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論文選集 | 岳利民《〈徐邈音切研究〉音義匹配失誤例釋》

岳利民 音義學 2023-03-23


《徐邈音切研究》音义匹配失误例释


岳利民


摘要:《徐邈音切研究》,音义匹配方面存在一些失误:一是把不是用来注音的直音误认为是用来注音的直音,一是把不是为字头注音的音切误认为是为字头注音的音切,一是把异义异音字的音义搭配关系弄错了,一是把注音字的语音地位弄错了,一是把协韵音误认为是有效音切,一是对“音同”的理解有误。

关键词:《徐邈音切研究》;音义匹配;失误;例释


Analyzing the Errors of the Matching between Phonetics and their Semantics in the Research of Xu Miao’s Yinqie(徐邈音切研究)

YUE Li-min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errors in matching between phonetics and their semantics in the Research of Xu Miao’s Yinqie(徐邈音切研究). Six main aspects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is to mistake zhiyin(直音) of no-phonetic-notation for zhiyin(直音) of phonetic-notation. The second is to mistake not labeling phonetics for the prefixes for labeling phonetics for the prefixes. The third is to misunderstand the matching of polysemant between phonetics and their semantics. The fourth is to misunderstand the phonetic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phonetic-notation. The fifth is to misunderstand Xie(协) Rhyme for the effective yinqie. The sixth is to misunderstand Yintong(音同).

Key words: The Research of XuMiao’s Yinqie(徐邈音切研究); Matching between phonetics and their semantics; Errors; Analyze


《徐邈音切研究》,是著名语言学家蒋希文先生撰写的研究徐邈音的学术专著,1999年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尽管蒋先生在徐邈音切的音义匹配上投入了大量时间,考辨出了125条特殊音切(见《徐邈音切研究》附录部分),但是,由于音义匹配特别复杂,《徐邈音切研究》在音义匹配方面还是存在少量错误。《徐邈音切研究》音义匹配错误,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把不是用来注音的直音误认为是用来注音的直音,一是把不是为字头注音的音切误认为是为字头注音的音切,一是把异义异音字的音义搭配关系弄错了,一是把注音字的语音地位弄错了,一是把协韵音误认为是有效音切,一是对“音同”的理解有误。

(一)把不是用来注音的直音误认为是用来注音的直音

1)《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释文》:“假人:古雅反,借也。徐音遐,读连上句,人字向下。”(368)


《徐邈音切研究》:假(见马)音遐(匣马)(82)。

按:蒋先生误认为“音遐”是为“假”字注音,音义匹配错了。按徐邈的理解,“假”是借字,“遐”是本字。“音遐”不是为“假”字注音,而是易字,是以本字易借字。由“读连上句,人字向下”可知,按徐邈的理解,句读当是“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


2)《周礼·天官·膳夫》:“大札则不举。”《释文》:“大札:侧八反,徐音截,疫疠也。杜注《左传》:夭死曰札。”(110)


《徐邈音切研究》:*札(从屑)音截(从屑)(162)

按:蒋先生误认为“音截”是为“札”字注音,音义匹配错了。“音截”不是为“札”字注音,而是易字,是以本字易借字。内部证据,《周礼·地官·司关》:“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郑注:“札读为截,截谓疫厉。”《释文》:“凶札:如字,又音截。”依郑注“札读为截”可知,“音截”当是易字。据《释文》,“如字”和“音截”对照出现,也可推知“音截”是用来辨析字形而不是用来注音的。


3)《礼记·大学》:“《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释文》:“节彼:徐音截,前切反。一音如字。”(217)


《徐邈音切研究》:节(精屑)音截(从屑)(162)

按:蒋先生误认为“音截”是为“节”字注音,音义匹配错了。“音截”不是为“节”字注音,而是易字。内部证据,《释文》:“节南山:在切反,又如字,又音截,下及注同,髙峻貌,《韩诗》云:视也。”遍查《诗经》,我们发现一处用“截彼”的用例,《诗·大雅·常武》:“截彼淮浦,王师之所。”我们也可以据“一音如字”推出“音截”是用来辨析字形而不是用来注音的。


4)《礼记·曲礼》:“将入户,视必下。”《释文》:“视必:常止反,下同。徐音示,沈又市志反。”(163)


《徐邈音切研究》:视(常至)音示(船至)(45)

按:蒋先生误认为“音示”是为“视”字注音,音义匹配错了。“音示”不是为“视”字注音,而是易字。内部证据,《诗·小雅·鹿鸣》:“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郑笺:“视,古示字也。”据郑笺可推知,“音示”是用来辨析字形而不是用来注音的。


5)《尚书·舜典》:“佥曰:垂哉!”《释文》:“垂:如字,徐音睡。”(38)


《徐邈音切研究》:垂(常支)音睡(常置)(40)

按:蒋先生误认为“音睡”是为“垂”字注音,音义匹配错了。“音睡”不是为“垂”字注音,而是易字。“如字”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显示字音,一般与破读对照出现;一是辨析字形,一般与另一字形对照出现。因为“音睡”不是“垂”的破读音,所以“音睡”不是用来注音而是用来辨析字形的。

