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Talk

其他

春节特辑|关于4代人的成长

在过去的9个月里,我们一直秉承“用最真实的例子,传递最实用的经验”的宗旨,并通过【我的成长故事】栏目,采访了各种不同年龄和职业的真实人物。我们采访了已身为父母者的成长故事,也采访了职场中陷入迷茫后寻找突破者的成长故事,还采访了大学生和高中生的成长故事。我们发现,时代总是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在他们各自的生命故事里刻下烙印。我们也期待,能够透过他们的故事传达我们对成长的定义和理解。正如我们在栏目开篇所言——生命的精彩在于不断成长。70后是介于满足生存需求和寻找生活意义的一代人,他们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人,因为机会众多而积极向上。现今人到中年的他们,开始转入寻找自身生命价值并与社会发展充分结合的状态。80后一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物质匮乏感在他们这一代基本消失,他们有更加轻盈的身姿可以探索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会看到这一代人,开始涌现斜杠青年的人生模式。如果是生活在城市的90后,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话,不少已经从小游历过很多名胜古迹大山大河,有些也早早地被父母送出国门,去开阔视野和感受世界。因此这一代更加从心出发,思考的是“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也不会轻易被世俗的眼光所定义。来到00后这一代,我们发现他们已是完全突破传统认知且不会被禁锢的一代人。他们会从更高维度看待事物,并通过互联网与全球的同龄人思维和认知处于同频的状态。对于他们来说,创新和创造才是他们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渴求。有一位家长朋友跟我们说,在休闲或夜晚时光,她总是喜欢读人物故事,因为她总是能够从别人的故事里得到启发,或获得参照,或反思自己。我们从一开始创立【我的成长故事】栏目时,想法也是与这位家长朋友一致的:希望这些成长故事,最终能对读到的人有所裨益,这也是传播的意义所在。因此,在这个春节短暂而欢快的假期里,我们准备集结编辑部横跨70后、80后、90后、00后的8个成长故事呈现给大家。也期待有更多的人愿意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我们的投稿邮箱是:EDUTalk2022@163.com正如我们在【我的成长故事】栏目开篇中所提到——创造、接力、新生,那些优秀的人生范本总是指向这三个关键词。无论是哪一个时代,成长与学习,求知与思考,始终是一个人正向生长的模式。这样的人越多,就会汇聚更多的正向能量,推动社会正向发展。·
2023年1月22日
其他

一所个性化高品质强导师的无边界立体学校正在长成

在去年的教育关键词盘点中,我们发现,其实也有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大学毕业后就业难而焦虑,还有家长担忧2022年中考的“学霸不友好”模式是否成为常态。在躺平与内卷之间,家长们正在努力地寻找平衡。01进入2023年,我们相信大部分家长的着重点依然是:升上优质高中,考上名校,所选专业在就业市场上是香饽饽。也即是说,家长们想要“卷”得更有方法,更高质量,更出成效。我们先换个角度,看看一线城市追求高质教育的家庭,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教育“软环境”,以及他们追求的是什么?例如,越来越多家庭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校和选专业。家长往往要考虑的是什么样的专业和大学在全球范围就业更有优势,或者符合孩子的科研志向,可持续向上攀登。再如,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只获得某一种专业能力,或许还不足以构建强大的安全屏障应对不确定的未来。让孩子更多接触真实社会,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联,从而自发向多能斜杠的方向进发,也是这些家长们关注的重点,因为他们为孩子考虑的是,面对变化总能华丽转身,成为妥妥的人生赢家。还有,更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底层能力。不仅仅是人文、艺术以及科学素养的培育,更多的是在这些素养培育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力、思考力和判断力。在这些家长看来,这些底层能力的获得,能够助力孩子更好地面对甚至穿透不确定,拥有自己的人生掌控力。02家长们追求更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着更高品质的导师出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寻求这些导师的助力,并非需要付出昂贵的费用,而是家长要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以及擅长搭配和匹配的能力。在去年9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采访了包括个人、机构,以及学校教师和大学教授等等不同类型、匹配不同年龄段学习需求的导师。这些导师专业水平和教育热情双高的同时,还致力于追求课程创新和更高品质。例如,在0-6岁的学前阶段,既有擅长双语启蒙的导师,还有致力于托育及幼儿教育的各类专业导师。再如,在小初高阶段,既有擅长处理家教问题的生涯规划专业和心理学硕士的双料导师,还有曾是数学奥赛优胜者却致力于数学/编程/的斜杠型导师。我们还采访了多位海外升学的规划导师,他们既懂家长需求及学生心理,对海外大学专业竞争力熟谙于心,还致力于研究未来专业与孩子兴趣的匹配度。我们还发现,一些已身为行业专家的家长们,也开始给自己增加一个斜杠,为更多的孩子们提供职业启蒙的体验;不少人文、历史、哲学方面的专家,他们心心念念孩子们的底层能力培养,致力于让孩子了解身边的历史人文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带动孩子触及经济学、法学及哲学层面的深层思考。03我们认为,一所由这些如珍珠一般的导师串联起来的立体型高品质无边界学校正在长成:第一板块:素养培育与综合能力提升他们是注重孩子素养兴趣培育,且一路陪伴兴趣进阶及专业发展的人文/艺术/科学等各类兴趣及专业导师;他们是帮助孩子链接真实世界体验职业生态的职业生涯导师和各种行业专家;点击阅读导师专访:○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聊教育 | 这些校长们心中有梦,眼里有光

写在前面近年,国家政策一方面既加强对民办教育和国际学校的监管和治理,另一方面也在扩展国际教育发展的赛道,此外,去年4月新课标的颁布也指向育人本质和育人功能,目标是重塑学生核心素养。在湾区,我们看到既有多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及港人子弟学校的开办,也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落地,还有很多学校致力于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出发,重构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可以确认的是,教育政策有“缩”有“放”,且均指向“高质量教育”和“规范化办学”。在EDUTalk去年独家专访的校长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趋势:优秀的校长越来越“斜杠”,并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共同特质。在我们看来,具备以下这些特质的校长值得家长们把孩子教育和成长托付。对着孩子他们眼里的光最亮每一次做校长专访,我们都会随着校长走访学校,也会观察校长与孩子们的互动,然后我们发现了校长们的这些细节:他们总是下意识地与学生平视。他们总是很耐心地倾听学生。他们总是能够很好地体现共情,给予建议。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当他们面对孩子时,声音总是柔和的,眼里总是有光的。我们认为,唯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才能让他们在细节上如此自然流露。因为有爱,所在无论在哪个角落,年龄大一点的学生都能跟他们宛如平辈般开玩笑,而年龄小的学生总是表现出对面对自己父母般的亲昵。我们认为,这样的校长值得托付。对着学校他们总是这样求完美当每次问到学校的课程、师资、管理时,我们发现这些校长总会呈现出尽善尽美的特质。对于课程设置和优化,他们像一名能进行食材最优搭配和掌握最佳火候的大厨一样:深谙政策动向,甄选全球最佳课程,并能基于学校育人理念,最终整合出独特且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对于师资甄选和培育,他们多年的一线经验使之练就识别最优秀教师的火眼金睛,同时他们也是老师的老师,能够以爱学生和处处为学生的行为感染每一位老师,并常常举办老师之间的教学探讨和培训,以及带领老师们学习最前沿和顶尖的教学方法。对于学校的管理,他们总是能够以自己专业能力和感染力带动每一个环节的运作。所以我们总是能看到,在这些校长所在的学校,老师们总是呈现出高昂的教书育人的热情,学校的门卫也总是笑容可掬和专业规范地尊重来访者。我们认为,这样的校长值得托付。对着家长他们乐于分享和探讨每一次谈到学校的家校共育,这些校长们总是有特别多的案例分享。多年的教师和校长工作,接触了大量的学生和家长,长期的家校沟通工作已让他们成为最资深的家庭教育专家。我们发现这些校长在面对家庭教育问题时,更像一名资深的医学专家,通过与家长及学生的见面和聊天,就能快速识别出不同的家长特质可能衍生出的家教模式,而且这样的家教模式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能对症下药,给予具体的方法和指引。我们还发现,这些校长总是把家校沟通放在首位,因为他们深知,学校与家庭合力,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助力,于是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举办各种校内外的家庭沙龙,与家长们亲切攀谈互动,给予指引和帮助。我们认为,这样的校长值得托付。对着未来他们整合创新推动发展当与这些校长们谈到教育的未来时,他们总是表现出身体力行推动未来成为现实的特质。他们是理想的,总是想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他们也是现实的,总能够把各种想法落地实施。他们还是整合者,总能找到更多的资源引进校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他们更是推动者,擅长带动学生走出校门体验各种科技、文化、艺术的变化,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为何用,学为谁用。我们认为,这样的校长值得托付。校长专访合集+那些“高价”幼儿园到底在“教什么”?+3.0版本的幼儿园长什么样?+一所英式国际学校如何做高品质教育?+自我驱动型的娃如何养成?(上)+什么是好的幼儿教育?+自我驱动型的娃如何养成?(下)+为什么我们要给予孩子相信自己的信念?+有一些人,天生就是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像“家”一样充满温情与关爱的学校+中学生如何得到人文关怀,兴趣和专业探索?+20多年资深校长为什么会劝三位老师改行?+为什么他认为要让孩子尽早体验失败?+面对未来,准高中生们准备好了吗?+如何成为一所家长和学生满意度高的学校?+为什么要重视孩子的品格塑造?+如何爱上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并让它变得更好?+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做到把学习当乐趣?+注重兴趣拓展的家长们怎样做长线规划?+与追求最优质教育的精英家庭共同成长+如何从【亲子共读】支持孩子的个性化成长?+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的家长?+如何让每位同学在校园里获得掌声与喝彩?+周宪明博士:体验和感受是孩子成长的翅膀+追求全球TOP教育的家庭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2023年1月5日
其他

营养师专访 | 吃对食物能更好应对新冠

写在前面随着防疫措施的调整,接下来要开始自己保护自己了。即使研究表明现在病毒的毒性已经减弱,但对许多人而言用“渡劫”来形容染病经历毫不为过。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身边有人可以保持不感染,有人感染了但症状轻微。为什么他们如此幸运?幸运的基础就是他们自身的免疫力,强大的免疫力离不开充足的营养摄入和健康的作息,今天跟家长们聊聊新冠防疫与吃饭的那些事。幸运儿是这样养成的其实,除了新冠病毒,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还存在非常多其他病毒和致病菌,但是我们的身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外敌入侵。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粘液,喝水以及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有助于巩固这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病毒的免疫细胞,维生素C是这道防线必需的营养物质。第三道防线是会专门识别曾经入侵过的病毒的免疫细胞,并用蛋白质合成抗体。比如打疫苗就是激活这种防御能力,微量元素锌、优质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是生成抗体的必要营养物质。所以感染新冠病毒后,蛋白质和各种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充足饮水都是必不可缺的。足够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幸运,远离感染的风险。健康期,摄入足够营养,健康作息很明显,面对疫情我们需要储备足够的免疫力,而不是囤药。储备免疫力其实就是囤支持免疫力的营养,要囤保护我们身体细胞的营养。○
2023年1月3日
其他

2023,这样的家庭将赢到最后

写在前面2022年12月的疫情汹涌之前,本来很多家长已在反思,孩子都在我的威逼下躺平了,我单方面卷又有何用?这一场全民渡劫般的疫情席卷,让以往的岁月静好,一下子快进到沧海桑田。更多的家长会思考,活着已是不易,内卷的意义何在?
2023年1月2日
其他

年度探校合集 | 你心仪的学校是哪一所?

↑华附国际部HFI↑广州天河外国语↑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广州黄埔区探校点击学校图片打开探校文章↑爱莎科学城↑广州贝赛思↑华外同文(原华附外)↑广州新侨学校广州番禺区探校点击学校图片打开探校文章↑
2022年12月27日
其他

试点美育进中考,大学必修公共艺术——培养美育就是要学好美术吗?

