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私人定制式”亲子共读能够产生什么样不可思议的力量?

EDUTalk 2023-06-10

写在前面


不少家长苦恼于家有不爱阅读的孩子。晨晨妈就很无奈,尽管学校每年寒暑假都会给出“推荐阅读书单”,但是“书买回家了,孩子却从不启封。”


在本期采访的“别人家的父母”黄豆爸爸看来,这些家长应该是错过了亲子阅读的最佳时期。


关于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如何培养?何时培养?亲子阅读如何进行?如何为幼儿期的孩子选择合适的绘本?


本期的采访中,黄豆爸爸以陪伴自己儿子进行亲子共读为例,进行了细致的分享。





嘉宾介绍

黄豆爸爸

法学博士,副教授,亲子深度共学研究者与实践者。



大学教授秒变幼儿“教师”


对于为何会在孩子幼儿阶段就开始“私人定制式的深度阅读模式”,黄豆爸爸告诉我们,这与他在大学主讲的一门研究生必修课的任教感受有关。


黄豆爸爸说,他在讲授“经典名著导读”课程时,发现“学生们深度阅读能力之欠缺让人震惊”。


他表示,传统的教育模式与“信息爆炸”导致大学生们更倾向于应试性、碎片化和快餐式阅读,而不愿意整本书深度阅读,他发现,“多数学生不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


△黄豆爸爸讲解绘本故事


黄豆爸爸认为,这是基础教育的缺陷长期累积的结果。意识到这一点后,黄豆爸爸主张,从人生的第一次“阅读”开始,就应当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当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幼儿阶段便开始试验“儿童深度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 黄豆分享绘本故事


据黄豆爸爸回忆,在孩子1 岁甚至更早的时候,他便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绘本讲读。而当孩子开始呀呀学语的时候,“他已经懂得去阅读区寻找喜欢的绘本,并让我与他‘共读’”。


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与儿子的共读过程中,他发现,实际上,幼儿期也是可以进行“深度阅读”的。但是,他特别强调,这里的“深”,绝不是指超出儿童认知能力的“艰深”,更不是指枯燥的知识或刻板的说教,而是指符合儿童心性的“有深度”,其实质是“有效的”或“高质量的”,核心在于“理解文本的能力”,例如,孩子能够理解文本的幽默而会心一笑,便是深度阅读的体现。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意识到,要为孩子的阅读进行更为细致的规划,特别是选材,“我认为这一部分非常重要。”


△ 黄豆采访糖水店老板



“私人定制式”的亲子深度共读


对于擅长课题研究的黄豆爸爸来说,他的亲子阅读模式确实独树一帜。


时,在培养还在上幼儿园小班的儿子进入“深度阅读”模式的前期,黄豆爸爸便把市场上有关绘本阅读的书籍进行一番研究。


在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后,他总结出优质绘本应符合的三个标准:思想性、艺术性和儿童性。


△ 黄豆分享绘本故事


对此,黄豆爸爸解释说,思想性指的是好的绘本往往要讲述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蕴含积极健康的哲理、常识或情感;艺术性,他的解释是“优秀的绘本是以图文合奏的艺术手法呈现的,包含丰富的想象空间,能够激发孩子探索性阅读的乐趣或再创作的潜能。”


至于儿童性,他的理解是“绘本应以儿童为本位,题材要适合儿童心性,贴合幼儿的真实生活与年龄特点,更加具备儿童视角,能够使孩子易于理解和产生共鸣。”


△ 黄豆分享绘本故事


当我们笑称,对于想进行亲子深度共读的父母,“选材”这一关已经会让很多人却步,而深度共读更是不易。对此,黄豆爸爸表示,亲子共读的第一步,肯定是父母本身先要精读绘本,理解主题,并思考如何与孩子共读,设计共读方案,这样才是有效的亲子阅读。


其次,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理解绘本的主题及绘本是如何运用图文合奏的方式表达该主题的。


最后,要围绕绘本的主题,引导孩子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有效关联。


△ 黄豆分享绘本故事


黄豆爸爸告诉我们,当他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共读的时候,慢慢地,孩子打开绘本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要先了解绘本的主题要表达什么,里面用什么样的图画和文字来呈现主题,现实当中有没有相关的场景。


“最后,我们的亲子阅读就成了一场父子针对绘本内容的对话。”黄豆爸爸说。


△ 主持探索发现活动时的集体讨论



独有模式产生的“不可思议结果”


