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观点视角】苗圩委员:加强全国健康码整合 为群众减负并促进数字政府建设
各地多码并存情况仍然存在,近期西安、广州、北京、天津、苏州健康码系统先后发生故障,说明健康码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为了更好服务防疫,方便群众使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苗圩建议,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加快推动全国健康码系统的整合与互通。对仍存在多个健康码系统的省份,只保留一个健康码系统。图/视觉中国
❖
近期全国各地疫情持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在两会提案中表示,为了更好服务防疫,方便群众使用,促进数字政府建设,应加快推动全国健康码系统整合与互通,研究利用大数据计算能力,让群众“非必要不亮码”。
“两年来,健康码在全国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老百姓最常使用的网络应用之一。其应用频率之高、访问量之大、覆盖人群之广,在我国政务信息化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然而,在苗圩看来,全国健康码建设管理仍然面临三大突出问题。
一是各地多码并存的情况仍然存在。2020年疫情发生之初,很多地市甚至区县都有自建的健康码系统,一度出现了“万码奔腾”的局面,群众苦不堪言。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此后推动健康码系统整合,各地健康码数量明显下降。但目前仍有38个健康码系统,在国家层面有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建设运营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和31个省市区和新疆兵团健康码系统之外,还有广东、河南、陕西、兵团仍有个别地市级健康码还没有实现省级整合。“虽然省级区域内基本上能一码通行,但群众跨省出行仍需领用多个地方的健康码。”苗圩称。
二是防疫政策不当,加重群众扫码亮码负担。苗圩称,很多地方存在过度使用健康码的倾向,一旦一些地方疫情紧张,就会出现“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情况,出行需要反复扫码亮码。应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后台共享和计算能力,降低对频繁扫码的依赖,让群众“非必要不亮码”。
三是健康码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2021年12月20日和2022年1月4日,西安“一码通”在当地疫情防控紧要关头连续两次宕机,“必要时码不亮”,拖累了防疫大局,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2022年1月以来,广州粤康码、北京健康宝、北京核酸检测系统、天津核酸检测系统、苏州核酸检测系统等先后发生故障,“暴露出各地健康码和防疫相关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管理还存在明显短板,架构不合理、应急不完善、资源保障不充分等问题突出。”苗圩称。
据财新此前报道,健康码失灵主要是因为负载过大,系统容量不足。全国各地健康码多要求在本地政务云上运行。政务云多采用专有云模式,与公有云物理隔离。一旦遇到资源紧张,理论上可借助公有云补充专有云资源。但是,若政府出于安全性考虑,要求政务数据不能跑在公有云上,这条路就行不通。专有云达到物理极限之后,再扩容就需要重新采购服务器、存储等,这就涉及到资金投入。
为了更好服务防疫,方便群众使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苗圩建议,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加快推动全国健康码系统的整合与互通。对仍存在多个健康码系统的省份,只保留一个健康码系统。
对各地健康码系统,在健康状况查询等核心功能上统一数据口径、赋码转码规则,实现基本亮码功能的全国互认,方便群众跨区域出行。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跨省市人员往来频繁区域,可率先探索跨省健康码系统的互通与整合。他还表示,应优化疫情防控智能化鉴别机制,“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亮码” 。
苗圩还建议,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中央网信办加快推进新型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营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满足疫情管控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出现的大流量、高并发、低时延、高可靠等多种应用场景需求。
有业内人士认为,或许可以尝试多地联合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务专有云,灵活调度,在特殊情况下补充各地专有云资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近日对财新表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为数据资源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不同地方政府,难以打通。苗圩还建议,研究疫情后将健康码应用转为与老百姓最贴近的数字政务服务窗口,开发更多便民、惠民、利民应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数字政府长远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整体智治·观点视角】面向未来的数字治理
【整体智治·案例分析】刀刃向内的“新机制”:走向“整体智治”现代政府
【数智文明·研究精粹】数字鸿沟、跨国文化与深圳城市形象传播
内容来源 / 财新网,2022年3月8日
今日编辑 / 范姝含
责任编辑 / 戴晟昱
城市大脑研究院提供开放研讨平台,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共同探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城市大脑研究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