写在前面近日,芒果台一档聚焦美术领域的综艺《会画少年的天空》一开播就引起热议,它以真人秀的模式,将高雅艺术通俗化地呈现给观众,虽然褒贬各异,但总归让普通人也有机会走进艺术的世界,同时也引起了国人对美育的讨论。近年来,美育教育也逐渐得到重视。上周,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需2个学分方能毕业。在早些时候,教育部更是在2022年的工作要点中提到了“推进中考美育试点”。在教育改革的新政出台下,学生该如何适应公共艺术课程?怎样在美育方面进行学习?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教育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嘉宾介绍Marcus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解封后,别错过这些「补课」机会

写在前面随着国家防疫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解除管控,有计划地复工、复产、复课。由于长时间的居家隔离,「新冠一代」(Generation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答疑02期】居家网课遭遇种种问题,家长们需要的方法在这里

写在前面长期居家网课,家里那位是乖宝还是“熊孩子”,相信已经显出原形。许多家长试遍了“十八般武艺”,只为让孩子能专心一点,多学一点。效果如何?期末考试近在眼前,怎样引导孩子适应网课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怎样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实现更好的沟通?成长导师介绍Wendy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天河区教育局派驻公立中小学驻校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擅长青少年及儿童成长行为和情绪改善,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问题辅导,婚姻家庭问题等等。问题一:不少学生居家网课超过一个月了,很多家长留言说发现孩子变了——容易紧张、易怒、烦躁、敏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回答:首先,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去分析孩子出现了怎样的情绪异常。如果是紧张或者是缺乏安全感这一类,那可能是由一些非学习因素引起的。如果是易怒,烦躁这一类,那问题可能来自于学习压力,或者亲子关系问题。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中国2030年入围世界杯决赛?足球少年路在何方?

写在前面卡塔尔世界杯激战正酣,“中国除了中国队,其余能去的都去了。”“至少我们和意大利队一样,成为最早开始备战2026年世界杯的球队。”网友们的调侃中充满了哀其不争的无奈。30年前,还被中国随意拿捏的日本队,在本届世界杯上已经成为先后战胜德国、西班牙的黑马,而中国男足仍只能做观众,问题出在哪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足球人口太少,无法支撑起一支高水平的国家队。自2015年教育部启动“足球进校园”以来,已有5500万学生参加足球运动,国内许多城市的青少年足球联赛如火如荼地开展,未来的国家队成员正在茁壮成长。那么足球进校园15年之后的2030年,中国队能进男足世界杯决赛圈吗?那些热爱足球的足球少年们,未来的出路又在何方?踢球的人太少妄求男足出头无异于缘木求鱼足球人口过少,制约足球发展△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如何摆脱游戏沉迷?明白原因家长才能帮到孩子

写在前面网课期间,由于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变多,许多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又恰好独自在家上网课的孩子很难抵抗诱惑,沉迷游戏,无心学习。大多数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沉迷游戏,他们严格管控的做法也遭到孩子们的激烈反抗,导致因游戏发生冲突、反复争吵的情况。电子游戏曾一度被大家称为“电子鸦片”,会使人沉浸其中,缺少正确引导时,更是容易使心智不成熟孩子们上瘾沉迷。这也是国家强制游戏实名,实施未成年防沉迷系统的原因之一。但是,依靠未成年防沉迷系统真的足够了吗?孩子成年后又该如何自我约束?家长们在孩子还未成年时的引导十分重要。家长A:孩子现在都有手机依赖症了,上网课需要用手机也就算了,下课也一直抱着手机玩。我收她的,她就说上课很累需要休息放松。但是放松也有其他方式呀,老看手机对眼睛很不好,不知道怎么说她。家长B:我家孩子特别喜欢玩那种打打杀杀的游戏,在家里玩吵得很,叫他吃饭都停不下来,非要开始说重话才能稍微听话。我本来不想跟他吵架,可是经常控制不住。家长C:电子游戏未成年防沉迷系统确实帮了不少忙,但是孩子还是有他们自己的途径玩到游戏。我也不是完全不给他们玩,但是怕他们玩的游戏有错误引导,带来不良影响。不良电子游戏,不可忽视的潜在危害有研究报告给出了不良游戏的定义:是指那些游戏内容或思想中含有:暴力、色情、恐怖、封建、消极的人生观或世界观,狭隘的民族主义,带有意识形态或种族歧视等诸多内容的游戏。这种游戏大多出现在网页游戏中,有关部门相对难以管控。不良游戏之所以对青少年的侵害最大,与青少年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关系。少年儿童处在成长阶段,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且偏爱新奇、标新立异的事物,又善于模仿,因此游戏内容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行为。对于孩子们来说,电子游戏本身作为可以交互的媒体模式就是吸引他们游玩的重要条件。当做出的行为基本都能得到反馈,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这种接连不断的反馈通常是使孩子们上瘾沉迷的重要原因。孩子沉迷游戏有家长的原因吗?△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居家网课家长想拿捏“熊孩子”?方法不当小心伤了自己手

写在前面伴随着疫情而来的居家网课,一度曾让许多学校老师都不知所措。不过,经过几轮实操,老师们现在应对网课已是得心应手。家长们呢?孩子网课后,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沟通技巧、效果预期也需要动态调整?那些还在继续用老思路、老办法教育孩子的家长,是不是发现不断增长的只有自己浓浓的焦虑?时代不同了,或许解决居家网课时遇到的种种问题的钥匙,就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基于了解与理解的沟通之中。成长导师介绍Wendy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天河区教育局派驻公立中小学驻校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擅长青少年及儿童成长行为和情绪改善,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问题辅导,婚姻家庭问题等等。家长A:记不清这是孩子第几轮在家上网课了,学习成绩没见提升,用iPad的技术倒是提高不少。最近学会了上课时候把“钉钉”窗口缩小到一个角落,一边上着课,一边上网冲浪刷视频。那天被我推门撞见,好不容易才忍住没发飙,差点憋出内伤,不过也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办。家长B:居家网课差不多一个月了,一直感觉孩子的学习效果不如线下,可是他自己感觉良好,嘴里说着都学会了,可作业已经连续拿了好几次D了,都是低级的计算错误、漏题、漏单位……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学习上。家长C:自从开始网课,我家孩子的成绩一直在下降,希望他做一些额外练习,可是怎么都说不通。他宁可望天发呆,也不愿意拿起书来多看一眼。阴影里的情绪,在扯学习的后腿Wendy:居家网课,无法自由活动,这件事本身就会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压力。家长觉得网课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如在学校的线下课堂,焦虑是自然的。孩子觉得在家就会一直被家长管着监督着,在学校可能还自由一点,难免出现一些抵触、不耐烦,甚至烦躁的心态。这些情绪的产生都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家长的问题,应该说是一种疫情之下的社会现象。而且家长和孩子的负面情绪会互相传染,导致日常沟通也是带着情绪的,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负面情绪会阻碍孩子的学习动力,而这个问题可能孩子自己察觉不到,家长也没有察觉到。居家网课期间,家长可以尝试调整一下自己习惯的沟通方式,学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关注孩子的情绪。衣食无忧之下,孩子也会有更高需求△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疫情居家,我和孩子因为练琴“吵翻天”

参与群聊有练琴困惑的家长可以加入湾区爸妈畅聊群,与群内专业老师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不但化解叛逆,还能转向“自鸡”,这位导师的妙招是什么?

写在前面男生到了青春期好沟通吗?谈到这个话题,很多家有半大小子的老母亲都是一肚子苦水——孩子的教育老公基本不管,自己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很可能是孩子“你真啰嗦!”“妈,你好烦!”的抱怨。如果孩子碰巧选择了注重个性化的国际教育体系,除了校内成绩,还要关注他的英语水平测试、刷竞赛、定专业、选学校、做项目……需要家长操心的事情太多了,那焦虑指数直接倍增。成长导师介绍Alex加拿大籍华人犯罪学及金融学双学位近10年留学咨询工作经验家长A:现在正是孩子升学的关键期,爸爸很少过问他学习的事,孩子又叛逆,我多问一句,就会被嫌烦,经常一开口就吵架,跟孩子吵完,跟先生吵,感觉家里的气氛太压抑了。家长B:我先生一直不支持孩子出国留学,担心孩子出国后走歪,对以后回国发展不利,孩子又坚持要早出国,父子俩现在基本互不搭理,有什么事都是让我从中间带话。
2022年11月25日
其他

家庭双语教育如何起步,中文or英文哪个先?

专访嘉宾介绍刘颖深圳学而幼儿园家聚落/小伙伴群落督导留学英国、法国多年育有两个中波混血宝宝4年蒙特梭利教学经验6年幼儿园英语教学教研经验家长A:我自己英文不太好,怕开口带坏了小孩的发音。英语启蒙这种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老师来单独给孩子上课比较好。最好还要找外教,中文母语的老师发音不够标准。家长B:为了帮孩子学好英文,我下载了好多英语学习材料,什么动画片、儿歌、原版电影,成套的英文绘本也买了不少。但我看视频里别人家孩子都会跟着唱跳,跟着学单词,为什么我家孩子就是不愿意张口?Ta怎么都不跟我念,可能就是对英语不感兴趣吧?家长C: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了一点自然拼读,现在上一年级又开始学拼音,经常把两个搞混了,看来我还是不应该太早让孩子学英文,搞得中文也没学好。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信息学竞赛还值得参加吗?

写在前面2022年互联网行业的底色是灰色,受到疫情和经济周期的共同挤压,从年初开始,各互联网大厂先后裁员,百度、快手、滴滴、小米、腾讯、阿里、美团……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企业纷纷上榜,裁员比例6%-40%不等,还有许多企业暂时冻结了校园招聘,让应届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下半年Mata、亚马逊、Twitter、微软、苹果、英特尔等一众硅谷大厂也纷纷开始裁员。悲观情绪瞬间笼罩了家长圈,这让正在就读计算机类专业,或未来有意往相关方向发展的学生们纠结不已,计算机行业会一蹶不振吗?要及时调整个人职业路径吗?成长导师介绍陈诗峰图灵教育创始人家长A:孩子是普通大学计算机本科毕业的,毕业一年多了还没找到工作,孩子说再找不到工作他就去当服务员。我们也为他担心,问了好多在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朋友,人家都说不招人,招人也招985的高材生,现在真的后悔当初让他选了计算机专业,该怎么办?家长B:之前一直打算送孩子出国学计算机,没想到,今年互联网企业纷纷裁员,现在有点动摇了,在考虑要不要建议他换专业。家长C:孩子班上好几个成绩不错的男生都在学编程,他也很感兴趣,可是这门课程高考又不考,学了肯定会耽误课内学习。孩子的态度很坚决,我一直拿不定主意该不该让他学。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老母亲谈托福培训】掉多少坑才能让孩子奋发并自驱?