(二)把不是为字头注音的音切误认为是为字头注音的音切

6)《易·系辞上》:“知崇礼卑。”《释文》:“卑:必弥反。本亦作埤,徐音婢。”(31)


《徐邈音切研究》:*卑(並纸)音婢(並纸)(38)

按:蒋先生误认为“音婢”是为“卑”字注音,音义匹配错了。从“本亦作埤”可以看出,“音婢”是为“埤”字注音。徐邈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卑(埤)便俾切(並纸)音婢(並纸)。有人可能会提出,蒋先生的音义匹配跟笔者的音义匹配不是相同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蒋先生在这里选择的是与《集韵》比(“卑”字前面有星号),笔者在这里选择的是与《广韵》比。而《集韵》收录了《释文》中大量的特殊音切,与《集韵》比是不合适的。按蒋先生的理解,如果与《广韵》比,“音婢”的音义匹配应该是:卑(帮支)音婢(並纸)。


7)《诗·豳风·鸱鴞》:“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释文》:“鬻子:由六反,徐居六反,稺也,一云卖也。”(73)


《徐邈音切研究》:*鬻(见屋)居六(见屋)(151)

按:蒋先生误认为“居六反”是为“鬻”字注音,音义匹配错了。《尔雅·释言》:“鞠,稚也。”“居六反”是爲“鬻”的同义词“鞠”字注音。内部证据,《尚书·康诰》:“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释文》:“鞠:居六反。”另,《释文》为“鞠”字注“居六反”11次,“九六反”6次,“久六反”1次。徐邈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鬻(鞠)居六切(见屋)居六反(见屋)。《集韵》:“居六切,稺也。徐邈读。”《集韵》的编纂者也误认为“居六反”是为“鬻”字注音。蒋先生在这里选择的是与《集韵》比,如果与《广韵》比,“居六反”的音义匹配应该是:鬻(以屋)居六(见屋)。


8)《左传·成公十六年》:“楚晨压晋军而陈。”《释文》:“晨压:於甲反,徐於辄反。”(253)


《徐邈音切研究》:*压(影叶)於辄(影叶)(172)

按:蒋先生误认为“於辄反”是为“压”字注音,音义匹配错了。“於辄反”是为“厌”字注音。《广韵》:“厌:厌伏。於叶切。”内部证据,《释文》:“晨厌:本又作压,于甲反。徐於辄反。”徐邈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压(厌)於叶切(影叶)於辄反(影叶)。按蒋先生的理解,如果与《广韵》比,“於辄反”的音义匹配应该是:压(影狎)於辄反(影叶)。


9)《礼记·曾子问》:“大祝裨冕,执束帛。”郑注:“裨冕者,絺冕也。”《释文》:“絺冕:知里反。本亦作希。徐张履反。”(180)


《徐邈音切研究》:絺(彻脂)张履(知旨)(43)

按:蒋先生误认为“张履反”是为“絺”字注音,音义匹配错了。“张履反”是为“黹”字注音。《集韵》:“黹:展几切。或作絺、希。”徐邈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絺(黹)猪几切(知旨)张履反(知旨)。


10)《诗·周颂·有客》:“有萋有且,敦琢其旅。”《释文》:“敦:都回反,徐又音雕。”(103)《徐邈音切研究》:敦(端灰)音雕(端萧)(54)


按:蒋先生误认为“音雕”是为“敦”字注音,音义匹配错了。“音雕”为“弴”字注音。《广韵》:“弴:天子弓也。《诗》又作敦。都聊切。”徐邈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敦(弴)都聊切(端萧)音雕(端萧)。


11)《尚书·微子》:“降监殷民,用又雠敛,召敌雠不怠。”《释文》:“雠:如字,下同。徐云郑音畴;马本作稠,云:数也。”(44)


《徐邈音切研究》:雠(常尤)音畴(澄尤)(95)。

按:蒋先生误认为“音畴”是为“雠”字注音。由“马本作稠”可以看出,“音畴”是为“稠”字注音。《广韵》:“稠:穊也,多也。直由切。”徐邈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雠(稠)直由切(澄尤)音畴(澄尤)。


12)《易·系辞》:“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释文》:“酬:市由反,徐又音畴。”(31)


《徐邈音切研究》:酬(常尤)音畴(澄尤)(95)。

按:蒋先生误认为“音畴”是为“酬”字注音,音义匹配错了。“音畴”不是为“酬”字注音,而是为“稠”字注音。“酬酢”又作“雠祚”。徐邈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酬(雠)(稠)直由切(澄尤)音畴(澄尤)。

(三)把异义异音字的音义搭配关系弄错了

13)《诗·大雅·凫鹥》:“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郑笺:“潀,水外之高者也。”《释文》:“在潨:在公反,毛水会也,《说文》云:小水入大水也。徐云郑音在容反,水外之髙者也。”(94)


