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院动态】“谈谈快乐”——“幸福城市与美好生活”陈嘉映教授系列学术活动第一讲

请关注 城市大脑研究院 2022-06-22



快乐,不论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思想史的思考中,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3月2日晚,由中国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主办,浙大城市学院幸福城市研究院和城市大脑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幸福城市与美好生活”陈嘉映教授系列学术活动于浙大城市学院文一109拉开帷幕。

本期由著名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陈嘉映和师生共同“谈谈快乐”,幸福城市研究院院长吴红列教授担任主持人。

讲座伊始,陈嘉映教授以“人往往都是趋乐避苦”这一普遍现象引入思考,他说:“对于一般人来讲,快乐天生是件好事,通常人们都希望快乐能够延续,痛苦的事情快些结束。”并列举了心理学上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进行对比,陈嘉映教授认为:这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获得快乐。之所以忍受痛苦,是为了换取长久的快乐。这是我们对快乐的一般经验。

陈嘉映教授将快乐分为两大类:不以快乐为目的的快乐以快乐为最终目的的快乐。而这其中获得快乐的方式各有千秋,故又产生了高尚的快乐和可鄙的快乐。有人以拯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也存在有人以破坏他人家园为乐趣;有人用下棋、听相声娱乐时光,也有人成为瘾君子找寻自由。“快乐本无高低,但人的行为让快乐分出了等级。”

讲到这里,陈嘉映教授将“快乐”乃至“乐在其中”的“乐”从一种情绪升华至精神层面的财富。他认为,“正因为经历了一番辛苦,为此努力的人才会乐此不疲,乐在其中”。为了追求快乐,苦难是不可避免的环节。“经历过苦难的人,会受到更多尊重。”但往往带来尊重的不是经历过的种种困难,而是这经历了苦难仍不放弃的坚韧让人动容。

讲座进行到尾声,陈嘉映教授的观点引发在场青年学子的积极思考与热烈讨论。他就洪一鸣老师的“快乐是否有高低之分”这一问题进行解答。他强调,“讲座目的不是进行思想的灌输,而是一种理念的认同。我们并不是区分快乐的好坏,而是比较行为活动的高低。人最高境界的乐,正是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都能保持一种生命上扬的乐观。” 而就中文1902班沈嘉炜同学提出的“在当今人们彼此精神内耗的不快乐的大环境下,人们应当如何快乐、如何控制情绪”的发问下,他用“如果我能知道这个答案,那我一定去申请专利”幽默地给予回复。

面对在场同学提出的“有些人不知道快乐,但仍然过的很好,那什么人适合去了解快乐到底是什么呢?”、“什么样的环境适合我们去找到快乐?”、“虽然您强调快乐应该是没有目的性,但往往我们现在的不快乐,恰恰是来自于我们没达成的目的,您怎么看?”等问题,陈嘉映教授赞许地点点头,并细致地一一解答。

陈嘉映教授最后讲到,“快乐是一种想法,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正如吴红列教授总结所说,“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形而上学,而应该落到我们身边的各种行为和体会上。”而这“谈谈快乐”的意义,不仅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哲学的魅力,也给予了我们另一种看待人生苦难的态度。但无论是快乐、苦难以至于其他情绪、经历都不应该成为人生的目的。



【数字社会·观点视角】浙大城市学院校长、全国政协委员罗卫东:依托数字化 让教育更均衡

【数字社会·观点视角】罗卫东委员建议:参照自然资源部功能设立“大数据资源部”

【数字政府·案例分析】上海城市治理如何通过数字孪生实现温柔蝶变?

文字整理 / 孙雯雅 俞律弘

今日编辑 / 陈恬乐

责任编辑 / 戴晟昱

城市大脑研究院提供开放研讨平台,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共同探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城市大脑研究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