写在前面上一次的家长畅聊会上,A同学妈妈,C同学妈妈和L同学妈妈分享了对娃参加托福培训项目的心得体会。有意思的是,三位妈妈各有不同的掉坑心得:A同学妈妈自嘲自家娃碎钞10万+一年时间实现10分的提升,她说“你们来算算这成本有多高?”C同学妈妈则表示已经搭进去5万+了,两个回合下来孩子终于认清并自驱了,也看到了自己无原则宠溺的一面,她说“5万+买真相和自驱值还是不值?”L同学妈妈自称已穿越了标化考试这道关,她的观点是“如果你想要让种下的树结出果实,却努力良久都不见成效,可能要考虑是不是孩子是要在水里游才能长出鳍。”碎钞10万+“花了一年时间他提了10分”刚进入聚餐会,A同学妈妈就长叹了一口气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托福培训,我都碎钞10万+了,孩子也花了一年时间,托福才提了10分。”她担心的是,70多分的托福成绩,还有惨不忍暏的GPA绩点,以及即将到来的AP考试,她不知道孩子该如何面对国外大学申请这道坎。妈妈懊恼地说,“或许我们中考后就不该选择国际学校这条路。”她表示,在她的想象当中,以为这是一条捷径,但事实上,“这条路的难度比我之前所理解的难太多,而且碎钞程度不是国内升学可以比的。”C同学妈妈也在聚餐会上分享了自己娃托福培训路上的心得体会。在她看来,在托福培训机构的选择比较中,那个她多年以来一直不敢面对的真相,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扑面而来。她还告诉我们,自认为规划性很强的她,制定的计划总是被孩子的实际行动狠狠地推翻。第一回合妈妈计划:8年级暑假启动托福培训,多方比较假期魔鬼训练式的托福机构,包括学习时长/上课内容/复习跟进等等一系列指标。孩子态度:可以配合妈妈的计划,但不想每天在线下机构往返,更倾向于线上课。实际执行:无原则妥协孩子,托人找了上海一家很出名的托福机构,花费3万+。最后结果:线上课收效为零,没有提分。效果归因:机构方:孩子本来线上课收效肯定比线下课差,而且C同学背单词不积极,所以达不成效果。C同学妈妈:自己对孩子真实情况没有足够的认知,过于听信孩子意见,且对良心机构没有辨识力(认为机构通过测试了解孩子情况后,应当告知懒娃不适宜线上教学,而不是为了挣钱失去良知!)C同学:第一次接触托福,跟学校英语课学法完全不同,需要适应期,不喜欢背单词,对于考托福的紧迫感不强,认为是“妈妈要我学。”掉坑不可怕认识真实自己并敢于面对现实就值得C同学妈妈跟大家说,钱花了3万+,最宝贵的暑假时间也用了,一点水花都没有,问题到底在哪?A同学妈妈接着补上,我家都花10万+了,好像娃每次去上课就是去聊天,敢情我花的是心理咨询的钱么?一旁听着的L同学妈妈则把自己女儿当年的托福培训课讲成了笑话:“尽管机构是熟人还给了友情价,可孩子在课上居然花了2/3时间与老师闲聊,最后剩下20分钟上课。”作为孩子已经成功升上大学的L同学妈妈,她认为孩子出现阶段性的问题是正常的,家长要学会做动态调整。而在这个过程中,掉坑是正常的,但孩子能够在其中明白真相,了解真实的自己,理解现实并清晰自己要往哪里走,“这个坑就没白掉。”L同学妈妈说,“家长唯有不断尝试,期待量变成为质变的一天。”在她的分享中,一对儿女也都走了不少弯路,例如女儿通过长达3年的探索,才刚刚确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而儿子在入读美高,离开亲人之后也克服了依赖心理,进入奋发自驱的状态。C同学妈妈非常认同L同学妈妈的观点,并顺着她的观点分享了自家托福培训的进展。第二回合妈妈计划:9年级开学马上进入线下机构的比较,开始针对孩子的弱点进行机构咨询,询问内容包括阅读薄弱点如何定点击破/写作水平提升的关键点/听力与口语分数差距体现的听力问题点等。孩子态度:认识到错过黄金学习时段,明白线上学习收效打折的原因,因为想转美高而产生托福培训的迫切感。实际执行:母子一同进行机构咨询,最后确定某机构一对一提升,花费2万+。在读进程:执行每天背单词计划,每周上课并完成课后作业,机构动态反馈,孩子及时反馈学习感受。选择分析:机构方态度:清晰且真实告知孩子目前情况可能达成的阶段提分,并提醒是在孩子全力配合课堂及课后的可能性基础上,孩子执行打折则会影响效果。C同学妈妈判断:认为该机构真实且严谨,对孩子负责任。C同学认知:有了上一次线上课的体验,以及对自己薄弱点的清晰认知,更能辨别机构是否足够负责任,选定后也肯下功夫背单词,做作业并及时反馈。再努力托底岁月静好“也有被打破的那一天”在听了C同学妈妈两个回合托福培训的分享后,A同学妈妈认为,自己对孩子的具体学习并没有做到这么细致,“要补的功课还很多,我更像一个在后面负责给钱的妈妈,却从没询问过他的学习情况。”而在L同学妈妈看来,在跟进孩子学习时,多询问孩子过程,是了解孩子并增进亲子感情很重要的一环。作为过来人,她认为C同学妈妈做得很对,认清现实及时调整动态反馈,孩子也能从中感受到老母亲的用心。在她看来,父母始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安全感往往就在父母的具体支持中获得,这些支持并不只是“给钱”,L同学妈妈说。“所以我们要做低期待高支持型的父母是吗?”A同学妈妈接着问(她提及的是我们公号曾经推过的文章话题)。点击阅读: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的家长?△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终于把孩子送进名校门,然后呢?

写在前面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被名校录取了就算大功告成了,其实恰恰相反,对于许多留学生而言,踏出国门那一刻也是独立面对生活挑战的开始。从此他们将直面来自生活、学习、心理、经济等方面很多现实的问题,哪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打乱正常留学节奏,甚至辍学。在筹备出国留学的过程中,准留学生们需要准备的不仅仅是各种书面材料,也需要提前了解真实的国外生活、风俗文化,以及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家长A:同事的孩子成绩很好,前年录了藤校,因为疫情上了一段时间网课,后来还是决定去美国,最近同事正忙着想办法让孩子回国,听说是因为抑郁症。她孩子那么优秀,都这么不顺利,我家孩子还不如,心里隐隐有些担心。家长B:最近看了一篇报道,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超过20%,原因多种多样。出国前在哪些方面给孩子做一下心理建设,可以帮他们更好地过渡?国外大学毕业并非易事△
2022年11月17日
其他

探校 | 做【难而正确】的事,这所宝藏式学校多项创新实力担当

爱莎科学城语言学习项目与课程向上滑动阅览竞赛硕果2020年纵横杯国际学校辩论赛学校辩论队获得全国第三名。该比赛由北京青苗国际双语学校发起,共计82支来自不同国际学校、超400名学生同台竞技。△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曾经母慈子孝的生活为何在孩子准备出国留学后变得“鸡飞狗跳”?

写在前面对于那些走上国际教育路线,决定高中毕业后出国读本科的学生而言,高中三年可谓“压力山大”,为了应付国外大学的“综合全面性审核”,除了校内成绩,还要关注社团活动,学科竞赛,英语测试,兴趣类活动等,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一些责任心比较强的家长,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决策者”,当孩子的节奏和家长不一致时,家长的焦虑似乎就不可避免,甚至可能引起家庭关系紧张。我们在采访丹丹人文教育的留学导师过程中发现,理想的留学导师,可以调和这种“节奏不一致”带来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向着自己的兴趣方向发展的同时,家长也可以享受“一切尽在掌握”的惬意。导师介绍Yves中山大学金融学本科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国际事务管理硕士、管理学博士12年留学顾问从业经验家长A:孩子明年就要申请大学了,可是他坚持要学哲学,这么难就业的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为这事没少吵架。家长B:孩子上高中以后,成绩一直不稳定,每次测验完我都想知道他考得怎么样,可是一问就吵架,总这样也不是办法。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追求全球TOP教育的低龄留学家庭,他们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倾听不同教育声音真实家教案例分析剖析孩子问题根源定制动态成长方案提供个性化匹配解决方案扫码入群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什么样的学校软环境能够培养出「剑桥卓越学子」?

Kirk女士告诉我们,在为学生提供大学课程选择建议时,学校先会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并结合他们的学业成绩、面试情况、个人兴趣、技能和性格等信息,逐步帮他们建立一份合适大学的名单。举办大学招生展△
2022年11月3日
其他

孩子英语学不好,你想过是因为掉坑了吗?

参与群聊有育儿疑惑的家长可以加入湾区爸妈畅聊群,参与线上/线下教育主题分享。预约导师预约一对一导师,全面分析孩子成长现状,共同制定匹配需求的解决方案。择校选课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如何一眼发现藤校的种子学生?

写在前面要不要送孩子出国?哪个阶段送出去比较好?该去哪个国家留学?要不要找留学机构?留学机构又该怎么选?……每个家庭在决定送孩子出国留学之前,都有一连串的问题需要解答,想明白了,孩子才有勇气走出去,家长才有勇气放手。以选择哪个阶段出国为例,孩子的性格、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最终答案。千人千面,上面的一系列问题,很难用一套标准化的评测来给出答案。成长导师介绍希希老师威斯康星大学传媒、西班牙语双学位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10年美国高校招生官工作经验7年国内留学顾问工作经验点击阅读:从“端给你”到“我要争取”,留学生走出国门怎样过心态关?家长A:孩子学校几个“学霸”级别的学生留学申请时候都被美本的Top30拒了,我们都开始怀疑是不是选错了方向,美国大学录取有什么诀窍?家长B:我家孩子的成绩很一般,上985,211难度挺大的,出国留学的话,有没有机会提升一下学校层次?家长C:国内高考太“卷”了,每天不停地刷题,累得让人心疼,想让他出国,是不是需要提前了解一下国外大学的情况?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日程表排排满,就能挖掘出孩子的科学素养吗?

写在前面编程、机器人、科学实验……身边不少家长为了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身上找不到明显的兴趣点,是因为体验的太少了吗?可能恰恰相反,是因为孩子被安排得太满,他们没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真正的兴趣点独处,刚刚萌发的兴趣火苗,可能在奔波于各种培训班的路上就被磨灭了。你敢尝试给孩子留白吗?敢放手让孩子去折腾吗?或许,足够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会让孩子收获更多可能性。成长导师介绍陈诗峰图灵教育创始人家长A:我家儿子已经小学五年级了,到了小升初的关键时刻,为了简历好看一点,我们想法设法给他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可是他基本没什么兴趣,出工不出力,人坐在电脑前上网课,心早不知道飞去哪里了?为了这事,没少唠叨,亲子关系变差了很多,我自己也很纠结,该不该坚持让儿子继续尝试?家长B:我家孩子数学成绩不错,我在纠结要不要让他去学奥数?希望他未来往数学专业方向发展,就怕耽误了其他科目学习。本期嘉宾陈诗峰当年在高中是“学神”级的人物,靠自学获得全省数学奥赛第一名,入选国家集训队。在陈诗峰记忆中,自己的奥赛准备完全是凭兴趣,“能找到什么资料,就看什么。看完自己归纳总结。”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一位独立自主且从容大方的7岁孩子如何养成?

成长导师介绍Michelle娃7岁的新手妈妈,教育行业从业14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专业技能证书,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在读。家长A:我女儿今年9月份上的幼儿园。今天看到老师发过来的视频里,大家都在跟着老师唱歌,我女儿怎么都不开口,这首歌明明已经很熟了,在家里我们也经常唱,为啥一回学校就不配合呢?家长B:我们家娃刚上一年级,看到他写的字,我头都大,什么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全给你反着来写….家长C:我们家两个男娃,每天在家里都要经历各种大战,这个上学磨磨唧唧不肯刷牙,那个放学回家拖拖拉拉不好好写作业。我也想好好讲道理,但他们不听啊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选专业≠定工作,僵持不下的亲子如何“学会”放过彼此?

