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金险,理财的长期主义者

大鱼Tony 大鱼测评 2022-08-06


文/Tony

前言


一纸关于既定利率调整的政策,点燃了年金险的火爆销售。另一边,监管机构史上最大力度整顿P2P。针对近期的这些现象,再结合本周的51信用卡事件,今天的原创文,大鱼就来谈一谈对年金险的理解。

01

周一,互联网金融圈再次巨震,香港上市公司51信用卡被100多名警察冲进办公大楼,现场警车云集。消息发出后,其股价最高暴跌40%。51信用身犯何罪,未来何去何从我们暂且不说,但翻开它的业务模式,我们便能窥见,51信用卡的今日,就是“命中注定”。


51信用的创立之初,是帮助很多信用卡持有者解决多张信用卡不便管理的问题,这也算是深刻解决了用户的痛点。然而,信用卡管理的盈利,几乎没有什么空间,于是乘着P2P的热潮开始转型。到2018年,51信用卡,信贷撮合服务费(即P2P)的营收占比从0增长到71%,扩张之路相当狂野。

资料来源:51信用卡2018年度报告

51信用卡利用信用卡管家数据所支撑的用户画像,能精准的看到哪些人容易分期付款,哪些人容易逾期,而这些人正向P2P借贷的主力人群。

P2P之所以最近几年能如此繁荣,也与当下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

02

如今,无处不在的广告都在刺激着人们去消费。电梯、地铁充斥着各种贷款广告。“没有一个姑娘因为买买买变穷,尤其是漂亮的姑娘”“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这些莫名其妙的“金句”在互联网走红,仿佛消费才是生活的主流价值观。

去年,花呗的一则广告《年轻,就是花呗》里面,三个年轻人,因为借贷,一个买了心爱的萨克斯、一个环球旅行、一个自己创业,亮丽光鲜,活成了自己的样子。然而,以后如何还款还息,答案却没有人告诉。
图片来自:花呗广告

铺天盖地的消费广告,正渗透在每一个角落。而51信用卡、消费贷,让这些“精致”成为现实。

3月前出的两份报告,其中的数据着实令人咂舌:
  • 2019年7月,央行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其中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的贷款总额为797.43亿,银行卡应偿还信贷余额为6.98万亿。而在 2010年这个数字仅为76.89亿,仅仅9年时间,信用卡负债总量就增长了10倍。


  • 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18—34岁年轻人的月储蓄平均为1339元。


这些数据的背后,都反映出当前社会消费习惯的巨大改变。


“平常不怎么做清洁,但一定要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标配YSL口红和LV通勤包,才能凸显自己的精致;潜水、私教、米其林才能粉饰朋友圈,让自己像个“高端精英” 。然而精致过后,续集往往都是一个个悲惨的还款故事。


网络上对此类人群做了经典的总结,叫隐形贫困人口。

正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伪精致的背后,是对未来财富的透支。

03

抵制过度消费的诱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些,都需要和人性和多巴胺做斗争。心理学里关于“延迟满足”的例子,想必大多数人都听过。

“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一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
  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延迟满足者,是关于自律、关于舍近求远,网上有一句话总结: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04

聊完这些,再来聊保险。9月银保监会出台了针对预定利率调整的政策,这完全符合了我们在7月文章中的预判(年金险,20载风云沉浮录),因为新政,导致市场在售利率不错的一批年金险成为稀缺品,因此销售相当火爆。

实际上,中国纯粹的年金险市场并不大,对于大多老百姓甚至非常陌生。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40年的高速奔跑,有太多暴富掘金的机会, 地产、股市、互联网,一波接一波的浪潮,不乏造富的动人故事,敢想、敢冲就能赚钱。然而从2018年开始,随着经济增速的常态化,各行各业开始挤泡沫,暴雷反而成为投资理财中的高频词,冲动投资的结果往往是一地鸡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保守稳健的年金险则逐渐在市场暂露头角。

“高收益的不敢投,怕暴雷,股市又是熊市,经济环境也不好,房子又限购,不知道买什么好,就存点年金吧。”

“据说新的既定利率政策执行后,接近4%年复利产品都不会有了,看到都在买,就买点呗。”

“银行收益太低了,以后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降低,感觉这些年金反而有优势一些。”

以上就是大多年金购买者的心声。

实际上,相比于大家更为看中的年金险锁定利率和停售,我倒认为,年金险的另一重要功用在于培养良好健康理财习惯。避免广告轰炸下的冲动消费,抑制能力圈外的盲目投资。和长期定投一样,年金险,也能让人从金钱的配置开始,学会延迟满足,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正如巴菲特所说:今天人们能够坐在树荫下乘凉,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人种了一棵树。


 延伸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大鱼测评】有专业、有深度、有趣味的保险号。
▼  ▼  ▼
公众号白名单或交流,请联系
微信号 | windrunner7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