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畅:我和好奇|一位体制内“学霸”在好奇的体验和收获
大家好,我叫施畅,是这学期的新生。此前在传统学校上过初中、跳过级,也考过中考。成绩还不错,在全市排名400多,位于前0.5%。
对于传统学校,我自认为是很有话语权的。今年我选择来到好奇完成我的初高中间隔年。在这里,我有着与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感受,也有许多收获。所以今天就以一个体制内学生的角度向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体验和收获。
自由
好奇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没有3小时的晚自习,也没有周末补课,许多课甚至可以申请长期请假。在空余的时间里,学生是自己时间的主人,你可以去看书,做项目,运动,也可以打一整天的游戏。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吧,两个多月前,我发现我打游戏的时间正在逐日递增,我很焦虑,但控制不住玩游戏的欲望。直到有一天我再也忍受不了自己无谓的浪费时间,一气之下把手机和电脑里的游戏全删了,还发了个朋友圈,请同学监督我。
那一周我用空余时间阅读了整整4本书,发现了自己阅读的潜能。虽然后来并没有坚持住不玩游戏,但自控力已经强了不少,于是我发现在好奇的这半年,我的阅读和运动时长都达到了人生中的顶峰:每周平均运动时间在12小时以上,平均阅读两本书。
在我看来,自律在传统学校早已被他律覆盖,但这是人生早晚需要面对的课题。在好奇,只不过是提早了这一过程而已。这对于刚刚离开传统学校的学生确实有些困难。但,引用好奇学姐的一段话说:你至少应该知道你在做什么。
课程
如果自律是在拷问你“在做什么”,那么好奇的课程从某方面来说就是探寻你“要做什么”,这也是传统学校无法提供的。在我小学和初中的学习生涯里,“将来要做什么”从来不是要考虑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将来要考什么”。或许也有一些人能从小就建立坚定不移的志向,但那毕竟是少数。有多少人选大学专业的时候是觉得“不算讨厌,这几年挺吃香”就随便选了一个?
反观好奇,课程表四年不重样,每个学期都能学到不一样的东西。学期初有常识学习周,学期末有游学周,还有诸如“谁来上课”这种邀请各行各业的大佬来讲授的课程和有关不同领域的书籍,更是拓宽了知识的覆盖面。
这学期我至少学习到了有关经济学、心理学、哲学、实践工程学、人类学、诗歌、音乐创作等方面的知识。甚至还有老师讲过嘻哈文化和麻辣文化这种我甚至以前都不知道的东西。在好奇,你要做的就是汲取多元知识,然后从中找到你所热爱的东西,甚至找到你想穷尽一生去为之奋斗的东西。
起初,像我一样,你可能会迷茫,焦虑,不知所措,用游戏来消化对未来的担忧。但你既然来到了好奇,这就是一门必修课,这里没有规划的人生,只有人生的规划。这是残酷的,但至少你有做出选择的权利。
氛围
我所在的初中,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都很好。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许多学校学习氛围很不健康,师生敌对,同学内部也存在各种排挤。好奇的老师更像是朋友,你可以和他们谈心,和他们一起打游戏,一起进步,一起热爱。
来好奇之前我还担心这会不会是一个小众的群体,但我实际上只用了半个学期就已经融入其中。只要你认真,积极,你可以与任何人成为朋友,只要你想。好奇的学习氛围很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知不觉的营造出来的:
一个老师分享他对自己讲授的科目的热爱;
一个平时抱着电脑不放的人突然觉醒一天看一本书;
一位学长默默坚持每天画一幅画。
还有各种学习小组,自律计划小组,阅读活动和联赛促进你自发地想要去学习。如果不是处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我无法想象还有什么时候能让我一周看两本300多页的书。
其他收获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爱科幻小说,为什么好奇又恰好有这么多科幻小说。细数我这半年竟然看了12本科幻小说。
大概看到第6本的时候我萌生了写科幻小说的想法,最终写出了两篇短篇。
我同样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爱飞盘,为什么成都又恰好有那么多玩飞盘的地方。当发现比较空闲的几周里,我竟然能训练7次飞盘时,我也觉得难以置信。我敢说,虽然我才玩了4个月,但已经有一年的水平了。
最后做个总结吧,我没收好奇的钱,也不是来打广告的。在好奇的一年,将会是我此后几十年都怀念和感激的时光。
谢谢!
文字:施畅
摄影:徐倩
编辑&排版:格格
好奇学习社区
CURIONESTY
好奇学习社区 ,成立于2016年9月,以多种活动形式开展青少年个性化成长项目。我们期望解决学生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提供能让孩子开心、健康成长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联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