写在前面新一年的留学申请季已经到来,许多英美高校的第一轮早申请即将截止,那些曾经因为专业选择之争而僵持的亲子关系,也终于等来了修复的契机。家长们帮孩子选专业无非是希望他们以后过得更好,而孩子拒绝“被安排”,也是认为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未来也差不了。其实通过分享别人的成长故事,我们会发现大学专业与未来职业并没有很明确的对应关系,既然大家的目标都是未来会更好,不同的专业选择或许只是路径上的差异。嘉宾介绍Yves中山大学金融学本科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国际事务管理硕士、管理学博士12年留学顾问从业经验从法国留学回国至今,Yves一直在留学行业工作,而按照传统思路,Yves应该像他的许多同学那样成为银行行长、基金经理、企业高管……然而现实是大学专业与工作岗位间并没有严格的匹配关系,Yves留学规划的工作看似与本专业毫不相干,但他曾经接受的学术技能训练,许多都被运用在他现在的工作之中,并形成了自己的指导风格。少年学霸直到研究生阶段他才认真起来Yves是文科生,凭借全市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热门的国际金融专业,他性格外向,爱好社交,用Yves自己的话说是“玩心重”,大学期间参加的各种活动特别多,对学有余力的他而言,“整天都在玩一样,感觉混一混就毕业了”。大学期间,Yves还顺便辅修了两年法语,这一选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周宪明博士:体验和感受是孩子成长的翅膀

写在前面我们一直认为,一所学校的风格跟校长息息相关,校长的教育情怀,从业和专业背景,人格魅力,都会深深嵌入这个学校的方方面面。多次采访广州修仕倍励创校校长周宪明博士,这种感受更加明显。例如,当谈到如何善用大湾区高速发展和高科技的地域环境时,周博士激情满满,两眼发光。我们从中发现,这位材料学博士高材生尽管转行教育多年,还依然拥有极深的科技研发情怀。与此同时,作为土生土长且旅居世界多地的台湾人,周博士身上还有着非常浓郁的人文情怀。在他看来,让中华文化浸润孩子的心,将会是这些孩子们行稳致远的根基。学校创校校长周宪明密歇根州立大学材料科学博士近30年K-12国际教育工作经验曾任北京、上海民办中芯学校校长与执行校董根基培育让中华文化浸润孩子的心周博士在采访一开始就提出,为什么要把中华文化作为重要的元素嵌入广州修仕倍励的课程体系中?“因为我们深信在未来,随着中国在全球国际秩序和规则重塑中的影响力更大,中华文化将会成为国际教育生态中非常关键和独特的部分。”△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从“端给你”到“我要争取”,留学生走出国门怎样过心态关?

写在前面学生出国留学就像打怪通关,从前期准备到学成毕业,中间许多关卡都会让孩子困扰。家长通常会把注意力放在语言关、学术关、申校关……这类“硬关卡”上,而忽略了孩子内在的“心理关”。走出国门,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都是巨大的,那些在国内被家长全方位呵护的留学生们,往往会遭遇巨大的不适,甚至不得不休学或放弃留学。留学前后,学生的心理该如何调试?丹丹人文教育的希希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在公办学校一路升学,并只身出国留学的故事,相信她的经历对许多准留学生和萌新留学生都会有所帮助。嘉宾希希老师威斯康星大学传媒、西班牙语双学位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10年美国高校(宾大及原费城大学)招生官工作经验7年国内留学顾问工作经验留学兴趣也能培养还在读初中时,希希老师就表现出英语方面的天分,而那时候基本没有校外辅导机构,父母能想到的帮助她提升英语水平的方法就是“推她出去”,在不同场合都鼓励她主动与遇到的外国人聊天。而希希老师小时候获得的学习奖励,通常是去“63层”楼下的广州第一家麦当劳吃大餐,其实父母心中盘算的则是,那里是当时广州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女儿可以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要知道1990年代即便在广州这种大城市也很少看到外国面孔。△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如何让每位同学都能在校园里获得掌声与喝彩?

写在前面去年的“双减”政策是引导教育生态回归正常轨道的重要举措。但我们也知道,家长的教育焦虑是依然存在的。在采访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的时候,这位既谦卑又儒雅的校长告诉我们,任何挤占孩子休息时间让孩子超前学习的行为,实际上提高的仅仅是分数线,但真正的危害却很长久。“欠债总是要还的。失去了童年的孩子,成年后通常容易出现‘社恐’,严重的会造成长期的心理问题。”学校校长胡国胜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在胡国胜校长看来,一个人的成长是要遵循成长规律进行引导和教育的。学校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人教育和全面成长的环境。至于培优和补弱,学校的各科老师更能够从日常的教学和相处中,识别出学生的差异,所以学科教学应该由学校先扛起主体责任。但是,学校的职责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了“教”与“育”。他引述《论语.述而》中提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并指出学习最好的状态是学生求知若渴达到一定境界,老师一点拨即豁然开朗。“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且主动寻求答案,以及在关键处‘点拨’,这才是老师的作用所在。”我们想要了解的是,在英东中学,他是如何把来自不同家庭且派位进入该校的学生,培养成“有胆识且有见识”的孩子?而这所由霍英东先生亲手创办的学校,又如何让每一位学生理解和认同这位爱国爱港的慈善家独特的“英东精神”?△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设计师眼中的理想幼儿园:自由而真实

写在前面“中国有一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日本也有类似的谚语。小时候的环境会影响我们日后的成长。所以,我想问在座的大家:你们会想把孩子送进什么样的幼儿园呢?”这是日本设计师日比野拓在「一席」演讲“自由而真实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时抛出的问题。他本人做为专注于幼儿设施领域的建筑师,在20多年的幼儿园设计中不断地探索答案。他的设计作品遍及德国、荷兰、日本以及中国,两度获得美国最大建筑杂志Architizer主办的A+Award幼儿园类别的最优秀奖。我们在日比野拓将设计理念和教育理念自然融合的最新作品中找到了答案:一所“自然真实、带有一点危险性、看得见儿童”的幼儿园。今日学校:广州市南沙区湾德佛幼儿园开学时间:2022年9月学校地址:南沙区环市大道西水晶南街5号进入幼儿园的第一眼,你会看到什么?人造草坪、假山、复合木板、塑料游乐设施?传统的幼儿园设计中常见的布置,在这里都不存在。滑动查看Wonderful幼儿园图集日比野拓认为,幼儿园的主题是孩子,而不是五颜六色的装饰。他们需要的是真实的、充足的活动空间。幼儿园不是游乐园,应该是一个让人成长的场所。好的幼儿园设计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儿童成长本身来设计,让建筑与环境回归于服务儿童的功能。通过500多个遍布全球的幼儿园设计的经验总结,设计师发现“在自然中学习”、“有点危险的环境”、“不过度保护”、“不过度设计”等才是幼儿园环境所需的要素。↑日比野拓作品:日本宫崎县MRN幼托一体园↑日比野拓作品:日本熊本县Daiichi幼稚园↑日比野拓分享湾德佛幼儿园设计理念看得见四季变化的环境儿童在自然中成长湾德佛幼儿园位于风光旖旎的南沙蕉门河北岸,户外活动面积达10000m²,全部采用天然草坪。设计师将光线、绿植、土壤、水流、风和云等自然元素,融合到幼儿园的各个空间里。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光影、冷热、高低的自然变化。日比野拓第一次来到广州南沙,看到这个被海洋和绿色植物包围的环境时,决定要将这些天然的元素融进幼儿园的设计里。“大平层建筑能让自然光充分地照进中庭和房间,这样的话,室内空间会变得明亮和通风,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不需要过度依赖空调设备。”幼儿园还有一个特别的“展望台”:孩子们可以通过攀爬网登上塔楼,在最高处眺望远处的大海。日本儿童教育学者认为,儿童应该学会36种身体动作,如「跑」、「跳」、「蹲」、「抱」等,这些动作都可以在幼儿园的自然游戏空间中学习到。而「投掷、穿越、攀爬、骑行」这些活动对空间的要求更高,湾德佛幼儿园操场上的小山丘和天然草地可以为运动提供无限的可能。与常规幼儿园的班级种植角不同,园区内的植物、树木也在不同的位置自然地成长。设计师希望孩子可以在自主探索中观察到空气土壤、阳光雨水的变化,发现不同树种、花草、蔬菜等绿植生长的奥秘。充分信任孩子的教育儿童在真实中成长湾德佛幼儿园由大小不一的特色空间串联在一起,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往来奔跑、自主游戏和探索。日比野拓认为:“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接触真实的素材,比如「木材的香味、混凝土和石头的坚硬、砖块与毛织品的触感」等等。”这些真实的感官体验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而不少幼儿园的设计从成人的角度出发,为孩子创造了“过度保护”的非真实环境。不同的是,在湾德佛幼儿园有户外凹凸不平的草地和小山丘;教室内保留四方棱角的桌椅;保持一定高度的阶梯,这些都是设计师结合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特地打造的真实生活环境。“我们深信,真正好的教育,应该充分信任孩子,他们会碰壁、磕绊、跌倒、甚至可能会受伤,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自己站起来的能力。”设计师说道。除了常规的安全演习训练,湾德佛幼儿园的廖园长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另类的「儿童安全教育课程」---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危险源:+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难被模仿的多重优势!湾区新校惊艳登场

写在前面今年九月的开学季中,湾区最受瞩目的学校之一荔湾爱莎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学生。荔湾爱莎学校作为广州荔湾区政府教育事业发展重点项目,以及爱莎国际教育集团全球战略布局的重磅项目,实现多个“首次”:大湾区首个融入岭南(建筑)文化的K12学校广州西部第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的“筑以为学”校园爱莎国际教育集团首个全球优质课程融合创新学校爱莎国际教育集团首个国内国际双轨制升学和多元出口学校今日校园:荔湾爱莎学校正式开学:2022年9月学校位置:广州市荔湾区海龙街海龙路△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的家长?

写在前面9月,在学生开启新学年的同时,家长们也在同步更新孩子新学年的规划。无论是低年级的各种音体美以及科学和人文的兴趣课程,还是高年级各种利好升学的竞赛,家长们都会进行多方考察并确定方案。“追名师”,“组团拼课”,“重视在读学生和家长的评价”,“效用至上”,“孩子体验感”——从这些关键词能够看到,双减后孩子依然不变的【学习刚需】,正在倒逼家长们提升自己为孩子选课的【品鉴能力】,并同步提升自己的【亲子互动能力】。关于亲子互动,市面上的各种理论对于家长们来说已不再陌生。实际上,可直接套用于自己孩子个性化成长的指导工具,以及来自专家或同为家长的案例分享,远比理论实用。例如在此之前有家长咨询我们,孩子成绩下降,时常顶嘴和各种逆反行为的处理方式。点击阅读:家长的育儿预期不清晰,会导致什么结果?两个月后,当我们再次跟踪该案例孩子的变化时,家长非常欣喜地告诉我们:“用对了方法,结果完全是事半功倍。”现在他们一家人已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孩子的成绩也稳步提升,且亲子关系大大改善。在前不久的聚会上,有着一大群家长粉丝的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校长杨琳琳,以自己的育儿故事作为案例,让我们【秒懂】四种亲子关系模式及正确的做法。四种亲子模式在杨琳琳校长看来,亲子关系可以概括为四种组合模式:高期待高支持——这种模式中孩子可能会按家长的期待发展,但整个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投入都高,双方都会很累;高期待低支持——这种模式孩子达成期待的可能性很低,亲子关系可能更加疏离,严重者孩子会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低期待低支持——这种模式可以解读为“父母和孩子的双双躺平”,但比起【高期待低支持】的家长来说,同样低支持的“躺平模式”,对孩子的伤害则会比较低。低期待高支持——这种模式孩子最能给予父母惊喜,但也最考验父母,要学会放下,也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从大学教授到育儿专家,“自鸡”妈妈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女儿的藤校梦

写在前面“鸡娃”作为网络热词,似乎并没有因为“双减”政策落地而降温,不少家长仍为了孩子能取得好成绩、拿到各种赛事奖项,不断给孩子额外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鸡娃”真的有效吗?至少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数据证明“鸡娃”可以“逆天改命”,许多孩子长大后还是“泯然众人”。如果“鸡娃”效果不明显,那么“放养娃”的前途会不会更加暗淡?并不是!本期嘉宾张爱红(红老师)的女儿娅娅就是从小“放养”长大的,高二高三时成绩还经常倒数,吊车尾;而到了大学,娅娅的专业成绩却排名全班第一,获颁奖学金;硕士研究生更是被美国常春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女儿的成长经历精彩高亮,而在与红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红老师自己的故事更为励志,她看似“无为”对女儿不鸡,实则一直在不断“自鸡”。嘉宾介绍张爱红(红老师)副教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多个省份技能大赛裁判长,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如何从【亲子共读】开始支持孩子的个性化成长?

