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全美TOP2录取,他并不想被当作成功案例

晓潼 谷雨星球 2022-10-02


这是谷雨星球第75篇原创

谷星球 | 中产妈妈不焦虑俱乐部

认知力 | 内驱力 | 升学力


在爬藤率低至2%的当下,那些被藤校看上的学生有什么共性?


在和超过百位藤校学生沟通过后,谷雨发现他们毋庸置疑成绩好,有专长,爱思考,对热爱有极致的热情,还有难能可贵对自我清醒的审慎。


当然,还有一个成功案例宣传里很少提及的关键因素。


哈佛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里说,把成功只归因于努力,忽视了包括出身、天赋、机缘等在内占决定性因素的运气,是我们常会掉入的陷阱。

 


「100个寻找志趣的00后」第7期过来人嘉宾E同学,也有着类似的思考。他初中毕业后前往顶尖美高读书,在今年惨烈的申请季中斩获全美第二,比肩哈佛的顶尖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他说自己绝对不想被定义为“成功者”,也没有资格高高在上评价为什么是他拿到了录取,因为运气在申请中所占的比重太大了:如果把自己作为成功案例,就会倒推出很多理所应当的成功路径来,但事实却是我也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关键性因素。

在冲击名校的过程中唯一确定的是,光是学好已经不够了,我们得学会‘超越’。

■图片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官网,学校位于纽约,这届申请量上涨51%,录取率仅为3.7%。这期播客也上传啦,下拉文末获取。



从上海到顶尖美高

“弃奥从文”


一开始,我想与大家聊聊对我影响最大的学科。我相信申请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积淀来自日积月累的探索和思考里。


我申请了哥大政治,经济,文学三个专业。但我在高中前却是一名“奥数生”,忙着搞一些奥数竞赛,非常不喜欢文科。


我小学和初中在上海一所国际学校就读,学校学术能力非常强,直到现在一谈起母校,我依然引以为豪。这里的基础教育为我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学术根基,不管未来读理工科还是人文学科,我相信都会获益良多。

 

直到八、九年级时,我发现自己怎么也考不过那些“奥数大牛”,知道自己不适合走奥数的路子,就慢慢放弃了。


■纪录片《一次远行》,该片就以全球疫情为背景,讲述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们于困局中寻找光亮的故事。


恰巧在那时,我遇到了我的文学启蒙老师,让我开始爱上了阅读,“一开始读的是最简单的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到狄更斯的《Great Expectations》,再到《呼啸山庄》。同时我在中文课也渐渐的真正对鲁迅,钱钟书的作品有了兴趣”,从文学里看到了很多的可能性。 

 

所以,弃“奥”从“文”,这一切可以说是从“阅读”开始。


初中毕业后,我选择去一所美高读书,以人文见长,必修两年大人文课。


我高中时基本不用读课外书,因为课业中要求的阅读量就非常大,比如《简爱》两三周就要读完,读书是不间断的,读完一本马上就要读下一本,阅读成为一个“课内“学习。


我遇到了一名影响我很深的英文文学老师,他是伯克利博士,教授课程的方式与其他老师很不一样。他不是简单的从历史背景、作者故事和当下现实来这样一种容易的方式来分析这本书,而是把这部文学作品看成自己的世界,从一个纯文字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作品。

 

我们的趣味仍然是我们读书的指路明灯,因为唯有趣味才能使我们身心激动不已,我们是凭着感情来读书的,我们不能压制自己的癖好,就是加以限制也不行。—Virginia Woolf《伍尔夫读书随笔》



比如读Virginia Woolf的作品时间线是串起来的,她会利用人的回忆把现实和过去写在一起,让人很难分辨,也就是意识流,跟人脑在回忆时如出一辙。

 

通过作品,我完全进入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新世界,我代入了主人公的视角,理解他们的悲苦和呐喊。在仅活一次的人生里叠加了无数不同生命的厚度,慢慢构建起我对人性的洞察,对于幸福的理解,对于自我追求价值的明确。

 

我也意识到我之前对文学的很多理解是错的。


比如说文学是历史的一部分,或是政治的一部分等...实际上“文学“才是文科里面最精华的学科。它让我能够感受、洞察到人性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人性不可琢磨,不能像理工学科有标准化的公式。

 

而当我能代入这个设定以后,不仅读书和分析作品的能力大大提升,自我的创造力也迅速提高。

 

至于选什么书去阅读,我个人不大会偏向流行向的书,这类书可能高中前更适合。进入高中,我更偏向经典阅读,建议大家尽可能读一些古典名著或是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书,我们学校选书的标准也是如此。


■E同学为谷雨星球精心准备的书单,下拉文末获取。



从兴趣到志趣

仰望星空VS脚踏实地

 

跟国内的学校不大一样的是,美高活动非常丰富,课程设置超过百门,我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并深入探究。


比如我发现自己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就是通过打辩论赛。


在美国校园里,“打辩论”是一件特别酷的事,一来代表这个学生很全能,未来有可能成为“政客”;二来因为比较难,比较苦,如果能打出成绩来,也能侧面印证学生的优秀。

 

我一开始喜欢辩论,就是享受这种能“打”下来的成绩感。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几乎90%的论题都与政治话题相关,而我也慢慢地觉察到,我喜欢的是政治而非辩论。


