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孩子送进名校门,然后呢?
写在前面
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被名校录取了就算大功告成了,其实恰恰相反,对于许多留学生而言,踏出国门那一刻也是独立面对生活挑战的开始。从此他们将直面来自生活、学习、心理、经济等方面很多现实的问题,哪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打乱正常留学节奏,甚至辍学。
在筹备出国留学的过程中,准留学生们需要准备的不仅仅是各种书面材料,也需要提前了解真实的国外生活、风俗文化,以及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
家长A:同事的孩子成绩很好,前年录了藤校,因为疫情上了一段时间网课,后来还是决定去美国,最近同事正忙着想办法让孩子回国,听说是因为抑郁症。她孩子那么优秀,都这么不顺利,我家孩子还不如,心里隐隐有些担心。
家长B:最近看了一篇报道,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超过20%,原因多种多样。出国前在哪些方面给孩子做一下心理建设,可以帮他们更好地过渡?
国外大学毕业并非易事
△ 牛津大学
国外的大学一般是“宽进严出”,当然,部分顶尖大学可以说是“严进严出”,孩子们成功拿到offer只是迈出了留学的第一步,跟大学顺利毕业可以说是两码事。
对远赴重洋的中国留学生而言,留学是一场严峻的挑战,若想顺利毕业,大学期间的学习压力丝毫不亚于国内高考。
美国健康追踪公司Jawbone曾发布过一份关于美国各大学校学生睡眠时间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大学排名与学生的睡眠时间成反比,排名越前,学生睡得越少,而长期睡眠不足则可能会导致出现抑郁症状。
在这份排名中,最缺觉的大学专业前三名分别是建筑学、护理学、生物化学,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5.7个小时……可见,在美国留学,毕业并非易事。
据统计,美国大学的毕业率仅在60%左右。即使是学生被高度筛选的藤校,每年也有近5%的学生无法正常毕业。
以进名校门为目标,留下了高退学率的隐患
旅美30年的教育家陈屹在《名校之路》一书中提到,入读名校的中国学生退学率超过20%。另有调查显示,中国学生退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超过50%是因为学术成绩差,另有33.47%的原因为学术不诚信。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队伍日渐庞大,留学低龄化、平民化已成趋势。一些家长竭力把孩子送进综合排名更高的大学,甚至不惜选择容易申请而非喜欢的专业、美化简历、不断刷分……这类“伪学霸”虽然基础学术成绩以及语言成绩比较好,但是创新能力、领导力等综合能力方面并不是非常突出,进入到好学校后压力会非常大,结果分分钟都可能沦落到被退学的命运。
准留学生们若想出国后快速适应国外大学生活,并顺利毕业,出国前就需要对国外大学的学习、生活模式有所了解;提前了解目标大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出国留学的三个W,需要提前想清楚
从决定出国留学的那一刻开始,准留学生们就要开始思考留学相关的三个W,Why为什么要留学,留学的目的是什么;Where去哪个国家留学;What major选择什么专业。
其实三个W的问题是紧密相关的,目前留学生出国的目的已不像人们所普遍认知的“获得更高的教育质量”或“学习国外先进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倾向于“拓展国际视野”、“丰富人生经历”。
学成后要回国就业,还是直接移民?如果目的是在国外就业或移民,那么最好选择一些条件相对宽松的国家。如果去欧洲国家留学,毕业后一般很难在当地就业。
专业的选择,对于很多准留学生而言,也是需要用很长时间来求解的问题。学生的专业要尽量建立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否则进入大学学习起来会很痛苦。
受生活圈所限,中学生很难对不同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这往往需要家长帮忙,或求助于留学导师。
另外不同国家大学的课程设计也有差异,例如美国大学大一甚至大二都进行通识教育,大学教育的中段,通过了一定的考核,才能正式进专业。所以,对专业方向不是那么确定的孩子,可以优先考虑选择美国大学,可以给自己更多的思考时间和选择余地。
国外大学不好“混”
考前突击?不存在的
△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GPA评判比标准
国外大学主要以GPA来评定学生的成绩,日常测试、出勤、作业、论文和期末考试的成绩都会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在内,其中平时表现占有很大的比重,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功夫一定要下在平时。而且老师布置的每一份作业基本都是建立在大量阅读与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基本属于全新创作,根本不存在重复性的抄抄写写。
以美国为例,高校一般都对学生有最低GPA的要求,学生的期末成绩和平均成绩如果未达到学校的最低要求(本科生GPA 2.0,研究生GPA 3.0),一般会先“留校学术观察”。但如果二次甚至三次上榜,将会直接收到由学校发出的退学通知,学生们的学籍信息在系统中会呈现“Disqualified不合格”或者“Dismissed退学”。
现在丹丹人文教育担任留学导师的Yves当年是在国内完成的金融学本科学习,后到法国交换一年,并继续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业。Yves高考时是当地市级文科状元,本科时属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他感觉自己玩着就毕业了,平时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学期末突击一下,就能获得不错的成绩。
Yves坦言,自己到法国之后才真正开始认真读书,“法国的大学并不像国内这样每学期最后一个考个试就完了,它平时有很多作业,还有很多小组课题,压力都在平时。”
博士期间,Yves要边工边读,白天上班,晚上社交,中间还要挤出时间去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打回、查资料再修改、再被打回、再查资料再修改……博士4年,一直在论文的“折磨”下,“中间曾经有点想放弃,真的太痛苦了。”
很多中国留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国外大学退学制度的严肃性,还保持着在国内的学习习惯。但是考前突击、临阵磨枪的学习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
光环褪却,机会全靠自己争取
国内外的文化差异巨大,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后,不可避免地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国内非常优秀自带“光环”的学生而言,这个转变的过程可能是痛苦的。提前对这个文化的冲击有所了解,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段时间。
丹丹人文教育的希希老师,本科在美国留学时就经历过这样一段痛苦的转型期。她到美国入学的第一个月是蜜月期,什么都新鲜,认识新同学,参加学校的各种迎新活动;第二个月开始她突然间感到巨大的落差,“当大家都步入学习正轨的时候,就没有人会在乎你是干嘛的,我为什么跟你说话,我为什么要跟你在一起,迷茫失落感一下子就冲击过来。”
“我那个时候意识到我曾经的光环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没有人在乎我是谁。我不会用微波炉,不会用洗衣机,不知道甩干机这种东西……觉得自己突然间什么都不是了,好几夜真的睡不着觉,心想我干嘛来了,为什么要放弃国内的光环跑过来?”希希老师曾经的这种失落与迷茫,相信会引起许多留学生的共鸣。
当时,希希老师向当时面试自己的学校招办主任求助,“他说,在美国你再优秀,如果自己不往外走,不去争取机会,也不会有人看到你,不会因为你的优秀把机会端到你面前。那些看起来没有你优秀的人,如果他们自己主动去寻找机会,主动寻求帮助的话,机会肯定会先给到他们,因为他们有主动的意愿。”
写在最后
留学的艰辛,不是亲历者很难有真切的感受;留学的幸福,在成功毕业那一刻体会才是最真切的。
现在的留学生无疑是幸福的,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准留学生们可以提前获得各种经验分享。
在走出国门之前,就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无疑可以帮助留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习过渡,尽快适应留学生活。
参与群聊
有育儿疑惑的家长可以加入湾区爸妈畅聊群,参与线上/线下教育主题分享。
预约导师
预约一对一导师,全面分析孩子成长现状,共同制定匹配需求的解决方案。
择校选课 | 升学规划 | 成长导师
倾听不同教育声音
真实家教案例分析
剖析孩子问题根源
定制动态成长方案
提供个性化匹配解决方案
扫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