写在前面作为全园师生【亲子共读】和【深度阅读】的发起者,具有22年一线幼儿教育经验的儿福会幼儿园园长林玫琼认为,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亲子共读模式。她还认为,真正的个性化教育,总是来源于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家庭是个性化教育最原始的土壤。”林园长表示,特别是在亲子共读以及引导孩子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会呈现出更多的困惑,“因此我发掘了黄豆爸爸并树立为【亲子共读】的榜样。”与此同时,她也着力解决【亲子共读】中家长的具体困惑,并一步步引导家长在【亲子阅读】中与孩子共同进入【深度阅读】,还不遗余力地通过活动延展,进一步引导孩子将绘本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拓展以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实现加强孩子深度思考能力的目的。儿福会幼儿园园长林玫琼广州市儿童福利会幼儿园园长、党支部书记,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越秀区社会领域教研组组长.如何解决家长在【亲子共读】中的困惑?“实际上家长在共读中会产生很多困惑。”林园长说,例如“孩子喜欢反复阅读同一本书”到底是为什么?有些家长觉得“是不是我孩子性格很固执,让他换本书看他偏不”。也有的家长表示,“每次都让我给她念同一本书,要是漏了哪个细节,她还会提醒我说爸爸你忘记讲这段了。”林园长对此解释说,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刚好在这个阶段某一本绘本满足了孩子的内心需求,所以他们会经常想要重复读这本书。孩子可以在书里找到共同的经验,引起共鸣。“不仅仅是阅读,孩子还会经常用同一件物品,谈论同一件事或者喜欢唱同一首歌,来满足自己内心的安全感需要。”在她看来,孩子习惯了在安全感里去探索新的知识,当新知识变成熟悉的经验后,又增加了安全感,“这是孩子重复看同一本书心理的良性循环。”“在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重复性也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学习的特点。孩子通过重复地阅读来建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林园长进一步解释。树立【亲子共读】家庭榜样的意义何在?“黄豆爸爸在育儿过程中的极致用心真的值得众多父亲学习。”在林园长看来,这样的家长确实难能可贵。“因此我早早就相中他作为园里面亲子共读的‘家长范本’。”据了解,在儿福会幼儿园的“爸爸俱乐部”活动中,黄豆爸爸经常被园长邀请进行家教分享。“爸爸们太需要榜样的力量了。”在林园长看来,能够把“绘本阅读”当作大学课题进行专业的研究,应该只有黄豆爸爸能这样做了,“这确实是他对孩子成长用心陪伴的体现。”△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低龄留学,哪些素质比学习能力更重要?

写在前面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境内外人才流动受到限制,本土国际化学校或多或少都遭遇了外教缺口。出海寻找原生态的优质教育,成为许多精英家庭的备选方案。据统计,近一年倾向于低龄阶段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增加了136%。怎样的孩子适合低龄出国留学,在国外,他们会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受邀参加了必益教育组织的“BE
2022年9月1日
其他

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才会更接近幸福

写在前面现实中,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方向却各不相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不和谐”。在许多人看来,稳定、收入丰厚的“好”工作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高超而言却非如此,她辞去了令人艳羡的石化行业央企的工作,选择投身非常有挑战性,而且收入一般的特殊教育行业。这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中注定的,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高超把爱付出给特殊儿童,也从特殊儿童那里获得回馈,疗愈着自己的心灵。嘉宾介绍高超天津人,石化行业央企工作经验六年,特殊教育行业工作经验三年。原生家庭的烙印高超出生在农村家庭,有一个比自己小13岁的弟弟,父亲是一名小学后勤老师,家庭条件在当地也算是中上。可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高超没有感受到幸福,童年记忆中充满了不公平与暴力。“犯错会挨打,父母心情不好拿我做出气筒,也要挨打。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学一年级考拼音,我把‘f’写得左右颠倒了,父亲知道以后,当着那么多老师,还有同学的面,‘叮当’就把我揍一顿。”有时父亲也会后悔,会背地里偷偷抹眼泪,高超尝试去理解父亲,或许父亲从小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这就是他教育下一代的方式。弟弟出生以后,高超就很少挨打了,改为被冷落,被放养。“在13岁以后,我基本上已经很少跟我爸妈说话了。”对高超而言,父母的忽视,反而更难受更残忍。“内向、话少,情商不高”,成了原生家庭给高超留下的烙印,“工作以后我才发现自己不懂得在适合的场合说适合的话,情绪特别容易波动,别人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就会让我发脾气哭半天。情商水平就相当于一个小孩。”职场的多次碰壁虽然没有得到父母的太多关注,高超并没有自暴自弃,她依然非常努力,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从中学到大学本科的求学过程都比较顺利。大学毕业后,高超如愿进入某石化类央企工作,收入和福利都很不错,是令许多人艳羡的“好”工作。然而,高超的感受却不是这样,她内心有一直有深深的危机感,“工作了将近6年时间,我都没有机会学到扎实的技术技能,没有晋升,也没办法很好地协调与领导的关系,好像一辈子一眼就能看到头了。”那段时间,高超选择利用空余时间考取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她最初的想法很简单,“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实在不行以后可以教自家孩子。”2018年,高超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向单位负责人提出希望推迟参加夜间值班,得到的却是领导的误解与批评,高超一气之下选择了辞职。辞职后,高超曾找过一份普通幼儿园的工作,为了更好地胜任教师工作,她还报名参加了新励成的口才课程。即便如此,幼儿园老师的工作还是让她“压力山大”,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她已中度抑郁了。分析当初抑郁的原因,高超说,“正常小朋友的情感需求非常大,一个班30多个活泼的生命体,会不断地跟你互动,他会说高老师我很爱你,高老师这个我不会你能帮吗?”然而,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高超内向寡言,“让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不停地说话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相当于把我性格扭曲了,抑郁是迟早的事。”与特殊教育的结缘再次离职后,高超进入一所特殊教育幼儿园任教,身边人都疑惑,“面对正常小朋友,你都会抑郁;面对特殊儿童时,压力岂不是更大?”现实却并非如大家想象,高超不仅胜任新工作,还爱上了与特殊儿童相处,并在与特殊儿童的互动中获得心灵疗愈。“特殊儿童有些是没有语言的,不需要用语言去跟他们交流,只需要你的内心去尊重他,去理解他。跟他有情感交流,并在行动上给予帮助。”与特殊儿童相处过程中,相对简单的语言与情商需求,适得高超所求。高超班上有一名患有雷特综合征的女孩,“患雷特症的孩子比脑瘫的孩子还难带,他们的认知和运动能力不但不会进步,甚至还会慢慢倒退。”高超在女孩身上投入了更多精力,带她去做音乐律动,为她唱歌,带她去荡秋千……高超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她慢慢地开始笑了,虽然不会说话,但是每天见到我都会‘啊!啊!’地喊,每次跟我上课都特别开心。这样的特殊的孩子都可以一点点变好,我为何又不可能变好呢?上课是对特殊儿童的疗愈,同时他们也在疗愈我。”高超能够胜任特殊教育岗位,也得益于在新励成的学习,新励成让她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新励成的导师曾对高超说,“你读过大学,也不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欺负你?你为什么那么委屈?因为那些都不是适合你的道路,你应该走到自己的道路上。”这句话对高超的影响特别大,导师还说,“你愿意接受这样的自己吗?”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一群小学四年级学生如何学习理性议事?

写在前面在珠江宾馆的小凉亭里,一群即将升入四年级的小学生正与黄豆爸爸通过日常事件理解《议事规则》。“主持人,我同意XX同学的动议。”一群小朋友按顺序起立发言,谈论其中一位同学提出的动议。炎热的夏天让这群小朋友汗流浃背,但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对于这次活动主题和内容的热情。作为法学教授的黄豆爸爸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长陪伴及跟进,在征得孩子同班要好同学的家长同意后,他主动带着儿子和他班上的几名同学,组成一个探索发现身边的世界的【五羊耕读社】,他称之为“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吃喝玩乐”。在他看来,带这些小朋友游玩的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加强这些孩子对生活常识的理解,也可以增强他们对真实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为何会萌生举办【理性议事】活动的想法?活动间歇时,黄豆爸爸跟我们谈起是什么让他萌生了举办这次小活动的想法。他告诉我们,在带孩子一起去吃喝玩乐的过程中,他发现孩子们有时候会产生争议和矛盾。“我的角色主要是负责组织协调,具体的活动主题、内容和方式是由孩子们自己讨论决定的。但孩子们容易就一件事情产生不同意见,大家会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有时候还争得面红耳赤。”这时黄豆爸爸认为有必要让孩子们学会“理性议事”。他还认为,在孩子们即将升入四年级时,正处在具象思维往抽像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活动带来的体验有事半功倍之效。”在他看来,学会“理性议事”既能解决同学之间产生的不同意见,也让他们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与家长的冲突,“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的运作。”于是,他参考了《罗伯特议事规则》拟了一份【议事规则】,并设立出三个程序。“首先是【议事厅】,主要功能是讨论孩子们提出的各种议题,大家需要通过讨论形成共识。”“当达不成共识的时候,就可以进入第二个程序,【辩论会】,大家可以围绕争议问题展开辩论。”他表示,如果发生冲突,还可以设立【小法庭】,让孩子们学习“如何用规则理性和平地解决争端。”在他看来,如果要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未来公民,这些“理性沟通、优雅辩论及公正仲裁的素养,要从小就进行培养。”你也想跟孩子来一场“理性辩论”吗?关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理性议事”,可获取黄豆爸爸和孩子一起制作的《议事规则》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理性议事】的规则和步骤?第一次【理性议事】集体活动时,黄豆爸爸通过讲解【议事规则】的内容,让同学们初步明白了规则和步骤。“但还是要通过演练来掌握。”黄豆爸爸说。步聚一:如何提出动议及表决黄豆爸爸示范怎么当主持人。他首先请黄豆同学提出了一项动议,然后请同学们依次发表意见。并要求到表决阶段时,孩子们要举手表示:“主持人,我同意(不同意)XX同学的动议。”有意思的是,居然所有同学都表示同意。没有经过辩论就获得全票通过。他们的意见为什么会如此高度一致呢?我们现场采访了一些同学。A同学笑嘻嘻地跟我们说,“我跟黄豆是好朋友嘛,他的动议我肯定支持。”B同学则表示,“我有自己的想法,不过懒得说了。”C同学认为,“我没啥想法,大家都同意了,我也就同意呗。”“对于同样的‘同意’,可能每一位同学的内心想法都是不一样的。”黄豆爸爸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人的社会属性会促使他们作出原因更为复杂的决定。”在黄豆爸爸看来,关键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认知。“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处理动议,并明白设置议事规则的原因和目的。步聚二:理解为什么要辩论和仲裁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辩论的模式,他特地根据孩子们真实的日常争议,设计了两组辩论议题,内容分别为【任何时候都应该少数服从多数吗?】以及【设置小队长是否违反了平等原则?】。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辩论:“少数服从多数不一定是对的,如果多数人的想法是错误的,那就很危险了。”有同学对于【任何时候都应该少数服从多数吗?】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也有的同学认为,“动议内容本身有可能就不对的,但多数人被说服和认同了”。而对于【设置小队长是否违反了平等原则】,同学们多数认为,确实是需要有小队长来组织活动,“但他只是一个组织和代表者。”还有的同学表示,“小队长也是可以轮流当的,还可以推选,我也可以当小队长啊。”“同学们至少明白,一项正确且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决议并不取决于同意人数的多少;同学们十分清楚小队长的作用,也能提出推选和轮流担任的做法。”黄豆爸爸跟我们解释说。在他看来,孩子们现场的即兴表达,尚无法针对辩论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这两个议题都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其实具有很深的哲学意涵。为了推进讨论的深入,我已经推荐孩子们阅读两本与主题相关的儿童哲学启蒙读本,我们将会带领孩子们在阅读中展开讨论。”为什么议事主题要与日常生活相关?活动在尾声的时候,黄豆爸爸针对下一次的主题活动,提议同学们自己写出【家长和孩子角色互换】的环节和内容,我们发现,这个主题已然把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我要让爸爸妈妈做我的奥数题。”有位小男生一边在纸上写内容,一边嘿嘿地笑。还有女同学则十分愤慨,“我要让爸爸妈妈做作业,做家务,而我就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玩游戏。”在她看来,自家父母“过于专制”,还偷偷跟我们表示,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像黄豆爸爸一样,“我很羡慕黄豆同学呢。”在黄豆爸爸看来,【家长和孩子角色互换】的关键点在于让双方换位思考,孩子往往在角色互换中带有“惩罚”性质,这种类型的孩子通常家里是相对缺乏民主商量和互动沟通的。“或许这个主题本身也能引发家长和孩子的思考和做法的改变。”黄豆爸爸认真地说。效果现场便得到了验证:有一个孩子稍经引导,便将活动的目的从“让家长了解孩子是多么的悲惨”调整为“让家长和孩子相互理解对方的难处,并共同寻找改进的办法”。对于坚持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出相关议题的做法,黄豆爸爸解释说,“日常生活通常能够提供鲜活的主题,而议题取材于生活,也有利于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在以后的生活场景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并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问题。”写在最后“我还让他们共同商议并设计好队名、队徽与活动徽章。”在黄豆爸爸看来,这也是凝聚团队的一种做法,让孩子们意识到无论是团队本身,还是具体事件,“都是要按规则执行。”在我们看来,这一次小小的活动,也相当于在孩子心中种了一颗种子:可能有的孩子从此就迷上了法学专业;也有可能孩子学会了与父母的沟通和相处方式;或者有些孩子从此拥有了成为“小队长”的意识,引发出领导能力。而在黄豆爸爸看来,他的想法更为初始和朴实,“我只是希望未来社会有更多的人具备公民意识。”在他看来,只有大多数人具备公民意识,整个社会才会呈现出非暴力更替的、能够理性和稳定发展的可能性。专业团队为你剖析问题现状提供个性化匹配解决方案真实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理清成长规划路线扫码入群
2022年8月26日
其他

