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奖 | 卢奎西亚·马特尔:“图像与声音共同构建伟大的悬疑,让现实颤抖吧!”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正式宣布,阿根廷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卢奎西亚·马特尔(Lucrecia Martel)担任“天坛奖”国际评委会评委。这次参与本届北影节也是她首次参加亚洲电影节展。
马特尔并不算是一位高产导演。拍摄电影二十余年,她几乎所有作品都得到欧洲三大电影节的青睐——2001年执导首部长片作品《沼泽》,便入围了第五十一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并获得阿弗雷德·堡尔奖。后续执导的《圣女》《扎马》等影片,更是多次入围戛纳、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她本人被《VOGUE》杂志称赞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除此以外,马特尔的影像作品和讲座遍布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纽约林肯中心、泰特美术馆等全世界顶尖大学和知名艺术中心。
马特尔与电影艺术结缘并不算早。童年经历让她并没有太多时间接触电影。她母亲与祖母是马特尔电影生涯的引路人,她们用讲述故事的方式给予马特尔洞察生活的独特视角。马特尔将这种口述的方式成为日后不断积累创作灵感来源。直到上学时,当马特尔再次读到某个故事时,才知道这原本是小说家笔下的创作。这种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的呈现方式也被她应用于电影创作中。她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电影中的每个场景都像一段记忆。我不会把它们当做一个个固定的镜头,而是会让自己置身其中。”
工作之余,马特尔习惯与祖母同去探望生病的妇女。马特尔不希望她们用过多的语言去讲述其个人经历,以求还原真相。她习惯用“隐蔽的目光”来观察她们。这种经历对她电影作品的叙事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马特尔的电影中,观众仿佛失去了“上帝视角”的特权——伴随摄影机镜头,银幕前的观众得以走进影片设置的情景内,观众与片中人物视点相同,除此以外,再无其他的细节暗示帮助他们理解情境。马特尔曾在某次采访中解释道:“非剧情导向的电影通常就建立在这样的细节之上。如果观众试图去寻找剧情的引领,就很难要求他们进入电影,因为他们很容易就会为此感到疲乏。不进行这样的寻找,会让自己有更大的收获。”
马特尔选取的影片视角、编排的剧情结构、设计的看似平凡的对白都极富技巧性与独创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她从不会提前设计镜头——那些看似巧妙斟酌过的镜头都是在片场与演员们排练时才确定的。
不过,相比于在排练上花费时间,她更愿意把时间投入和演员的沟通中,了解他们内心深处鲜为外露的情感。与此同时,她也希望合作的演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她本人。正是这种成功的双向沟通,让作为导演的她能够在镜头后引导演员表演,帮助他们通过细微的肢体动作传达故事背后的细腻情感。
“图像与声音共同构建伟大的悬疑,让现实颤抖吧!”是马特尔在评奖前夕给观众的手写寄语。作为阿根廷电影风潮中最重要力量,马特尔不仅拥有精湛的艺术造诣,也拥有丰富的评奖经验。她曾受邀担任第五十九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评委与第六十五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评委。2019年,她以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的身份亮相第七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
作为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会成员,卢奎西亚·马特尔也将携手其他几位评委,洞察每一部电影,评选出独树一帜的佳片。同时,作为阿根廷人民最自豪的电影人,马特尔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让中国观众感受阿根廷电影的独特魅力。
北京展映 | 展映影片在哪看?官方合作影院名单及售票平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