《徐邈音切研究》:潀(从东三)在容(从锺)(102)。

按:蒋先生把“潀”字的音义搭配关系弄错了。《广韵》:“潨:小水入大水。职戎切。”《集韵》:“潀:将容切。水外之髙者。”两音配两义。蒋先生拿“在容反”与“小水入大水”匹配,音义匹配错了。徐邈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潨将容切(精锺)在容反(从锺)。


14)《庄子·至乐》:“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释文》:“从然:七容反,从容也。李、徐子用反,纵逸也。”(384)


《徐邈音切研究》:从(从用)子用(精用)(103)。

按:蒋先生误认为“子用反”是为“从”字注音。“从”是借字,“纵”是本字。“子用反”是为本字“纵”注音。蒋先生拿“子用反”与“从容”匹配,音义匹配错了。《广韵》:“纵:放纵。子用切。”徐邈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从(纵)子用切(精用)子用反(精用)。

(四)把注音字的语音地位弄错了

15)《易·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释文》:“井养:如字,徐以上反。”(27)


《徐邈音切研究》:养(以养)以上(以养)(131)。

按:蒋先生弄错了反切下字“上”的语音地位,“上”不是“养韵”,而是“漾韵”,因而音义匹配错了。“上”,《广韵》有“时掌切”和“时亮切”两个反切,韵分别是“养”韵和“漾”韵。“以上反”中的“上”音韵地位怎么确定呢?“养”,徐邈音切中,还有“羊尚反”这样的反切。请看:

《礼记·文王世子》:“始之养也。”《释文》:“养也:如字,徐羊尚反,后皆依徐音。”(181)

《礼记·射义》:“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释文》:“辞养:如字,徐羊尚反。”(219)

《礼记·檀弓下》:“主妇入于室,反诸其所养也。”《释文》:“所养:徐羊尚反。”(170)

上面的内部证据充分证明了“以上反”与“羊尚反”是同音切语,只是反切用字不同而已。“尚”只有漾韵一读,我们可以确定“上”在这里也应是漾韵。当然,我们也可以据如字确定“上”字为“漾”韵。《释文》中,“养”的如字当为“养”韵;“养”的破读当为“漾”韵。蒋先生在《徐邈音切研究》一书中把“以上反”的“上”定为“养”韵,是错误的。徐邈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养余亮切(以漾)以上反(以漾)。

(五)把协韵音切误认为是有效音切

16)《诗·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释文》:“厖:莫邦反,厚也。徐云郑音武讲反是叶拱及宠韵也。”(107)


《徐邈音切研究》:*厖(明讲)武讲(微讲)(104)。

按:蒋先生把协韵音“武讲反”误认为是有效音切。从“徐云郑音武讲反是叶拱及宠韵也”可知,“武讲反”是协韵音,是无效音切。《广韵》:“厚也。莫江切。”《集韵》:“母项切。厚也。徐邈读。”《集韵》的编纂者也误认为“武讲反”是有效音切。

(六)对“音同”的理解有误

17)《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革忡忡。”《释文》:“沖沖:直弓反,徐音同,又音勑弓反,垂饰貌。”(77)


按:蒋先生误认为“音同”是为“忡”字注的直音,因而音义匹配错了。实际上,“音同”是指徐音与“直弓反”相同。徐邈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冲直弓切(澄东)直弓反(澄东)。顺便提及一下,由于古籍多异文,“直弓反”是为“沖”字注音,而“勑弓反”是为“忡”字注音,蒋先生对“勑弓反”的音义匹配的处理是正确的,只是“勑弓反”不像是徐邈音。

根据音切材料归纳语音特点、建构音系,对音切进行音义匹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正确的音义匹配是确保结论正确性的前提条件,由大量错误的音义匹配推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可靠的。不过,《徐邈音切研究》音义匹配错误比例比较低,书中的结论大部分应该是可以信服的。


(原文載《語言研究》2014年第1期)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經典釋文》音切的音義匹配研究”(12BYY06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經典釋文》引音的音義匹配和六朝音研究”(12YJA740101);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經典釋文》所引諸家音切研究”(07YBB318)


作者簡介:岳利民,男,1962年生,湖南邵陽人,長沙理工大學教授,研究方向是漢語史。


參考文獻

陆德明 《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

蒋希文 1999 《徐邈音切研究》,贵州教育出版社。

万献初 2004 《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商务印书馆。

岳利民 2007 《经典释文》中“同”的用法及句读辩正,《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第2期。

岳利民 2008 《经典释文》中的字头和音义匹配,《语言研究》第4期。



 感謝岳利民教授授權發佈!




— END —






關注:長按二維碼,敬請關注“音義學”

版權:版權所有,轉發請注明來自“音義學
投稿:

(1) Email:yinyimeeting@126.com;

(2) Topic音義學+篇名

組稿:夏曉瑀 

編輯:夏曉瑀 

審覈:王 燁 



點擊閱讀全文,獲取文章鏈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