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郎格登 :翻越重山
格登以“能为大家做点事”为信念,他说,“一块钱有一块钱的价值,一个亿有一个亿的价值,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就满足了。”童年时代在盐田玩耍的男孩,看着山间的日月,一步步走出了重山,每一步都踏实,每一步都坚定,每一步都回荡着信念的沉响。
斯郎格登 :翻越重山
文/闫晗
一块钱的价值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西藏也出现了一例病例。西藏医疗条件有限且有高原反应,一旦爆发疫情后果不堪设想,政府全力调动资源防疫抗疫。西藏疫情防控最紧张的二三月间,斯郎格登在防疫抗疫一线上坚守了一个月。
斯郎格登在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仁钦蔡村当志愿者,为社区做查岗、查体温、消防等工作。拉萨从内地回来的人特别多,需要一家一户去做人口信息登记,再将统计来的数据输入相关系统上报,工作量巨大,天天都熬到很晚。
疫情如同一场大考,青年是志愿防疫重要力量。斯郎格登是青年志愿协会大学生分会(昌都大学生公益团队)创始人之一。2017年格登正在东北念书,高中时的朋友斯郎旺修问他想不想做公益,两人一拍即合,组建了昌都大学生公益团队。
一群分散在全国各地念书的大孩子,利用寒暑假回西藏的时间做公益,尽自己所能积极回报社会。去年暑假,志愿者们开始组织智慧实践支教团队,办起了红领巾小课堂,为小学生补习功课。
冬季牧区寒冷,志愿者们向企业募捐来了手套和帽子,捐献给芒康县莽岭乡的孩子们。从最开始由志愿者自己凑钱,到后来能收到捐款,再发展到向企业募捐,昌都大学生公益团队的力量越来越大。
将近两年来,志愿者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从敬老扶幼、公益支教、公益补习等发展到唇腭裂义诊志愿服务、环保宣传等,在昌都市十一个县组建了分队,参与人数破千人。学生们的公益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团队获得了五四奖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金奖,被授予团中央抗击疫情“先进集体”。格登2018年、2019年间分别获得过昌都市公益团队先进个人、昌都市公益团队“优秀队长”及昌都市“ 最美志愿者” 称号。
这一切出乎格登的意料。“虽然我们做不了特别大的贡献,西藏的一山一草一木特别好,我们想为家乡做一点事情。”格登说,“做出一块钱的价值也行。”这句话在采访中出现了至少三次。他这一块钱的价值都不放弃的小小发心,投进慈善事业的河流,击打出了一波又一波巨大涟漪。
外面的世界
格登的家在西藏芒康县盐井乡,神话传说中,格萨尔王与纳西王为争夺盐井展开了“羌岭之战”。盐井乡沟壑成片,绿林如海,一块块盐田壮观地铺展在天地间。盐田至今还保持古老而原始的制盐方式,制作出来的盐打酥油茶特别香、口感好,牲口吃了之后膘肥体壮且不易得病。盐井出产的盐广受欢迎,格登的小舅是马锅头的助手,小格登七八岁的时候经常跟着马帮去用盐交换粮食,从西藏芒康县盐井乡一路走到云南德钦。
爷爷与父亲都是老党员,有文化。父亲能写一手优美的藏文书法,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有文化,能把别人的话记下来,哪里都用得上。什么事都要用笔记的,脑子再好也记不住。”
在盐井,盐田浇水、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都需要人工劳作,是辛苦的体力活。一般家里有几个小孩,家长会把其中一个留在家里干活。格登家五个孩子,父亲母亲把孩子们都送去了学校。大家都笑格登的父母:“你把小孩都送去上学了,累的是你自己,应该留个小孩在家里娶个媳妇帮你干活。” 父亲说:“我们这一辈没什么文化,我作为一个父亲,一定要公平,一定要让孩子们都去上学。”
格登家经济条件不好,幸好国家政策扶持教育,他们生活的镇子实施“三包政策”,孩子上学不用交学费,吃、穿、住校都不用花钱。在盐田间长大的孩子,得以从芒康县一路考学到拉萨上高中,又考到内地去上大学。
格登初中就读的盐井中学,是西藏唯一一座乡里中学。格登成绩优秀,毕业后本想报考西藏最好的高中拉萨中学,可分数还是差一点,考上了昌都第二高级中学。昌都二中是由十世班禅大师创办的,教学条件特别好。在老百姓心中,班禅大师德高望重,母亲告诉格登:“去吧,这所学校一定不会辜负你的”。
2016年,在昌都二高经过三年苦读,格登顺利毕业。报考大学时,格登的选择有点“惊世骇俗”的意味。格登家五兄妹,都就读于西藏民族大学,除了格登。格登不但选择了区外的大学,还选择了一个藏族学生报考的冷门专业“电子工程自动化”。格登与父亲都喜爱机械,父亲有一块珍爱的全自动机械手表,填报志愿的时候格登满脑子都是“自动、自动”,就选了电子工程自动化学科。聊起这段糊涂趣事,格登哈哈大笑。
在人生重大关口,做出出人意料的选择,格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早年间盐井交通不便,山外的物品要用骡子驮、用人背才能带进来。格登上小学的时候,家里从山外买来一个电饭锅,坏掉了没有人能够修理,连在格登心中无所不能的父亲也不会修,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等到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格登专门选择了理工科,他认为西藏需要这个专业。