从一张欠条开始的留学经历

写在前面人的成长需要机遇,杨雷的职业成长机遇就开始自一张欠条。一开始,这张欠条带给他压力,也带给他动力,例如更专注于学业,更深刻的职业路径思考,以及更努力的工作。这张欠条给他的人生带来一系列改变,让他领悟到“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同时“越努力就会越幸运”,他在这种持续努力和发现的模式下,不断完善自己,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范本。嘉宾介绍杨雷(六哥)
2022年8月23日
其他

那些低龄留学并成功拿到名校Offer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做对了什么?

写在前面在此之前,我们与众多家长一样,对低龄留学的评价偏负面。“缺失父母的陪伴、难得真正独立、夫妻一方陪伴孩子出国容易造成婚姻问题……”但在必益教育的家长沙龙现场,倾听了多位家长和学生的分享,我们改变了看法,并再一次印证了那句话:“幸福的家庭总是一样的。”那些低龄留学并成功拿到名校Offer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确实可以称为“家庭教育的成功范本”。那么,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这些做对的事情,其它家长抄得了作业吗?“是她想去,不是我想要她去”近日,在必益教育的家长沙龙现场,好几位家长都这样告诉我们,“我们从来没有规划过要让孩子十来岁就远渡重洋出国留学。”几位妈妈同时表示,在孩子小学四五年级,她们不约而同地参加了必益教育组织的英国暑期夏令营。这仿佛给孩子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2018年就把孩子送去英国读初中的M妈妈表示,“孩子回来后就一直向往英国的中学,并认为那才是他心目中的学校。”在她们看来,对比父母与孩子远离会产生的情感上的不舍,孩子想要去这样的学校的强烈意愿已经“冲淡了这些不舍”。“我们愿意顺应并支持孩子的想法。”在V妈妈看来,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样子,“一家人都达成共识后,我们就开始了访校的行程,最后确定了英国的九大公学。”在这些初中阶段便送孩子就读英国中学的家长们看来,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可能是基于他们从小就接触了更宽广的世界。“在孩子更小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已环游了半个地球。”B爸爸认为,孩子从小看到的,体验到的,都会在她幼小的心里播下种子,“假以时日,这些种子就会发芽。”对此V妈妈深表赞同,“其实我们并没有设定出国或不出国,什么时候出国。但是我们会带孩子去看世界,让她自己来决定自己的未来。”在V妈妈看来,所谓的“让孩子做自己”,其前提是她大脑里输入的信息足够多和丰富。“这样才能确保她知道哪些是自己不要的,哪些是自己要的。”“可能我们给足了孩子安全感”在闲聊中我们还发现,似乎这些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和生活依赖比同龄人更少些,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具备了这么强的独立性?B爸爸的答案是他们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这位从孩子零岁起便为她创造了双语家庭环境的父亲认为,足够的陪伴和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石。“孩子安全感形成的第一关键是家庭氛围的和谐。”B爸爸认为,一对相爱的父母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在他看来,那些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孩子内心总会焦虑:是不是父母有一天会分开,是不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导致的。“而这些担心和忧虑会导致孩子内在情感的淤塞,孩子会变得不敢表达,以及想通过取悦父母让家庭稳定和谐。”“相反,关系和谐的父母则会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充盈和流动,这就是安全感的来源。”V妈妈非常认同B爸爸的说法,同时她也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孩子安全感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我与女儿一直是朋友。”V妈妈身上有着明显的少女感,脸上洋溢着热爱生活的青春气息,“我们会一起玩游戏,孩子也会介绍新款游戏让我玩。”同时,她也表示从没感受到女儿远在英国,“我们经常通话,疫情前我每年会飞六七次去看她,每次陪她几天。”在她看来,孩子去了英国,就跟在国内某中学住校的感觉一样。独立性和自主性“是自然形成的”在这些爸爸妈妈们看来,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我的英语并不好,根本无法帮助她与学校老师沟通,而且这本来就是她自己的事。”V妈妈笑着表示,从初中到高中升学,包括高中的选科,再到大学和专业的申请,女儿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据了解,13岁就出国的V同学是一位学习高手,4科A*的Alevel成绩的她刚刚喜获牛津大学的Offer,准备9月份入读该校工程学专业。而同样13岁出国,9月份即将升入高中的B同学,则是一位目标感强,擅长时间管理的女生,爱好也十分广泛。据称,B同学对于高中阶段的选科,没有选择扬长避短,而是基于喜欢而选。“我选的都是我喜欢的科目,无法取舍啊。”在她看来,基于喜欢会产生更多的动力去探索未知和挑战困难,“我很享受这个过程。”B同学妈妈认为,她和爸爸并没有刻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对于国内不少家庭会选择让孩子在暑期报读一些“军事化管理”的所谓“吃苦”课程,妈妈认为这种刻意而为的作法并不可取。相反,妈妈则采取了从3岁开始带孩子滑雪的做法,“3岁到10岁,我们在7年里从无间断,因为孩子喜欢。”后来B同学还喜欢上跟爸爸一起去草原骑马,“连续三个暑假,我们每个暑假都会去1周时间。”这些家长对于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如何“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诠释是,跟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陪他一起共同挑战困难,“这个过程本身,孩子会收获满满的体验感。”当孩子在“喜欢+挑战”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他会主动地寻找下一个喜欢的项目,包括学科的学习。写在最后正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这些家庭版本也一样:父母关系和谐,并拥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爱在这样的家庭中畅通地流动。正确的爱不但能够滋养孩子,还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面对外界的变化,让孩子具备强大的内心力量挑战不确定的未来。“让孩子做自己”这句话,在这样的父母看来,前提是让他拥有足够的信息量、视野和判断力。在这样的模式下,他们的孩子会自然生出真正的独立自主能力,并不需要刻意培养。孩子是让父母完善自己的天使。能抄好“幸福家庭版本”作业的父母,通常拥有很强的自我认知,并能够处理好关系的边界。
2022年8月22日
其他

金融才女养成记

写在前面人生总是充满了未知,不期而至的机遇,总会伴随着人生抉择,每次选择都可能通向不同的未来。面对机遇,选择留在舒适区,还是勇敢地挑战未知?今天的嘉宾李婷小时候是在“舒适区”长大的乖乖女,偶然的求学机遇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让她开启了迎向未知,“通关升级”的自我挑战之路。如今,她已是每天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的金融才女。她的人生历程都有哪些机遇,她又经历了怎样的决策过程?相信李婷的故事会让我们在面对未知时多一份笃定。嘉宾介绍李婷深圳资本市场90后代表,新励成深圳卓越会会长。生命的绽放践行者,信奉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求学路上的“小意外”李婷的老家在甘肃张掖,家境殷实,自小到大学毕业,她几乎都不需要为学习之外的事情操心。按照家人的设想,李婷大学毕业之后,会按部就班地找一份公务员或国企的工作,继续稳定舒适的生活。但成长之路终不是一帆风顺,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就出现了“小意外”:本科毕业时她报考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最后因总成绩差了零点几分没有被录取。“我不准备再耗费时间重新考或者调剂到其他专业”,李婷还在犹豫未来何去何从时,一位在澳门科技大学读书的师兄帮她推荐了导师。此前一心只想“拥抱”金融中心上海的李婷,就这样机缘巧合地迈进了澳门科技大学的校门。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北人,李婷最初很不适应澳门,“感觉澳门的气候是真的很不舒服,而且饮食几乎不能接受。刚刚到澳门一个月,我就有点不太想上学了。”家教学生“帮我打开思维之门”在父亲“多待几个月试试”的提议下,李婷认为自己需要学会融入新环境。她告诉我们,刚开始踏出适应新生活的第一步,“开始第一份家教工作时,我居然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那学到了很多。”李婷告诉我们,她与自己的学生聊起中美贸易战时,小朋友的反应让她大吃一惊:“他会分析这个问题对于中国是怎样,对于美国是怎样,对于世界又是怎样。”对于这个能够从国际和中立的立场来分析问题的学生,李婷认为对她触动很大。“提到特朗普,他还能非常有礼貌地称呼为特朗普爷爷。”对于长期生活在甘肃的李婷来说,虽然大学期间也去过上海和南京等城市学习或旅游,“但是我的整个思维还是非常保守固化的,没有从更大的视角辩证地看待一些问题。”她表示自从那次对话之后,“我开始慢慢学会多省份、多国度,从国际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婷打开了思维之门,不仅让李婷逐渐适应澳门社会,也让她发现了探索未知的乐趣,“我试着更积极主动地去不同地方看一看,主动去跟以前不太愿意打交道的人交往,去了解以前不太愿意了解的领域。”走上“不断学习和挑战”之路李婷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澳门的央企从事财务工作,但是,在工作半年后,李婷果断选择裸辞。李婷认为,自己在到澳门读书之前,生活一直都是非常“确定”的,“如果继续留在银行,我的职业路径会非常清晰,只要交给时间,在相应的时间你就会到相应的职位,属于那种可明确轨迹的工作。”“但是对于已经爱上追求自由的我来说,在银行工作还是有一定的束缚感”,在澳门的求学经历让李婷认为,人生好像应该有点不一样的感觉,她开始喜欢追求一些不确定的东西,并爱上了由此带来的小惊喜。于是,她选择了更多不确定性、更多机会和挑战的深圳,开始在股权融资这一全新领域打拼。李婷也坦言,新的工作岗位需要得到各个部门和子公司的支持以获得资源,“这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我意识到自己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经过多方对比,李婷选择报名参加了新励成的口才课程,提升自己的口才演讲能力。带来更多惊喜的“综合能力提升学习”“通过学习,我的认知逐渐打开,我逐渐意识到新励成教授的不仅仅是技巧、方法,更希望大家能提供学习变得自信,成为一个热爱生活,追求梦想,有信仰,有温度的人。”在新励成,李婷还参与组建了名为“从爱出发,拯救世界”的微信群,每天都用视频的形式分享生活,分享学习。“最初,我的关注点在于是否能够准时打卡?是否有进步?久而久之,我开始关心:我的小伙伴们是否有打卡?他们是否有进步?那个瞬间我意识到,原来我竟然可以这么温暖,可以全然的爱自己,也同样爱身边的每一位小伙伴。”在深圳工作两年后,熟悉了股权融资的操作的李婷开始思考她的下一个目标。李婷介绍说,在梳理简历后,她主动考取了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董秘资格证。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短板。李婷现在的职位是证券事务经理,负责公司信息披露,同时负责部分投资者关系工作。在成长学习中让她意识到,“尊重投资者,敬畏投资者,保护投资者的核心在于“想投资者之所想,虑投资者之所忧,解投资者之所难”。只有这样做,公司才能真正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让投资者看到公司的价值。”写在最后采访尾声,我们了解到,李婷已经有了下一个目标。她说,未来上市公司需要建立完整的IR体系,及时准确的将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投资人,形成一套良好的线上线下IR生态环境。“希望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赋能更多投资者如何理智的判断企业的价值,使得企业与投资者的关系更加融洽。”回首求学路上的“小意外”,李婷认为,人生路上最让人兴奋的永远是未知和不确定,这意味着自己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从小学生中立思维的启发、工作的变动和挑战,特别是在新励成学习时整体综合能力提升,学会从全局看问题,以及付出和帮助他人中获得的快乐,“这似乎让我打开了全新的人生视域。”在李婷看来,“这种收获让自己拥有点-面-体-网的思维模式,并明白持久和更具满足感的快乐来源于付出和创造。”在她看来,这是一种生命的全新绽放。专业团队为你剖析问题现状提供个性化匹配解决方案真实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理清成长规划路线扫码入群
2022年8月16日
其他

