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院动态丨满载而归,来年再会


7月31日下午,2022城市大脑·幸福城市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会议由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方洁教授全程主持。

首先,会议围绕“城市大脑典型场景案例”进行了分享交流。


01

《基于城市大脑区级平台的场景创新》

李圣权

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

我们基于城市大脑平台进行场景创新,形成了一些路径层面的思考:一是找准城市治理的痛点,小切口精准切入;二是全面挖掘数据资源效能,抓住数字治理的突破口;三是充分利用城市大脑的平台支撑能力,高起点快速落地。城市大脑里提供了很多基础的算力资源、算法资源,为我们高起点实现场景快速落地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四是用好“V”字模型,深入剖析数据与业务的关系,重构科学的治理模式;五是整合智力资源,真正把业务融合起来,把协同抓在实处;六是实现体制机制保障,为新模式治理长治久安运行提供保驾护航。

城云的口号是:“让科技赋能城市,让城市温暖生活。”希望我们的城市大脑建设能够给所有市民带来更多更美好的体验。


02

《居村微平台,基层治理中的抗疫实践》

      韩定一  

上海天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OO、联合创始人

我们在基层一线的场景建设中,非常有感受的一点就是“千线一针”。上面各个系统不断完善,下面是跟不上节奏的。所以这些年我们自己开始往下沉,去服务这些基层。在上海抗疫期间,我们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来系统解决基层的困难。第一,用统一的账号可以登录很多个垂直线的系统,不需要多次、多点重复登陆,节约每天150个小时的工作量。第二,面对千变万化的台帐任务,通过智能回填,大幅减少费时费力的制表工作。第三,加强数据比对,通过快速看这些数据到底哪里不精准,提升摸排等工作的效率。

我们原本是一家非常技术派的公司,但我们希望AI技术在一线场景落地,让每个不会用AI技术的人都用上,这才是关键,这是我们愿意去做居村这个平台的一个想法、一个本心。


03

《云上的全域智慧博物馆——文博大脑》

张 敏

杭州博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以大数据、云计算这些全新技术来打造全域智慧博物馆治理的基础设施,这就是文博大脑。和传统的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相比,第一,我们专注的是整个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不是单一场馆;第二,我们是高度抽象博物馆共性需求,形成云端服务能力;第三,我们采用中枢系统,把数据都汇总接入进来;第四,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解决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突破就是,过去可能更多强调的是应用或者技术,我们更强调的是市场体系。形成了市场体系,有一个可持续的生态,企业在应用超市里可以更有效率地把产品推向全国甚至全球,激励和引导它把产品做好,而不仅仅是满足政府某一个项目建设的需求,这是我们的一个探索。


04

《社区微脑》

马汉杰

杭州码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设“社区微脑”是在城市大脑建设基础上实现各种场景能力的下沉,并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解决基层服务分散的问题,实现整体智治、高效协同;二是解决信息传递不够高效准确的问题,促进管理精细化;三是解决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的问题;四是解决数据采集困难的问题,加强数据感知,增进数据颗粒度;五是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难的问题。

通过构建社区的数字空间,理顺物流、人流、能量流、信息流,构建不同场景下的数字治理模型。通过建设社区微脑或者数字化平台,赋能社区工作者,让数字化工具成为他们的助手,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有很多细的场景,需要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低成本、通用化。


随后,各位专家高屋建瓴,结合专长领域充分发表了精彩的观点


05

《城市交通治理的初步思考》

      鲍海君  

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呈现“五期”叠加态势:城镇化速度的持续放缓期、人口多向流动期、城镇格局加速分化期、城镇发展机制的转换期、城镇化问题的集中爆发期。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交通的空间会影响城市布局,交通的速度会决定城市的效率,交通的品质关乎宜业宜居。近期我们针对杭州交通治理的紧迫任务,聚焦“四个一”,包括一个协同管控体系、一个智能化管控模式、一套交通组织与治理机制、一个政策工具箱。

我们探索学科发展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科学研究与城市交通治理需求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交通出行调查相结合,把论文写在杭州的大地上,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建立交通评估长效机制,打造城市交通治理的智库。


06

《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的可能路径》

范良聪

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院长,教授

目前公共数据标准没有统一,公共数据开放的范围有限,开放的那些数据经济价值都不高。这背后是公共数据制度保障问题:一旦出了事责任由谁承担?企业承担还是政府承担?政府部门里边开发利用收集的人承担,还是最后管理的人承担?对这些问题,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模式,各有各的不足,需要在实践上继续探索。

如果我们真正要把数据资源利用起来,最核心的关键问题是数据要素市场构建的问题,利用好数据的竞争性极强的特性。如果构建起来一个非常好用、连接可及、绝大多数人以很低的成本就可以获取的公共基础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是信用库,可以是人口库,可以是自然资源信息库,你会发现,整个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就会被消解掉。


07

《高校数学化改革实践:以城市学院为例》

杨 枨

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浙大城市学院超算中心(筹)主任,教授

两年来,我们推动学校数字化改革,形成了“2+9+N”系列成果:“2”是指两个标志性重大应用成果,“学在城院”和智能化校园公共数据协同平台,与城市大脑互联互通,努力形成与城市大脑的协同;“9”是指9个校院数字驾驶舱,包括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第二课堂、文献资源和一卡通6个校级数字驾驶舱,以计算机学院为试点的3个院级数字驾驶舱;“N”是N个实用的应用场景,涵盖了教育教学、校园生活、办公办事、实用工具等方面,通过场景建设驱动数字化改革,提升治理、服务效能。

省里已经在提“平台+大脑”,我们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建设超算中心,这就是大脑的引擎,今年9月份正式投入运行,将有力支撑整个校园大脑的建设。


08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做强做优杭州城市大脑》

傅卫权

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

城市大脑2.0要迭代升级,持续攻坚智慧交通、智慧住房、社区服务“一老一小”等重难点问题。为什么要围绕这三个主题?城市大脑从诞生那一刻起,基因就是为老百姓考虑,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就是城市大脑的用力所在,如果城市大脑做的好,老百姓的获得感就应该强,老百姓获得感不强,说明城市大脑没有做好。所以我们正在围绕行车难、住房难、养老难,努力把底数摸清,推进数据归集。

城市大脑建设,第一是数据采集,第二是数据共享,第三是资源调配,第四是制度重塑。以前只说到流程再造,现在我们在流程再造后,要用制度将它固化下来,这也是数字化改革的要求。希望通过城市大脑的探索,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让资源最优化、让治理最高效。


浙大城市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磊致在致闭幕辞中表示:“730”不是一个结束,它应该是更好的开始。每年的“730”既是对一年大家在理论、实践方面探索的分享,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就像《小王子》书里那句话,“你在玫瑰上所花的时间,会让你的玫瑰变得珍贵无比”。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把城市大脑、数字治理、幸福城市这样一朵玫瑰做得更加鲜艳,做得更加珍贵。

研院动态丨专家把脉问诊 共谋共富良策

研院动态丨都是“干货”,一场会议的精华都在这儿了!

研院动态丨大咖云集 盛情开幕!

文字整理 / 张义修 钱含星

今日编辑 / 范姝含

责任编辑 / 戴晟昱

城市大脑研究院提供开放研讨平台,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共同探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城市大脑研究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