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生命科学奖”获奖人卢煜明| 寄语 · 2017未来科学大奖

对话

卢煜明 & 未来论坛




 keywords 

获奖人\ 新研究 \ 改变 \ 未来 \生命科学 \ 未来科学大奖


当我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的时候,人们会用“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人”的身份来介绍我。这也时常提醒我,我从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的科学家们那里赢得的这份信任。这个奖项本身也是中国科学的风向标。获奖会促使我提醒我自己,我有这个责任在我的科研领域做得更好,用双倍的努力去工作。




在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即将盛大揭晓之际,未来论坛再次有幸采访到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获奖人卢煜明。 



2016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

图片丨卢煜明发表获奖感言

01

获奖以后



  问2016年9月19日您获得2016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请问作为未来科学大奖的首位获奖人,您的工作和生活是否有新的变化?

我仍然把科学当作我事业最重要的目标,对我而言,获奖并未对我的这个信念产生任何影响。当然,当我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的时候,人们会用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人的身份来介绍我。这也时常提醒我,我从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的科学家们那里赢得的这份信任。这个奖项本身也是中国科学的风向标。获奖会促使我提醒我自己,我有这个责任在我的科研领域做得更好,用双倍的努力去工作。

02

最近科研动态



卢煜明

众所周知,您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原因是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NIPT)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在获奖之后,我们听说您除了继续进行相关研究,同时还扩展到癌症的液体活检领域。近期您领导的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重量级的研究结果:血液内的病毒DNA,有助于提早发现在中国南部地区非常普遍的鼻咽癌。这种无创筛查癌症的手段,验证了“一滴血查癌症”的可行性。能否请您谈谈您最近的研究工作,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和您的团队近期的研究成果?

 答:

基本上,一个婴儿在母亲的体内成长,DNA会释放到母亲的血液内。事实上,这和肿瘤的DNA扩散到病人的血液内是相同的。在过去的20年中,我一直同步地在这两个领域中开展研究。直到最近,我和我的团队更决定在癌症筛查的领域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现在能不能用检测和分析“游离肿瘤DNA”(ctDNA)的方法来检测癌症呢?此前大部分的研究是用于那些已经被诊断患有癌症的病人身上。如果把这种技术用于健康的人身上来筛查癌症,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刚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开创性的学术研究报告,我们在香港地区筛查了超过20000名40-60岁的健康男性。并且从中了解到我们是否可以用检测和分析ctDNA的方法来检测他们是否患有鼻咽癌。研究结果是非常令人惊喜的。基本上在香港地区,76%的鼻咽癌患者被确诊的时间都比较晚。我们发现,如果使用我们的这项技术,就有可能让这个状况改变,进而让70%的鼻咽癌患者能在早期便被发现。除此之外,被筛查发现的鼻咽癌患者其后的无复发生存率,比对照群组(历史数据)大大提高十倍之多。


因此我相信,如果这项科技能够在中国进行大范围地应用,我认为鼻咽癌的死亡率可以很容易就减少掉一半。这是我的一些心愿。


当然,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中,我和我的团队也想要去推进这项科技的进步,并运用到其他种类的癌症筛查中去。所以希望在未来几年中,我们可以确确实实利用ctDNA来筛查多种癌症。


03

新一届的获奖人



问:

您家中裱装了一首杨万里的诗《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您曾说这首诗可以用来比喻科研工作者面临的艰难困苦与勇气。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从事科学研究多年的心得体会?您对今年的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有什么寄语?

卢煜明 与杨万里的《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字画合影

图片摄于卢煜明教授家中


答:

我认为,做研究就好像是旅行,去到一个从未有人涉足的地方。这事实上是一个作为科学家的优势,因为我们可以有机会看到一些别人从未见过的东西,这是很令人激动的。你提到的挂在我家墙上的那首诗,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是说我们坐着渡船去寻找一个小村庄,但是视野被雾笼罩,只能凭鸡鸣狗吠之声辩明前方村落所在。当我们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渡船上积满了厚厚的霜,我在雪白的船板上踏上了第一行脚印。因此,作为科学家,我们都希望能够在自己的科研领域留下第一个脚印,在科学的历史上写上新的一页。

对于今年将会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科学家们,我想借此机会提前祝贺、并感谢他们所创造出来的杰出的科研成果。这个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在中国科学发展进程上,就是一个里程碑。同时也反映出公众对科学家及他们的科研成果的由衷感谢和高度欣赏。我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能够看到他们为整个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的改变。


04

未来科学大奖 | 期待



问:

最后一个问题:未来科学大奖2017年起新增“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您对这一新增奖项怎么看?您对未来科学大奖有什么寄语?

  答:

首先,我认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是两个在当今科研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好比我自身在基因组学上的研究就需要常常用到数学,并且会用到计算机来分析从研究里面得到的巨大的数据库。因此,我认为未来科学大奖从2017年起增设“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是非常顺应时代趋势的。这个奖项非常重要,我非常期待获奖人的诞生!


05

写在最后



Dennis Lo 

煜明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卢煜明1963年生于中国香港。1994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和医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他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卢煜明在1997年和1998年的工作中发现,母体血液中存在着胎儿的游离DNA。基于这些早期发现,卢煜明展开了一系列前沿工作来研究这些胎儿游离DNA的特性,证明了使用胎儿游离DNA来诊断遗传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实际性,最终开创了利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来检测唐氏综合症的新途径,并在90多个国家得到了应用。仅在中国,每年就有超过一百万孕妇接受这项测试。这个革命性的方法为全球无数的孕妇提供了无创产前诊断。





【未来论坛】

由中国时下深具影响力的一批互联网先行者、投资界成功者、科技业前沿者发起,并于2015年1月20日正式创立。未来论坛将网罗全球最新技术和有洞见的人, 进行跨界、跨地域、跨年龄的交流与互动。它提供了一个入口,一个平台,让人们在基础逻辑的普适认知下,去获得方向感,去感知影响力,去踏进一片净土,去得到思想的孵化。


【未来科学大奖】


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将于2017年9月9日召开。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取得杰出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家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个奖项。生命科学奖涵盖所有与大生命学科相关的基础科学领域,包含医学、偏生物的基础化学;物质科学奖涵盖所有与物质科学相关的基础科学,如物理、化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涵盖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每个奖项获奖人数不超过5位,每一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每人出资25万美金,单项奖金100万美金。捐赠人为未来论坛理事或选择公共声誉优良、社会贡献突出且深度认同科学价值的行业领袖定向捐赠。


“生命科学奖”捐赠人

丁健,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

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沈南鹏,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张磊,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物质科学奖”捐赠人


邓锋,北极光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

吴鹰,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

吴亚军,龙湖集团董事长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中国著名天使投资人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


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江南春,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

马化腾,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王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


推动科学、成就未来。未来科学大奖希望奖励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启蒙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影响社会风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于科学,实现中国的“科学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