与追求最优质教育的精英家庭共同成长

写在前面对于那些追求最顶端教育的湾区家长来说,认同爱莎科学城的培育理念的同时,也需要在校长的观点中寻找相同的教育观点。从观点认同到学校探访,再到执行层面的仔细考察,这些擅长做SWOT分析的家长们,他们就是这样通过一步步的确认,从而成为爱莎科学城的家长。所以,在采访爱莎科学城校长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从这位具有丰富国际教育领域经验的校长的对话中,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并期待获得更多不同于过往的答案。学校校长Mr.
2022年8月15日
其他

这对准父母如何把日常的争吵变成“科学吵架”?

写在前面家庭中,夫妻间要讲道理吗?当然可以讲,但代价很可能是二人经常性的争吵。如果吵架变成了“日常”,不仅坏了心情,也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Annabelle和她的丈夫就是这样一对欢喜冤家,二人相恋相伴至今7年,吵架拌嘴几乎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起因往往就是要在生活琐事上争个是非对错。有的夫妻就这样吵吵闹闹过了一辈子,但这种生活不是Annabelle想要的。她软磨硬泡地拉上丈夫一起学习夫妻如何相处,虽然现在二人仍然会争吵,但是他们已经懂得如何尽快化解矛盾结束争吵。Annabelle笑称他们学会了“科学吵架”,家庭关系自然日益和睦。嘉宾介绍Annabelle自由职业者,创业中;应用心理学本科在读;新励成卓越学员。发现“争吵”解决不了问题回忆起2020年之前的生活,Annabelle感叹:“说了大家可能不相信,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快活不下去了。家庭关系压抑得我想逃离这个世界。”Annabelle的家乡是江苏扬州,她长相秀美,很有亲和力,“在外工作学习时,不论老人孩子,都是人见人爱,没有人会不喜欢我。”那时候的她积极乐观,充满了自信。2016年,Annabelle遇到了自己的男朋友,两人相约共同创业。于是他们迎来了每天忙得团团转,一年365天基本无法休息的创业时光。“长期处在巨大压力之下,人的情绪会变差。”Annabelle说,那时候往往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引发争吵。“父母给了压力会吵,工作压力大了也会吵,有时候为了解决问题会吵,问题解决不了也吵,因为可以用吵架把问题掩盖过去。”在Annabelle看来,那时候吵架真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一段时间后,Annabelle发现,“争吵”不但没有办法让两个人缓解压力和达成共识,反而让双方更加固执己见,结果是“两个人的关系在远离。”改变从寻求帮助开始Annabelle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天生外向的她善于寻求帮助,当她意识到两人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便开始尝试能够通过心理咨询师获得指引。“那时候我们一争吵,我就会去找咨询师。”一段时间之后她开始发现,自己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了,“我变得非常依赖咨询师。”Annabelle意识到,必须换种方式改变自己,“或许是扩大交际圈,交一些正能量的朋友能够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在网上搜了各种学习班后,新励成的口才学习班吸引了Annabelle。本着试试看的心态,她一个人驱车27公里去试听,并与培训师进行简短的交流。“交谈过程中,我感觉到有某一刻自己内心被戳中了。”Annabelle说,她发现老师知道她的问题出在哪里,还知道该怎样去解决。当“争吵时间”置换成“学习时间”“没来新励成之前,我每天24小时是:睡觉,吃饭,工作,吵架。来了新励成之后多了学习时间,而且慢慢地把吵架时间置换成了学习时间。”《亲密关系科学》是Annabelle在新励成学习的第二门课,“这门课程打破了我的许多认知。“原来男性和女性是完全不同的生物;原来爱也是有方式的,错误的表达爱反而是一种伤害;原来夫妻也需要学习了才能成为合格的伴侣;原来父母也是需要学习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在学习的过程中,Annabelle还学会了如何理解父母,也学会了夫妻之间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如,生气的时候,要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针锋相对。”于是,Annabelle尝试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背下来,用来解决自己的家庭问题。“一开始真的很难,道理懂,却没法灵活运用。往往情绪一激动,反应速度没有那么快,又回到之前的思维模式。”共学产生的巨大力量但是,Annabelle并非是轻言放弃的人,她铁了心要改变现状。经过半年的软磨硬泡,她终于把自己丈夫带到了亲密关系的课堂。“他一开始是不情愿去学习的,但慢慢的也发现自己有很多的认知误区。”Annabelle说,似乎丈夫一下子就成为勤奋认真的学员了。但她也表示,原生家庭的模式导致的固有认知更为顽固的丈夫,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上课没坚持几天,两个又进入争吵的模式。”真正的转机出现在大约半年之后,Annabelle发现,“我们吵架会把时间缩短,会很快回头。吵架时也会明确告诉对方,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不扩大矛盾。通过学习,夫妻二人已经可以提前预知“争吵”的到来,他们会选择直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心意,“我现在很生气,你的某句话,某个举动伤害到了我”。写在最后在新励成的学习经历让Annabelle夫妻二人有了新的共同话题,也更能理解对方。“我们现在更加坚定地相信两人能够共同携手走向未来。”她表示,现在她和丈夫正在积极备孕,并相信他们的下一代会在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热爱学习的Annabelle还报读了网络课程,她为自己定的人生规划是,学习与工作并驱,家庭与事业共建。在她看来,“遇到问题敢于直面且下决心解决的人,始终都会是人生的赢家。”就像她的这一段人生小插曲一样,经历过了,也会变得更加坚强。而且她也认为,共学的力量非常强大。“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两个人愿意直面问题,共同成长。”所以,她更加坚信,学习不停歇,永远在路上。专业团队为你剖析问题现状提供个性化匹配解决方案真实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理清成长规划路线扫码入群
2022年8月9日
其他

家长的育儿预期不清晰,会导致什么结果?

写在前面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宁宁,突然一改以前的乖乖女形象,不愿意做作业,并开始与妈妈顶嘴。妈妈来咨询时,一再强调“我并不是想培养学霸。”我们了解到,宁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疫情期间的“放飞”,这位聪明的孩子在与父母“各种过招”中发现,“少做作业似乎也没什么大碍。”宁宁妈意识到,原来孩子在某个阶段形成的态度和习惯如果没有及时纠正,会导致成绩下降;如果任由孩子放飞一段时间,往往事态的变化会击穿家长的预期。也就是说,妈妈的这句“不想培养学霸”,背后藏着深层的育儿预期,以及掩盖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家长预期的“表和里”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一再询问家长,所谓的“不想培养学霸”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对孩子没有要求,快乐成长就好?还是实际上“非学霸”的概念是有底线要求的?在我们的不断询问下,家长厘清了自己的“不想培养学霸”的预期,是指不一定要上名校,但至少要能考上大学。于是,当预期的“里”是至少要考上大学,那么当孩子成绩下滑,甚至收到老师警告时,家长就会陷入“我的孩子会不会考不上大学”的恐惧中。我们再次深挖时发现,在育儿预期背后,家长“不想培养学霸”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想借此合理化自己没有做到“学习成长的路径设定和执行跟进”,也即是说,家长在掩饰自己的懒惰。当认识到自己预期的“表和里”时,家长也终于意识到,由于缺乏预期管理,她在孩子学习成长的路径确定和执行跟进上,并没有详细的方案。育儿路上,“适当的路径设定和执行跟进”是必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家长既要陪伴成长,也要充当教练,这些用心陪伴的场景,将会成为孩子长大后满满的爱的回忆。路径制定和执行分工在妈妈的描述中,我们发现宁宁是一位自主意识强,热情且乐于助人,酷爱运动,有潜在领导力的孩子。宁宁还是一位“小大人”,很擅长观言察色,语言逻辑性强且表达有条理,“常常反驳我到无言以对。”妈妈无奈地说。针对这样的小孩,她该如何细化学习成长的规划及路径制定?以及如何安排执行分工?我们给妈妈的建议第一步是,让孩子清晰“应该做”和“喜欢做”。并要清晰地告知孩子,应该做的部分是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要完成的责任,与喜欢无关。”与此同时,妈妈要让孩子厘清“应该做”的概念和背后的意义。“例如,能够将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的人,代表个人拥有非常强的自控和自驱力,这样的人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成功。”建议的第二步是针对“应该做”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以及时间安排。先做“应该做”的,再做“喜欢做”的。当妈妈无法跟进“应该做”的作业时间,也可由相应的家教或托管代替,但家长也需要与家教或托管进行细致的沟通,了解清楚学习进度及完成情况,以便进行奖罚。同时还要针对“应该做”和“喜欢做”进行评估并设定相应的奖励。奖励的设定可以由易及难,逐步提升奖励级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自主意识强且具有领导力潜质的孩子来说,“应该做”赋与的成就动机是正确的引导方式。它能够使孩子感受到“努力带来的成就感”,而这种“持续优秀”能更好地激发这些孩子的领导力,并强化其责任感。效果反馈及阶段性评估成长规划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设定实施的路径并全力执行。在我们看来,这种“项目式管理”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反馈和评估。在咨询的过程中,宁宁妈认识到,她需要每天与孩子进行当天的复盘。于是,在我们通过深入探讨,形成了如下的具体做法:1.询问“应该做”的收获或存在的困难(了解孩子的理解力水平,作为下一步提升方案的前期调研);2.询问“喜欢做”的收获和可以挑战的是什么(深入了解喜欢的心理动因,孩子的认知水平,作为下一步提升方案的前期调研);3.了解当天在学校中遇到的人与事有没有让她开心或不开心(疏解情绪,助力孩子自我认知,形成自我情绪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逐步实现了与孩子建立深层沟通的可能性,也让孩子形成对家长的信赖。同时需要谨记两点,一是家长要做好自我管理成为孩子的榜样,这能够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力量;二是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是与孩子建立信任的基石。阶段性的效果反馈和评估可以设定两周或三周作为一个周期,并与孩子设定好进行评估的具体时段,可以用相应的仪式体现家长的足够重视,让孩子认识到这个反馈和评估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梳理进步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改进的空间或可以挑战的尝试,与孩子共同探讨并共同制定下一个目标。例如,可以设立三个图表,代表成就线/兴趣线/情绪管理线,设定横轴和纵轴的内容及相应的值,每次与孩子共同绘制,让她清楚“什么叫成就,成就是否有多种定义”,并通过图表清楚努力与成就的关联度,兴趣与成就的关联度,情绪与成就的关联度等等。写在最后我们认为,要做“不焦虑的家长”,唯一且可行的方式就是行动起来。家长做好育儿预期管理解决的是自己的事,这一步最重要是理解自己的预期中潜藏的真实意图。对于实施路径及执行分工部分,实际上一部分家长不一定能够做到位,而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家长,收获的肯定也是一个目标感和执行力“双强”的孩子。对于能进行到效果反馈和阶段性评估这一步的家长,他们也是真正能够实现与孩子建立信任,共同成长的一类家长。这种模式下成长的孩子,通常也是自我管理能力最强的孩子,更关键的是,这样的父母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包容/可信任,这种关系的强韧度也让孩子能够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力量,更好地面对自己的未来。专业团队为你剖析问题现状提供个性化匹配解决方案真实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理清成长规划路线扫码入群
2022年8月8日
其他

“私人定制式”亲子共读能够产生什么样不可思议的力量?

