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社会·观点视角】坚持人民至上是数字化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
本文作者:陈畴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十个方面科学总结了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其中“坚持人民至上”这一宝贵经验阐释了党的鲜明立场、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也是我们走向未来、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浙江全面推进的数字化改革,正是从这一价值取向出发,聚焦国家所需、群众所盼、未来所向,落实重大任务重大战略、解决重大问题、提升治理能力和群众获得感,为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了新路径。
一、以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数字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数字化改革的目标导向和基本路径,就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围绕群众、企业、基层最为迫切的需求、最期望解决的问题、最有获得感的领域,开发形成人民群众解决痛点、满足需求、提升体验的应用场景,撬动改革突破、制度重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应用场景切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数字化改革中,需求和场景相伴而生、相互作用,紧紧围绕需求构建的场景又会激发产生新的需求,如此良性循环,不断地满足需求、迭代更新,成为数字化改革进程的推进器。从应用场景出发,能够更为精准地抓取和分析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中实现纵向打通、横向联动。正是围绕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构建应用场景,浙江惠企利民取得实效,与广东省并列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全国第一。“浙江外卖在线”“健康大脑·浙医互认”等应用回应了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升了监管和服务效能,保护了消费者和劳动者合法权益。
从“小切口”出发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数字化改革促进各领域公共服务导向从“政府端”供给转变为“需求端”主导。围绕重大需求,特别是民生服务需求的识别和抓取,合理区分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关键作用,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服务供给的普惠性,同时满足民众个性化需求,让公共服务体系变得更为精准、公平和高效。浙江高质量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人才管家”“民呼我为”“车辆检测‘一件事’”“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等应用场景为优化民生服务提供了新方向。
以多跨场景应用为牵引有效构建文明和谐美丽图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多地转向对精神文化生活普遍富足、社会生活民主和谐、生态环境天蓝地绿水清的追求。通过数字化改革,形成与文明和谐美丽图景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大力推进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空间数字化建设,加快构建全覆盖的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完善“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数智体系和综合应用场景,构建数字化和绿色发展相融合的生态体系。浙江数字化改革中涌现的“邻里帮”“文E家”等多跨场景应用,用数字化创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是建设宜居宜业、共治共享的幸福和谐社区的积极探索。
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坚持人民至上改革导向的时代命题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数字化改革的战略目标,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最大场景。以这个大场景为牵引,加快探索创新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激发广大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再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为全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开路。
数字化改革牵引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石。加快数字经济系统多跨应用场景建设,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发挥数据资源的关键要素作用,对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进行数字化赋能,引领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增加数字经济创业就业机会,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变革激发民营经济在做大“蛋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中的主力军作用,放大民营经济“创富属性”。“一指减负”、药品安全智慧监管“黑匣子”等数字化应用,体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为企业、市场增添了新动能、创造了新价值。
数字化改革牵引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场景化呈现了从需求到政策再到应用的复杂过程,通过集成建设省域帮促数字化系统,能有效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要素市场开放互认,为高水平协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加快推进山区26县发展,要针对每个县的发展基础、特色优势和主导产业找准“切口”,“一县一策”量身定制精准支持政策。湖州创新性地推出“共富班车”机制,通过持续供给均衡普惠的富民项目、惠民政策和便民服务,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力促群众共享共惠。
数字化改革牵引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以“扩中”“提低”为标志,探索稳定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新机制,高度关注“平均数以下”问题,加快缩小收入差距。激发数字化技能人才、科研人员等重点群体增收潜力,加快完善网络经济、平台经济新就业形态规范发展的政策体系,探索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建立完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创新收入增长、保护和分配机制,加快探索知识等要素的价值实现形式,推动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和低收入群体持续较快增收。
三、以坚持人民至上为导向引领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
当前,数字化改革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反映出应用场景数量虽多但有些场景群众获得感不强、机关工作效率提高还不够显著、数字化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民至上理念,引领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
以人民至上为导向优化选择应用场景。在场景设计与选择上根据数字化改革“三张清单”特别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能体现数字赋能成效、能形成标志性改革成果的应用场景作为优先领域。把场景选择权交给群众和企业,充分听取群众和企业的意见,而不是从管理部门的工作方便出发选择场景。优化应用场景建设评价机制,建立以群众获得感和机关工作效率提升为主要指标的改革效果评价体系,建立人机协同、多方协作的应用场景谋划与评价机制,拓展人民群众参与评价的路径,以用户评价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数字化权益。要以数字文明造福人民为目标,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人民群众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引导群众注重自身数据管理、信用维护和隐私保护,使人人都成为数据的生产者、治理者、使用者、获益者,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不同群体间的数字鸿沟将长期存在,要注重应用场景建设的普惠性,为老年人、低收入者、受教育水平低的人群、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众保留传统的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提升应用场景的易学性和易用性。尤其是增加面向老年人的健康医疗、家政服务、应急救助、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数字化服务供给,避免其成为“数字边缘人群”。
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政策激励。数字化改革对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改革深化推进中的很多困难都与数字化人才支撑不足有关。要加大对提升干部队伍数字化发展能力的投入,着力提高干部利用数据开展研判、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形成数字化技术人才倍受重用的导向,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时对数字化人才给予倾斜,避免技术人才流失。多渠道引进和培养大数据技术和管理人才,鼓励引导数字科技青年人才到基层工作,增强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以下地区干部利用数据驱动治理的能力。
【数字政府·观点视角】《上海市数据条例》解读: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想解决什么问题?
【数字政府·观点视角】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基层智慧治理发展思考
【整体智治·观点视角】市域社会治理新范例:计算式治理
内容来源 / 浙江日报,2021年12月27日
今日编辑 / 黄欣雨
责任编辑 / 戴晟昱
城市大脑研究院提供开放研讨平台,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共同探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城市大脑研究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