也没有回答,假如市场中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那么为什么政府官员就是理性的? 


    第三,没有时间概念。凯恩斯说“从长期看,我们都会死”,这自然不错,但是,人还是会为了未来进行盘算,比如,通过储蓄,减少当下的消费,来更好地满足未来的欲望,在其中利率会起调节作用。而凯恩斯主义者则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主张通过刺激消费,减少储蓄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如前所述,这一做法是破坏性的。


    当然,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不止上述三个方面。一种在逻辑上不成立的理论,在实践中也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后果。经济危机其实是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导致的,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把它作为解决危机之道,这实在是很荒唐。


    经济滞胀的幽灵没有远去,可以说现在全球都笼罩在经济滞胀的阴影之下。当经济滞胀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为此,政府要从放弃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停止给低效率的企业输血和补贴,该破产的企业就要让它破产。当政府退出资源配置之后,经济结构会重新调整,调整之后经济会更健康。假如因为害怕产生失业或增长速度下滑等问题而不让经济调整,那只是把问题拖后,把问题积聚起来,让可能的危机变得更加严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