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的育儿预期不清晰,会导致什么结果?

EDUTalk EDUTalk 2023-06-10

写在前面


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宁宁,突然一改以前的乖乖女形象,不愿意做作业,并开始与妈妈顶嘴。


妈妈来咨询时,一再强调“我并不是想培养学霸。”


我们了解到,宁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疫情期间的“放飞”,这位聪明的孩子在与父母“各种过招”中发现,“少做作业似乎也没什么大碍。”


宁宁妈意识到,原来孩子在某个阶段形成的态度和习惯如果没有及时纠正,会导致成绩下降;如果任由孩子放飞一段时间,往往事态的变化会击穿家长的预期。


也就是说,妈妈的这句“不想培养学霸”,背后藏着深层的育儿预期,以及掩盖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家长预期的“表和里”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一再询问家长,所谓的“不想培养学霸”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对孩子没有要求,快乐成长就好?还是实际上“非学霸”的概念是有底线要求的?


在我们的不断询问下,家长厘清了自己的“不想培养学霸”的预期,是指不一定要上名校,但至少要能考上大学。


于是,当预期的“里”是至少要考上大学,那么当孩子成绩下滑,甚至收到老师警告时,家长就会陷入“我的孩子会不会考不上大学”的恐惧中。



我们再次深挖时发现,在育儿预期背后,家长“不想培养学霸”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想借此合理化自己没有做到“学习成长的路径设定和执行跟进”,也即是说,家长在掩饰自己的懒惰。



当认识到自己预期的“表和里”时,家长也终于意识到,由于缺乏预期管理,她在孩子学习成长的路径确定和执行跟进上,并没有详细的方案。


育儿路上,“适当的路径设定和执行跟进”是必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家长既要陪伴成长,也要充当教练,这些用心陪伴的场景,将会成为孩子长大后满满的爱的回忆。




路径制定和执行分工


在妈妈的描述中,我们发现宁宁是一位自主意识强,热情且乐于助人,酷爱运动,有潜在领导力的孩子。


宁宁还是一位“小大人”,很擅长观言察色,语言逻辑性强且表达有条理,“常常反驳我到无言以对。”妈妈无奈地说。



针对这样的小孩,她该如何细化学习成长的规划及路径制定?以及如何安排执行分工?


我们给妈妈的建议第一步是,让孩子清晰“应该做”和“喜欢做”。并要清晰地告知孩子,应该做的部分是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要完成的责任,与喜欢无关。”


与此同时,妈妈要让孩子厘清“应该做”的概念和背后的意义。“例如,能够将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的人,代表个人拥有非常强的自控和自驱力,这样的人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成功。”



建议的第二步是针对“应该做”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以及时间安排。先做“应该做”的,再做“喜欢做”的。


当妈妈无法跟进“应该做”的作业时间,也可由相应的家教或托管代替,但家长也需要与家教或托管进行细致的沟通,了解清楚学习进度及完成情况,以便进行奖罚。



同时还要针对“应该做”和“喜欢做”进行评估并设定相应的奖励。奖励的设定可以由易及难,逐步提升奖励级别。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自主意识强且具有领导力潜质的孩子来说,“应该做”赋与的成就动机是正确的引导方式。


它能够使孩子感受到“努力带来的成就感”,而这种“持续优秀”能更好地激发这些孩子的领导力,并强化其责任感。




效果反馈及阶段性评估


成长规划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设定实施的路径并全力执行。在我们看来,这种“项目式管理”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反馈和评估。


在咨询的过程中,宁宁妈认识到,她需要每天与孩子进行当天的复盘。于是,在我们通过深入探讨,形成了如下的具体做法:



1.询问“应该做”的收获或存在的困难(了解孩子的理解力水平,作为下一步提升方案的前期调研);


2.询问“喜欢做”的收获和可以挑战的是什么(深入了解喜欢的心理动因,孩子的认知水平,作为下一步提升方案的前期调研);


3.了解当天在学校中遇到的人与事有没有让她开心或不开心(疏解情绪,助力孩子自我认知,形成自我情绪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逐步实现了与孩子建立深层沟通的可能性,也让孩子形成对家长的信赖。


同时需要谨记两点,一是家长要做好自我管理成为孩子的榜样,这能够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力量;二是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是与孩子建立信任的基石。



阶段性的效果反馈和评估可以设定两周或三周作为一个周期,并与孩子设定好进行评估的具体时段,可以用相应的仪式体现家长的足够重视,让孩子认识到这个反馈和评估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梳理进步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改进的空间或可以挑战的尝试,与孩子共同探讨并共同制定下一个目标。


例如,可以设立三个图表,代表成就线/兴趣线/情绪管理线,设定横轴和纵轴的内容及相应的值,每次与孩子共同绘制,让她清楚“什么叫成就,成就是否有多种定义”,并通过图表清楚努力与成就的关联度,兴趣与成就的关联度,情绪与成就的关联度等等。



写在最后

我们认为,要做“不焦虑的家长”,唯一且可行的方式就是行动起来。


家长做好育儿预期管理解决的是自己的事,这一步最重要是理解自己的预期中潜藏真实意图。


对于实施路径及执行分工部分,实际上一部分家长不一定能够做到位,而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家长,收获的肯定也是一个目标感和执行力“双强”的孩子。


对于能进行到效果反馈和阶段性评估这一步的家长,他们也是真正能够实现与孩子建立信任,共同成长的一类家长。


这种模式下成长的孩子,通常也是自我管理能力最强的孩子,更关键的是,这样的父母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包容/可信任,这种关系的强韧度也让孩子能够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力量,更好地面对自己的未来。



专业团队为你剖析问题现状

提供个性化匹配解决方案

真实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理清成长规划路线

扫码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