格登的藏文很优秀,擅长写作,班主任是教授藏文的老师,十分喜爱他,本来想推荐他去当老师的,格登说:“老师,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身是微尘,心有山岳
格登所在的昌都二高是昌都市位列第二的名校,他自己也名列前茅,即便如此,与从初高中就在区外就读的藏族学生成绩还是有差距。这亦黑龙江大学历史上第一次招收藏族学生,不是以藏族班的形式单独授课,藏族学生要与内地学生一同学习,难度更高。
“上大学以后,最困难的还是学习。英语考试,我是倒数第一。” 格登说,“考倒数第一也没有自卑过,上英语课我是举手最多的!”因为经常提问,老师讲课再问“会了没有”,全班同学都会先看看格登,如果格登说“没会”,大家都一起说“不会”,请老师再讲一遍。同学们的“义气”让格登很感动。
格登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他很快适应了区外的校园生活。他好学,也好玩,多才多艺。咬牙跟上了功课后,他跟同学们一起唱歌、跳舞、打篮球、做社团,每次学校有活动都能看到格登上台表演。等毕业后去上班,一有团建活动格登还是最活跃的那个。
大学毕业后格登没有回拉萨工作, “想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他又一次做出了让人惊讶的选择,把简历投向北京,去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出版社总编室。
斯郎格登藏文基础本就十分扎实,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这样顶尖的藏学研究机构,得以眺望更广阔的藏文化知识海洋。他很幸运,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了与自己专业有触合点的方向:开发智能应用系统,做藏文文献数字化。
格登很推崇知网,认为知网为资源共享搭建了特别好的平台。格登说:“西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很多资料都没有实现信息化,在新时代的文化传播中占比重极小,研究者想查找资料很困难。”他的工作是对标知网,发展涉藏智库建设,研发“东噶大辞典应用软件”。
《东噶藏学大辞典》由藏学学者东噶洛桑赤列编纂完成,是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该书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计280万字,收录词条约14000条,包括藏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汉藏关系、西藏古代法律、西藏古代政府机构及专用公文、涉藏古迹及重要寺庙、藏族民俗、涉藏宗教等方面的词汇,是一部研究藏学和藏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书。
格登认为,“大数据技术能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助推器,给传统文化带来新生。传统的纸质书搭载上智能应用软件,会为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质量与效率有很大帮助。”这不是一项小工程,对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是个大考验。他没有畏惧,坚持 “做出一块钱的价值也行”的人生哲学。纵此身若微尘,心中亦有山岳;只要心中有想到达的远方,每迈出一步都能让世界发生改变。
格登迅速投入了软件研发,他请同学负责信息录入工作,两人搭档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东噶大辞典应用软件”即将在7月上市。使用者只要下载了“东噶大辞典应用软件”APP,就能像使用百度搜索引擎一样便捷搜索藏文词汇。
“东噶大辞典应用软件”这只炫目的蝴蝶微微翕动翅膀,会在藏族文化传播史上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我们拭目以待,而完成了项目的斯郎格登已经走向了下一个目标。谈及未来,格登讲“要坚持致力于智能系统服务传统文化,做更高端的涉藏建设工作”。
格登觉得自己是一个坚守理想信念的人,以“能为大家做点事”为信念,他涓滴的良善与努力,淙淙奏出青春的声响。他说,“一块钱有一块钱的价值,一个亿有一个亿的价值,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就满足了。”
童年时代在盐田玩耍的男孩,看着山间的日月,一步步走出了重山。每一步都踏实,每一步都坚定,每一步都回荡着信念的沉响。
文章转引自《西藏人文地理》2021年第4期
END
购书请扫码进入中国藏学官方书店
往期推荐
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
ASPT 来源期刊
CSSCI 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ཀྲུང་གོའི་བོད་རིག་པ།
《中国藏学》投稿系统:https://ctrc.cbpt.cnki.net
中国藏学 #2021#
扫码关注我们
《中国藏学》公众号
学术 / 研究 / 交流 / 分享
China Tibetology
END
点点“分享”,给我充点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