写在前面不少家长苦恼于家有不爱阅读的孩子。晨晨妈就很无奈,尽管学校每年寒暑假都会给出“推荐阅读书单”,但是“书买回家了,孩子却从不启封。”在本期采访的“别人家的父母”黄豆爸爸看来,这些家长应该是错过了亲子阅读的最佳时期。关于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如何培养?何时培养?亲子阅读如何进行?如何为幼儿期的孩子选择合适的绘本?本期的采访中,黄豆爸爸以陪伴自己儿子进行亲子共读为例,进行了细致的分享。嘉宾介绍黄豆爸爸法学博士,副教授,亲子深度共学研究者与实践者。大学教授秒变幼儿“教师”对于为何会在孩子幼儿阶段就开始“私人定制式的深度阅读模式”,黄豆爸爸告诉我们,这与他在大学主讲的一门研究生必修课的任教感受有关。黄豆爸爸说,他在讲授“经典名著导读”课程时,发现“学生们深度阅读能力之欠缺让人震惊”。他表示,传统的教育模式与“信息爆炸”导致大学生们更倾向于应试性、碎片化和快餐式阅读,而不愿意整本书深度阅读,他发现,“多数学生不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黄豆爸爸讲解绘本故事黄豆爸爸认为,这是基础教育的缺陷长期累积的结果。意识到这一点后,黄豆爸爸主张,从人生的第一次“阅读”开始,就应当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当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从幼儿阶段便开始试验“儿童深度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2022年8月5日
其他

进入这样的学校工作,你想几点下班?

写在前面麦肯锡在关于“未来工作”的报告中提到,到2030年,随着数字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全球约14%的劳动力可能面临转型。人才的期望正在转变,他们正在考虑以更灵活自由的方式开启职业生涯。而学校作为一种知识组织,担负着知识的创作、加工、传播等社会职能。创新学校中的人才决定了教育理念能否落地执行。和传统学校的直线制组织结构模式不同,创新学校的平台型组织将自己变成提供资源支持的平台,赋予教师人才相当的自主权、决策权,使其能够通过灵活的项目组织各类教学资源,形成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越来越多“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的创新教育项目受到全球家长的关注。比如最先提出PBL理念(项目制学习)的美国学校High
2022年8月3日
其他

不想“躺平”?怎样才能站起来?

写在前面最近,“小镇做题家”一词又火了起来,虽然他们机械重复的学习方法被人们诟病,但不可否认,在高考这一人生转折点,他们把握住了改变命运的契机,是成功的。其实,“做题家”只是人群中的少数,现实中,多数人家境普通,成绩一般,能力平平,大学毕业只能做着一份不起眼的工作。许多普通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希望改变,却不知出路在哪里;在无奈与压抑中,有人最终被迫选择“躺平”。我们今天的主角陈许柯就是这样一位“普通”青年,刚步入职场三年,曾经她也处于迷茫与挣扎中,也曾“躺平”过。从“躺平”到重新站起来,她经历了什么?她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嘉宾介绍陈许柯河南人,25岁2021年10月独自赴北京工作至今;2022年1月开始新励成口才课程学习;2022年4月开设个人公众号“思维的力量V”;2022年7月成为北京天卓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不断的重复,是你想要的工作吗?许多在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都可以从陈许柯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一所普通的“三非”大学毕业,专业是大众化的“会计学”,在职场竞争中平平无奇,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自大学实习开始,陈许柯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从事的都是公司中最基层的“文员”工作,从最初的“资料员”到后来的“跟单员”,不仅收入不高,更看不到未来的出路。△
2022年8月2日
其他

那些注重兴趣拓展的家长们会给孩子做怎样的长线规划?

写在前面“爱莎国际学苑是提供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估以及支持的专业平台。”Tom校长采访一开始就这样定义爱莎国际学苑(下称学苑)。在学苑,多种多样的素质类课程致力于实现学生更好的个性发展。更重要的是,学苑不仅服务爱莎集团旗下的学校,还服务集团外部的学生及家长。目前,这个“立足于教育未来发展和家长需求”的学习平台正在快速生长:兴趣类课程、组建校级队伍、个性化辅导、竞赛支持、升学指导、营地、社会公益等……为什么这个平台能够在短短的两年间便快速壮大?Tom校长认为,这与学苑设立时就定位清晰的三大“特性”紧密相关。嘉宾介绍Tom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生命的精彩在于不断成长

写在前面成长,既是年轻的生命在进化和创造;也是成年人在不同阶段的突破和进阶;最终还是一场家长与孩子的彼此成就。通过各种真实成长故事的分享,或许能够引发思考: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是否一直在朝着成长的方向奔跑?并借此让更多人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改变,成就更丰富的人生。成长,是年轻的生命在“自我进化”成长这个话题,似乎到了00后这一代,就成了“进化”。有很多家长告诉我们,自己几十年人生领悟出的道理,自家的00后孩子,好像是秒懂的。为什么呢?我们认为是时代变了。这些孩子,他们生下来就活在信息过载的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解读能力也远胜于父母一代。此外,他们还活在“全球同此时”的状态中:A同学升到美高,在微信或视频里依然与国内的好友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我们只是空间距离,没有心理距离”,某国际学校的九年级学生这样告诉我们。那些稍微年长几岁的大学生,他们对于成长命题的理解和行动会更加具体。例如在华农读研究生的某同学告诉我们,她就是因为袁隆平而选择了农业,尽管跟农业打交道会风吹日晒雨淋,但袁爷爷的精神一直在鼓舞她不断地努力向前。再如某211大学的大三女生表示,从大山出来的她,一直被大山的节律、四季、果实、民风滋养着,以至于她想回到大山,回馈那些滋养:回去带她曾经支教的大山里的孩子。还有,选错专业导致体验了一段时间快递小哥生活的大学男生,从毕业后的职场生涯中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感恩和回馈的重要性,也更加理解父母的不易。而那些学成归国的年轻人,他们的成长定义里则明显带有“变得更好”和“创造”的使命感。例如,悉尼大学电影专业毕业回国的95后广州小帅哥,在成功运营过60万粉丝的微博后,选择再进校园修博士学位,因为“内心的电影创作梦一直在召唤我”,他这样说。再例如,MIT毕业的华附学神辞去麦肯锡的高薪工作回国投身教育,仅仅是一份想为国内教育事业付出的初心,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她选择到哈佛教育学院继续深造。高中生,大学生,学成归国的社会新鲜人,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成长的新旋律:从兴趣到专业,从个人责任到社会责任,从努力向上到持续创新。成长是成年人在生命不同阶段的自我突破“40岁死,80岁埋。”这句骇人听闻的话揭露了一个没有成长能力的生命的悲哀。是的,作为成年人,如果自己都停止成长了,如何能够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生命的能量及向上的动力。要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是从父母身上习得生命成长的课程。时代抛弃一个人,是从来都不需要打招呼的。而在充满多极多元且不确定的未来,作为已为人父母的成年人,要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中拥有确定的能力?唯有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于是,我们看到,有很多的成年人走进指向内心成长的课堂里,希望通过课程老师以及更多同龄人的分享,获得成长的指引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指向。许多成年人在不断地修炼更多的技能充实自己的“百宝箱”,也希望能够像年轻人一样,多一些斜杠,多一种能力。我们还看到,对于那些永立潮头的引领者来说,他们的内在成长除了创造的动力以外,还有更大的格局导向:指向生生不息的接力和发扬。例如,地产营销人在学习了某个关于生命成长的课程后,转身创立了某生活品牌,初衷是想让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能够在职业生涯里有一个实践的机会:“看到一个品牌的诞生。”例如,工作32年的资深校长不断强调自己是教育界的新兵,因为她认为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教育是一个有着足够丰富的内涵可以挖掘和生长合成的行业,要抱有敬畏。再例如,某翻译达人、人工智能博士、英语文学博士多标签专家,心心念念的是如何在有生之年做出一款高效学习的产品,帮助更多的孩子善用自己的大脑,实现真正的人机高效互动。还有,创立某照明品牌并成功上市的某企业创始人,跟我们说为什么要买下国外一个收藏家的照明历史馆,因为“想要感召更多的年轻人进入照明行业继续创造。”在他的认知里,成长还意味着新一代人的传承和发扬创造,他只是生生不息接力棒中的一环。创造,接力,新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那些优秀的人生范本总是指向这三个关键词。而总是这些优秀的范本,最不在乎自身的标签和拥有的多少,因为他们的生命,就是为成长和创造而来。也正是因为这些成年人的不断努力和不断学习,才成就了自己,也不断鼓舞着年轻的一代。成长最终是一场父母与孩子的彼此成就在家庭成员之间,我们发现,成年人和年轻人的各自成长,会发展成父母与孩子的彼此成就,并形成生命成长的双向奔赴。在“别人家的父母”的真实故事中,这一届父母越来越明白要让孩子做自己,而他们在给孩子提供更多成长支持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所以,我们经常从父母口中听到这样的字眼:“可能性”、“欣赏”、“自豪”、“向孩子学习”、“自身也要努力”。例如,喜提双学霸的妈妈会说孩子是她生命的贵人,孩子的到来和孩子的努力让她认识到自己还要更加努力奔跑,成为孩子的榜样。结果是她与孩子都在成长,而且建立了双向奔赴的爱的桥梁。例如,初一小学霸的爸爸会认为,当孩子需要更丰富的滋养时,如何提供更多的支持,于是他会选择去报读关于自己成长的课程,“当自己成长了,也知道该如何支持孩子成长。”在他看来,生命成长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再例如,G9艺术女生的爸爸认为自己从投资人转身创业,实际上更有利于激励孩子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当孩子看到爸爸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创造,她也会努力去探索自己的使命。”还有,一对理工父母共同构建出一个喜获罗德岛设计学院Offer的艺术娃的家庭土壤,在我们惊叹不可思议的同时,孩子的妈妈说的是:“因为相信,所以看到。”她相信她的孩子就是可造之才,也相信她的孩子会出类拔萃。因为,他们也是一对努力在奔跑和成长的父母。是的,我们看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已经成年的父母还在努力成长,能够充分与孩子沟通,支持孩子成就自己。我们希望,这样的画面越来越多,而我们也相信,这才是教育生态正向生长的模式。综上,致生命的成长,生态的蓬勃,社会的进化。扫码添加助教老师,了解更多活动信息
2022年7月25日
其他

什么样的老师才会被称为「Teaching Artist」?

写在前面TED演讲中有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讨论:Teaching
2022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