■网站Tabroom.com,可以查看辩论赛日程


辩论的目的是要赢过对方,深度可能不够。但我更喜欢深度去思考、探讨政治议题,从一个角度去延展出不同的理解视角。之后我就退出了辩论队,专心去研究起了“政治”。我开始撰写政治评论,并担任了一本学生政治评论杂志的主编。

 

同时,我也加入了一个由学生运营的公益组织Hope Journal,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免费传播人文学科。我的课外活动基本都是围绕着我喜欢的政治而延展开,大学申请的专业也申请了自己喜欢的。


很多人问我,政治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


耶鲁一份报告这样写过,人文教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教授任何特定职业所需,而是为所有职业的共同点奠基。”


哥大是最推崇通识教育的藤校之一,学生大学前两年都得上博雅教育,等大三再确定未来方向,所以我还有两年的时间去探索。哥大可选的科系很多,政治,经济、哲学都非常好。政治算是一个比较“理”的文科,专业出路也很广,最对口的是去法学院,做金融的也不少。


■哥大的核心课程,课程运作了百年,核心课程超越了学科概念,将文学、哲学、历史、科学和艺术的基石思想和理论都包含在内。


我刚满19岁,马上高中毕业,现在说对未来有个多清晰的构想,也都为时过早。

 

不过我常看到有人说名校生起初都是怀有一些人文情怀去“仰望星空”,最后也都进入了投行“赚钱”了,是不是很可惜?


这个关于理想和面包的问题,我思考过好几次。


英国作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塑造了一位为追求艺术而放弃优渥的医生职业的画家。在临死前,画家过得穷困潦倒,连吃顿饭都吃不起,他可能是幸福的,但他留下的家人却活在穷困和痛苦中。

 

在我看来,一味追求自我理想而不顾及他人,反倒是一种不负责任。


所有人的心里都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理想。对我而言,在理想之前,还是存在现实中的“面包”问题,等有了一定的收入基础,让家人不担心,再用自己的钱去实现理想,是更为实际的选择。


■Hope是由学生自主发起的人文公益项目,旨在推广人文学科介绍戳👉为爬藤钱越花越多,却离名校越来越远?




唯一确定的是

我们都非常拼


我本来不太想写这段,我觉得我没有资格高高在上“评论”自己为什么在这场大学竞争中“赢了”别人。但应「谷雨星球」的邀请,我试着大胆分析下我的申请。


哥大校方曾出过一份报告,显示其录取的学生95%都是所在年级的前10%。我在九、十年级成绩不是年级中的最顶尖,但我11年级时拿过年级第一名。



随着大学录取越来越卷,我们压力挺大的,身边心理出现不稳定的同学们也越来越多——


因为要申请一所好大学,就要考出好成绩,但是前10%的位置是有限的,都是在又聪明又拼的高手云集的学校里,这种“卷”可想而知。

 

“学好”已经完全不够了,大家都在想怎么“超越”,拼到最后就是拼谁学习时间多,拼谁睡眠少。


11年级final的那一个礼拜,我连续两天通宵没有睡觉,交完两篇paper之后连睡了20多个小时。类似这种的情况在11年级下和12年级上经常发生。


除了卷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区别好学生与更好学生的共识是谁更懂得跟老师沟通。

 

除了平时课堂和课后的沟通外,很多同学会试图在课外也和老师打好的关系。比如一些学科老师会兼任某项体育俱乐部的教练,就有同学去参加活动。有的是本身喜欢,凑巧发现老师是教练,这属于“中奖”,有时是“有意为之”,刷刷存在感,锻炼之余讨论对学习的看法,争取高分。

■B站有很多汉化版的名校学生的一天


当身在其中的时候,这些竞争,时间紧迫所带来的压力只能自己去慢慢消化,再加上家人都不在身边,初中认识的可以信任的朋友也没法经常联系,这一切大部分只能自己扛。

我最难的时候是整夜失眠,睡不着,不停地听音乐。当然到最忙的时候身体在很累的状态下是肯定能睡得着的,这又何尝不是帮忙解决了一个问题。


好在我也认识了一群特别好的朋友,还有特别支持我陪伴我的爸爸妈妈,有些晚上我一边写作业,一边给他们打电话,算是一种排解吧。

 

■作者旅美20年,分享了深层次且真实的美国中小学生活


不过,像我一样甚至比我努力的人不在少数,光我认识的朋友里就有不少我实实切切佩服的,认为比我“强”的学生,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所以,“从成功的结果往前倒推,那么所有论据都会成立”,我很难说这一路走来到底什么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里最大的定律,就是人生的不确定性。作家和诗人能想出千千万万种悲剧,让英雄陨落,有情人天各一方,引得读者观众声声惋惜。


现实生活中这样,申请大学亦是如此,运气的成分在大学申请里比重太大了。


比如哥大当时让我列一个清单,写上我最喜欢的音乐、歌手、平时读的书之类,刚好我特别喜欢的乐队Vampire Weekend的成员是哥大毕业的。但我事后才知道的,并不是刻意为之。

 

唯一肯定的是,为了走到机会这一步,大家都很拼



#谷雨免费福利

加我备注「孩子年级」

免费领取E同学书单


#100个寻找志趣的00后

解锁独家播客

E同学完整版播客

更多过来人真心话

外面听不到的那些事

永久回听,每周更新


#我们在这里

公众号/B站:谷雨星球

视频号/小红书:Summer教育手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