幼儿园时期的亲子共读为黄豆带来了不可思议的阅读能力。黄豆爸爸告诉我们,他并没有提前教黄豆识字,当孩子几乎零识字基础进入小学一年级时,“识字能力与提前识字的孩子相比确有差距,但一个多月后,孩子的识字量忽然突飞猛进,他好像一夜之间就能够阅读两三百页的纯文字书籍了。”


“说实话,我也觉得不可思议。”黄豆爸爸表示这个过程好像“一场试验”。他告诉我们,后来他回过头来总结,孩子的识字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大量绘本阅读的自然结果。在幼儿期的绘本阅读过程中,他捕捉到黄豆的文字敏感期,有意识地从以图片为主的绘本,慢慢过渡到图文相当和文字较多的桥梁书的共读。


△ 黄豆与同学扮演绘本剧


“有时候我也会给他读一些纯文字的书籍。”然后,他发现,孩子虽然还不会写字,但已经能够认得书中这些文字了。


“但我是不太支持过早识字的。”黄豆爸爸这样说。他告诉我们,读图能力和识字能力,其实都和理解力有关,但对于儿童尤其是幼儿来说,他们首先是图像性的生物,读图能力得到充分训练的孩子,其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会更强,而提前识字的孩子,可能会过早失去对图画的敏感,“这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 黄豆与同学扮演绘本剧


长期的亲子深度共读,不仅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并且可以获得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所以黄豆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纯文字书籍阅读了。并且养成了先理解主题、文章结构的习惯。”在黄豆爸爸看来,这样的阅读习惯非常有利于他进一步深入理解书籍要传达的内容。


△ 黄豆与同学扮演绘本剧



收获“酷爱阅读,兴趣广泛”的孩子


现在的黄豆,已经是经常泡在图书馆“畅游书海”的四年级孩子。黄豆爸爸告诉我们,每次去图书馆,他都能搬回一堆喜爱的书籍。


当我们问到孩子的阅读偏好时,黄豆爸爸说,“他的兴趣一直在变化。”以前会倾向于故事性强的书籍,一段时间迷恋三国演义,“他还在喜马拉雅开通了一个叫‘黄豆书坊’的栏目,用他的理解‘讲书’”,黄豆爸爸笑着说。


△ 黄豆与爸爸主持喜马拉雅黄豆书坊节目


说到“讲书”,黄豆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一个好的故事应当包含三个结构,即大结构、中结构和小结构,大结构就是一个主题,中结构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几个部分或几个故事,小结构则是这些部分或故事的细节。


黄豆就是根据这三个结构来编排设计他讲书的内容的。对孩子的这种结构性思维,黄豆爸爸也表示惊讶。“我从来没有跟他这样分过,这是他自己对书籍主题及结构的理解和总结。”在他看来,孩子的“创意”是值得欣赏的。


“有一段时间他非常迷恋科普和兵器类的书籍,并会在喜马拉雅上分享他的学习心得。”对于孩子的兴趣变化或者迷恋,黄豆爸爸从不干涉,而是会顺势而为,引导孩子进行主题性拓展阅读,有时候还会向孩子讨教。在他看来,“懂得更多的人就是老师。”


△ 黄豆分享绘本故事


写在最后

在采访的最后,黄豆爸爸告诉我们,他现在会自发带儿子和他班上的几名同学,组成一个“探索发现身边的世界”研学小组,一起去“吃喝玩乐”。


在他看来,在带这些小朋友游玩的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加强这些孩子对生活常识的理解,也可以增强他们对真实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我只是负责组织协调,具体的活动主题、内容和方式,是由孩子们自己讨论决定的。有时候他们也会产生争议和矛盾。”作为法学教授的黄豆爸爸为此还和孩子们商议出一个办法,设立了三个程序。


首先是“议事厅”,主要功能是讨论孩子们提出的各种议题。“大家要通过讨论形成共识。”黄豆爸爸笑着说,当达不成共识的时候,就可以进入第二个程序,“辩论会”,大家可以围绕争议问题展开辩论。如果发生冲突,还可以设立“小法庭”,他们可以学习如何用规则理性和平地解决争端。


在黄豆爸爸看来,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未来公民,这些“理性沟通、优雅辩论及公正仲裁的素养,要从小就进行培养。”



专业团队为你剖析问题现状

提供个性化匹配解决方案

真实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理清成长规划路线

扫码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