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选错专业,毕业第一份工作的每一天他都在想裸辞

EDUTalk EDUTalk 2023-06-10




写在前面

大学毕业两年,这位刚刚过完24岁生日的小哥哥Yummy,在某次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他想复盘自己过去的求学经历,以便他能够更好地面向未来。


我觉得很赞,因为越能在年轻的时候反思,就越能停下延续过往的习惯,而新改变就越可能来到。


尽管他总在说,是因为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没选对才导致如今的磕磕碰碰,以及,他甚至归因于更早时候的求学选择。



例如小升初不选择自主考试而是名校摇号,可能学校的氛围能够让他有更多的自信去学习,说不定成绩会更好;


如果提早了解所有专业出来以后是做什么工作的,可能就会在选专业的时候更有方向;如果大学选择的是离家近的学校,同学圈子可能就在身边,说不定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如果大四就多攒实习经验,也许在未来转行的时候还有一些技能可用。


实际上,他或许并不知道,每一个人的人生,就算一直努力奔跑,也并不见得结果都能让自己满意。但的确越早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会对自己的未来越有把握。


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会想办法在年少的时候就探索出自己的兴趣。因为越小的时候,试错的成本越低,而一旦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就会有很强的动力去向目标冲刺。

(以下为Yummy自述)


从象牙塔到社会新鲜人

原来现实还有太多太多的意想不到


2018年9月,大四上学期的秋季校园招聘拉开了序幕。作为急于谋求一个职位的大四学生,跟所有的同学一样,我会提前彩印好精心准备的简历,然后每天跑到自己心仪的单位面前,信心满满地做自我介绍。


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我瞄准“中字头”的大企业投递简历,功夫不负有心人,回答完HR的各种问题后,我顺利通过了考核,入职了某央企旗下的公司。


那时的我,得意于在其他同学还很迷茫或者没被录取时,自己却能沉浸在获得“中”字号Offer的喜悦中。


我记得刚好有一次该集团与我们班主任一起带我们一帮“准员工”参观建筑工地,一路上听着项目经理对整个的建筑结构进行讲解,我戴着安全帽,仿佛看见了若干年后自己就是那个项目经理,一副运筹帷幄、指点江山般意气风发的模样。



2019年7月,入职半年且熟悉内务工作的我被总监调到了工地现场岗位进行现场管理,一直以为专业出身的我会非常自如地适应实操工作。


但实际上,我却表现出了虽然具备专业能力却十分不适应工地岗位的情况,我每天都活在恐惧中:例如担心操作不细心可能会带来的生命危险,例如害怕肺部对地下作业的不适应等等。


情绪低落的我一度想要裸辞,很多长辈都劝我:你多待几年,先把行业证书都考下来再说。确实,把行业证书考下来会比较有优势,但是我得连续从业5年才能把一建二建、注册工程师等证件考下来。


当我试图憧憬这个可能成为土木工程专家的未来时,内心却没有一丁点的欣喜。于是,我不得不反问自己:我真的热爱这个行业吗?



我想象了一下这条路走下去若干年后的样子:我和父母常年分隔异地,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此为不孝之一;结婚后的我可能还需要父母异地奔波为我照顾小孩,此为不孝之二。于是,在经过多个日夜的纠结后,我毅然辞职回到广州。



高考志愿填报的背后

每一次思考和行动,都在为未来标价


时光倒回到培正中学读高中的我,2015年,高三,有重本的目标,却没有重本的心思。可以说,一直到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我依然不清楚我是谁,我的兴趣是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



因此,我每天就像一个发动机不工作的木偶,被推着往前走。但是,如果回头自问高考有没有尽力,我能确切地说是有的,因为当时确实每天复习到很晚,但实际上,没有动力和目标的学习,又怎么能说是尽力了呢?


高考一结束,我和99%的学生一样,都会疯了似地去玩,打游戏、运动、旅游。然后,等到志愿填报开始的时候,我也完全不知道专业的选择原来跟兴趣的关联这么大。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现在的我,肯定会先去搜集关于大学专业的相关资料,例如物联网是学什么的,以后有什么职业可以从事,那些职业放在现在的发展形势怎么样,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



当时的我对想要报读的专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场景,专业所在行业的薪资结构、发展前景,完全一无所知。


于是报考的时候我就全靠想像,例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工作就是电视上看到的那些穿着西装拿着工地蓝图在出谋划策的样子。


因为在短短几天就要决定专业方向,我和父母就拿着学校发的专业目录手册翻阅,开始用排除法进行筛选:旅游管理想去么,不想;电气工程想去么,不想和电打交道;会计想去么,我数学很一般,不想去;物联网工程想去么,不知道是干嘛的,不会是搞物理的吧。


就这样,我把很多现在发展前景很不错的专业都排除了,选了我认为很热门的土木工程。



裸职后的赛道转换

终于认识到,试错越早成本越低


结束了在北京的工地生涯后,我回到广州,重新转换赛道。我无数次地问自己,喜欢什么工作,能干什么。


思索良久,我发现自己似乎对互联网产品经理有点兴趣,求职期间也通过网上视频和一些书籍进行自学,自认为摸到一点皮毛了,但是去投简历还是石沉大海。


后来我只能不断降低期望值,尝试一些无需职业经验、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有回报的销售岗位,在这其中,我也发现前来求职的有各种不同的专业和学历水平,最后我入职了一家看上去环境不错的教培公司,也遇到了我的领路人兼伙伴。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父母有很大怨言,例如用他们的经验判断强加我选择了这个专业,我裸辞回广州后他们又提供不了社会资源和人脉帮助我再择业。


而当我看到当年高考考得比我差的同学,现在的状况比我好太多时;当我看到有些人裸辞后转换赛道成功时,我会经常怀疑自己:为什么我这么不幸运,为什么别人转行这么容易,为什么没人来拉我一把?


一直到双十一尝试做快递小哥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快递小哥里有生意失败开着奔驰车来上班的前包工头老板;有每天晚上凌晨2点睡觉5点起床家里两小孩要喝奶粉的重庆大哥。


直到我看到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活着时,我终于明白,什么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原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自己的付出和选择都为以后的生活埋下伏笔。但无论如何,至少我明白,过去不可追,未来犹可期。



精彩预告,欢迎关注:


从偏远地区到211大学,

中间只是隔着努力二字?




每一次经历或选择,都会有无数种可能,要看自己能否抓住机遇。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相信不少成年人都想按现在自己的心智再重活一遍。


人生没有如果,成年人可能也有太多不如意。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童年开始,尽可能地进行兴趣的探索。陪伴孩子探索的过程会经历很多未知,但也会收获很多有趣。探索兴趣,多元成长,这才是2022年每一个孩子的打开方式。 


看完上面的人物故事,如果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成长历程,或者你希望更早对孩子做成长规划,都可以添加小助手进入我们的成长群,一起分享经历,共同成长。



欢迎加入家长圈子

我们一起聆听、倾诉、互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