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试点美育进中考,大学必修公共艺术——培养美育就是要学好美术吗?

EDUTalk EDUTalk 2023-06-10

写在前面

近日,芒果台一档聚焦美术领域的综艺《会画少年的天空》一开播就引起热议,它以真人秀的模式,将高雅艺术通俗化地呈现给观众,虽然褒贬各异,但总归让普通人也有机会走进艺术的世界,同时也引起了国人对美育的讨论。


近年来,美育教育也逐渐得到重视。上周,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需2个学分方能毕业。在早些时候,教育部更是在2022年的工作要点中提到了“推进中考美育试点”。


在教育改革的新政出台下,学生该如何适应公共艺术课程?怎样在美育方面进行学习?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教育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嘉宾介绍

Marcus Ho

何翊翔,目前在悉尼从事艺术教学。2010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2015年研究生毕业于UNSW Art & Design;2016年与李剑慧老师共同创办M&J Art Studio,专注于绘本艺术创作课程,让学生在创作绘本的过程中,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




美育VS美术教育

美育更多是审美素养和创造力的培养


Marcus:在大众普遍的认知里,大家小时候上的美术课就是美育。可实际上,美育跟美术教育比较起来看似是一个“减法”,减去了“术”与“教”,但在内容和概念上却变成了“加法”,美育相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是一个更加宽泛、有层次的概念。


“美术教育”在普遍的认知中,跟技术性关系更大,这可以体现在“术”的这个词里面,而“教”则意味着这是一个高强度、具有专业性的学习过程。而“美育”去掉的教与术,蕴含的是一种自我感知、熏陶的意味,在美的环境中感知美、理解美,继而创作美。


但不是说以往的美术教育没有培养学生的审美,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关注学生的技巧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美的自我感受,一方面是因为教育课程的偏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考级考试的固化评比。




国内美育VS国外美育

国外的美育渗透到

每一个教学项目的过程中


Marcus:国内的美育注重灌输性的审美培养,概念化的教育固化孩子的艺术思维,让孩子跟现实世界脱钩。概念化的学习完全不调动个人感受力,更多像是死记硬背知识。


这样的模式下导致生活中很多人希望培养“美感”、有更好衣品,就在网上不断学习和模仿别人的搭配,跟着别人穿。但是“衣品”的根基不在于衣服是什么或者是什么大牌的衣服,而在于如何理解衣服与了解自我知觉。实际上,它是个人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而在国外,“美育”如果用英文我认为更加接近的是另外一个词“Education through art”。美育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不仅限于娴熟地反复学习、练习某种艺术技巧,而是体现在每一个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成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入口,调动起学生的概念性思维、知觉感受力、观察力以及直觉判断力。



比如说我昨天去美术馆,看到一件作品,是新西兰原住民拍摄的电影。她拍摄的是一部以原住民的世界观为视角的未来主义电影。假如将其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我们就可以跟学生讨论一种跟西方人所展望的未来不一样的未来、原住民的世界观等。经过这样的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最基础的方式和角度,使艺术鉴赏不再是高高在上,大众无法理解的存在。


而这些正是国内的美育缺乏的,很多人习惯于在观看作品的时候去寻找某种“标准答案”,将很多东西概念化,缺少自我感知,忽略了感官感受,而艺术正需要先以感受为主。我们有时候要撇开概念、作品描述的东西,需要从自己的感受来看作品,并且试图借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艺术无关对错。


归结到底,美育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教育,我们需要用已学到的知识,经过自我内化去探索世界。让学生成为一个思维灵活的人,就需要重塑已经悄然走偏的概念化教育模式,重新确立主体性,从教育者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考级VS素养

孩子学美育到底是在学啥?


据数据统计,今年,广东报名参加2023年美术术科统考37679人,书法术科统考1902人,广播电视编导术科统考6891人。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考虑艺考路径,对于我们来说,艺考是另外一种考上大学的途径。在目前“双减”政策下,许多家长开始希望孩子能拥有一技之长,为日后的升学增添一份助力。对于学校来说,其培养美育的课程可能还只是学画画技巧的美术课。


△ 广东省2023年普通高考术科统考于12月3日开考


Marcus表示,美育的关键不在于让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让孩子们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并且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创作能够在真实的世界中带动起怎样的反应,进而反过来激发孩子自身对于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


无独有偶,清华艺科院现代美育中心特聘专家、广东少儿艺术联盟专业委员会会长朱丹青老师也曾在之前的采访中表示,美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孩子的自我探索思维,老师要带动孩子去认识、理解艺术,进行艺术赏析,不再更注重怎么样去画才更像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艺术考级是需要摒弃的。最好的艺术教育就是能让孩子关注生活中的事情,用艺术去表达和创作,并用艺术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从而以此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强调美育,说明一味用学科量化考试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美育、艺术感知已经不再可取,而更多希望通过培养孩子们认知、体验、感受、想象、创新、创造的能力,使孩子成为具有理想、情操、审美综合素养的未来人才。



30分钟快闪答疑畅聊群

名额有限,入群抢位



我们将邀请导师进群

给家有艺术萌娃的爸妈答疑解惑


活动日期:群内通知

活动方式:群内语言/文字

入群申请:美育





择校选课 | 升学规划 | 成长导师 


倾听不同教育声音

真实家教案例分析

剖析孩子问题根源

定制动态成长方案


提供个性化匹配解决方案

扫码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