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时,祖庆老师引领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员们,共同演绎了三节富有思维张力的电影赏评课。期间,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成人,大家或读,或思,或写,或辩,或演。在身与心的全部投入后,在现实与想象中穿梭中,思维不断向更深处漫溯,更是不断构建未来生活的美好,抒写理想生活的愿景。该片通过三个男孩成长的故事,让人们看到孩子们不只是需要关怀和爱心,他们也期待父母亲给予他们赏识和肯定。影片幽默、生动地反映出家庭问题、学校问题和学生问题,在影片中段也含蓄地反映了国家的法律和教育部的政策问题。《小孩不笨2》有个让国人震惊的画面:初中生杨学谦因犯错被学校施以当众鞭刑的惩罚。关于鞭刑,学员们产生了不同意见,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应该取消,也有小部分认为有存在的理由。课上,祖庆老师让持不同意见的学员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正方学员:虽然鞭刑给杨学谦带来冲击,造成他被坏人带走,但是,事情到了一个极端之后,妈妈通过这样一个鞭刑才得到觉醒。这样的鞭刑,对于父母是一个警醒,对于围观的人,也是一种公开的提醒。反方学员:鞭刑的代价,让孩子受到一个惩罚的同时,造成了他心里的创伤。把事情推到极端之后,更容易造成孩子的堕落。而现实未必像影片中的一样,有这样的大团圆结局。正方学员:这是新加坡施行的包括公开的公共场所吐痰,也是要受到罚款的。这样的方式管理国家,这是他们的价值观决定的,或是他们的文化传统。之所以存在,是有可取之处的。反方学员:其实,惩罚不少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改造孩子,除了鞭刑,还可以用其他很多的方法啊!最后,一个初中学员的发言作为总结,他对鞭刑的存在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提高鞭刑的门槛:对中学生实行鞭刑,也是符合年龄特征的。犹如现在所说的“社会辅导”,受到惩罚之后,能起到警醒的作用。但是,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存在,应该增加更多的限制条件。以杨学谦的错误,不至于受到这样严重的鞭刑。《神奇飞书》讲述的是飓风来袭,主人公莫里斯和他的书卷入了一个未知世界。一个牵着会飞的书飞翔的少女,带他来到了一栋独特的图书馆。从此,他投入书的海洋,开始一段神奇的心灵之旅。聚焦问题1. 为什么同一本书,起先不能飞翔,后来能够飞翔?学员1. 对于同一本书来说,先是莫里斯来了,认真阅读它,后来莫里斯走了,又来了新读者,书本就能飞翔,是书本渴望被阅读的愿望被满足了。
学员2. 莫里斯在这本书里记下了理想和希望,后来他把这本书记满了,他的理想就实现了。
学员3. 比起之前,莫里斯在这本书里记满理想和希望后,他的人生更丰满。
从“被阅读的愿望被满足”到“理想就实现了”,再到“人生理想更丰满”,我们看到答案的渐渐丰满,思考的层层深入。聚焦问题2. 绘本中的飓风将莫里斯身边的一切都摧毁。那么,这样的飓风象征着什么?有的说,象征着重大自然灾难,有的说,心灵深处的重大创伤。学员们相互交流、互为补充的结果,让飓风的深刻含义无处可遁。当张老师将本节课最后一个问题抛出来时,学员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然而,很快,小手、大手,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有的说,拯救莫里斯的,是他自己不死的信念,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那个带着神奇飞书的女孩。有的说,拯救莫里斯的,被他人需要的自信,而图书馆只是一个表面的载体。故事里的图书馆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拯救莫里斯的职责,实际上,是莫里斯自己内心坚强的信念,拯救了他自己。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种子,
遇到阳光、雨露,
就能破土生长;
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磐石,
风雨摧残不了,
终将屹立不倒。
于1943年上映的彩色电影《灵犬莱西》,根据英国作家艾瑞克·莫布里·奈特的同名作品改编而成。讲述了一条与人一样聪明的牧羊犬莱西传奇般的归家之旅。
内心的孤独
被主人抓回去
被好心人收养,无法回家
不小心被推拉门夹死
……
望着奄奄一息的莱西,小主人乔呆呆地坐着,整晚没有睡,他望着莱西,轻轻地呼唤着什么?家长和孩子同台呼唤,呈现各自的精彩:你对我的忠诚,我永远记得,我多么希望,你还能像从前这样,每天准时地守在我身边啊!如果上帝再给我一次机会,就算给我一千块巧克力,我也不会放你走了!每一节课前,让手机乖乖地待在箱子里,爸爸妈妈才能专心上课!
内心的孤独,也是回家的障碍,就因为“孤独”这一个词语,我得到了全场十秒钟的掌声。课堂上,妈妈们不再矜持,一个个奋不顾身地抢话筒,冲鸭——游石梁瀑布,观《爸,你好吗?》| 谷里书院夏令营研学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