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独立自主且从容大方的7岁孩子如何养成?

EDUTalk EDUTalk 2023-06-10



成长导师介绍

Michelle

娃7岁的新手妈妈,教育行业从业14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专业技能证书,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在读。




家长A:我女儿今年9月份上的幼儿园。今天看到老师发过来的视频里,大家都在跟着老师唱歌,我女儿怎么都不开口,这首歌明明已经很熟了,在家里我们也经常唱,为啥一回学校就不配合呢?


家长B:我们家娃刚上一年级,看到他写的字,我头都大,什么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全给你反着来写….


家长C:我们家两个男娃,每天在家里都要经历各种大战,这个上学磨磨唧唧不肯刷牙,那个放学回家拖拖拉拉不好好写作业。我也想好好讲道理,但他们不听啊 ,非得用吼的,搞得鸡飞狗跳。


 参与群聊

欢迎有育儿疑惑的家长加入湾区爸妈畅聊群,参与线上/线下教育主题分享。




Michelle:其实特别能理解这些家长,我们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因为很多时候家长看到的是孩子的行为表象,而没有真的理解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内心需求。比如说:


  • 0-2岁左右的孩子,家长有没有给到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 4-5岁孩子的秩序感有没有建立好?现阶段的生活作息习惯会影响日后的学习习惯。

  • 5-6岁孩子开始拿笔写字时出现镜像书写的情况,是这个阶段孩子发展的正常现象。

  • 7-10岁孩子在学习积极度上需要更强的自信感和能力感,这些家长有没有注意到呢?


我觉得解决这些阶段性的焦虑,家长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 不要太过着急,保持内心淡定,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大部分事情;

  2. 去了解和学习各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耐心听一下孩子最真实的内心需求;

  3. 在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可以掌握一些与孩子沟通和执行的技巧;

  4. 把关注的焦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与孩子一起向外部探索,寻找更多的共同话题。


预约导师

预约一对一导师,全面分析孩子成长现状,共同制定匹配需求的解决方案。




在某一次聚会中,我们发现Michelle刚上2年级的7岁儿子表现得落落大方,面对陌生人丝毫没有羞涩感和交谈的不安,神情中也呈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感,宛如一个小大人般。


对此Michelle解释说,“成为母亲之后,我自己才发现角色的转换会带来巨大的焦虑感,这与以前作为教育人面对别人家的孩子的感受完全不同。” 




作为教育人的她表示,在以前的工作中也经常会和中学生沟通和交流,梳理他们对专业选择、职业兴趣方向和升学择校方向的想法。“特别是熟谙「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这样的咨询工具,让我更能科学理性地面对孩子们在成长中各种各样的困惑。”


成为母亲后她才发现,育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之前的专业知识并不足以应对【作为母亲】的需要。于是,她不但努力成为学习型的家长,通阅许多育儿书籍,还考取了中科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只有系统化的学习,才能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入手培育孩子。”她这样说。



在一边带娃一边工作和系统学习的过程中,Michelle开始把书本上一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带娃中。在她看来,从小开始建立孩子成长的底层能力非常重要,“我认为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进行培育,实际上一点也不难,关键是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的付出。”


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比如我家儿子很小的时候,饿了、尿了、哭了…….我会很及时地回应他的需求,满足他这个阶段的安全感。


在孩子对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我会放手让他去尝试、去探索,哪怕在老人家看来有点危险或者有点脏的环境,我也不会禁止孩子去触摸、去登高爬地。


所以在他上幼儿园后,很快就适应了集体生活,对陌生环境也不会特别抗拒和害怕。


形成自驱力的小技巧


形成自驱力是个大概念,但可以从小用一些小技巧来培育。我会设置一些他够得着的挑战,形成先做必须的、再做想做的事情的内化规则意识,从而养成时间管理和事件管理的习惯,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责任感。


例如在很多家长都很关注的“学习问题”上,我觉得一开始有没有建立起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现在我儿子已经二年级,每天回家他也会很自觉地去写作业。因为他从小就跟着我一起工作,回家吃完饭,我去书房“写作业”,他也去他的房间“写作业”。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大人小孩都要做的事。


为了培养他自主学习的习惯,从他小时候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帮助他养成习惯。我现在还能记起来第一次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他才几个月大,软软糯糯地躺在我怀里,我拿了一本婴儿布书给他讲故事,他大概关注了1分钟就没兴趣,扭头玩别的去了。


当时我妈妈在旁边还笑我,“这么小他懂什么呀,你看还没三分钟热度,看来不是读书的料啊。我不同意我妈的看法,他还小,但不代表他不会学习。孩子都在吸收周围人的声音和模仿大人的行为。可能第一次看一分钟,每天坚持一分钟,习惯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小事件锻炼同理心和包容度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我还会采取角色互换的方式来锻炼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这样培养他的同理心和包容能力。


例如等孩子大了一点,能自己看绘本了,我们会每天玩一个读书游戏:


第一天,我们各自挑一本自己喜欢的绘本,自己阅读完后,互相给对方讲这个绘本的故事;


第二天,再反过来读对方挑选的绘本,对比一下,自己读的和别人讲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三天,我们会一起找出给别人推荐这本绘本的理由,在绘本中延伸出更多的话题,与全家人一起分享和交流。


孩子特别喜欢这样的方式,自主阅读的动力更足了,当他读完自己觉得很好看的书,会迫不及待地跟我们分享,也会拿到班上跟其他同学分享。


自然而然养成的领导力


在我看来,孩子的领导力会在以上各种能力的培育下自然形成。


因为在孩子小时候,他并不理解什么是领导力,但会因为愿意付出、分享、帮助别人以及希望与更多人一起分享,从而自发主动地去推动一些事情。例如孩子在学校里曾经做过这样一件小趣事:


当时学校有个转校生,孩子妈妈说他因为从小在国外长大,没有看中文书的习惯,觉得看不懂,也很排斥去看中文书。当时我儿子带了一本绘本到学校,叫做《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在他的大力推荐下,班上的小朋友都喜欢上了这本绘本,每天下课都在讨论书中内容。那位转学来的孩子也加入了他们的讨论,慢慢地学习看中文书。很快把这本书看完了。


然后我的孩子发现当时学校图书馆还没有引进这套图书,于是决定给校长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个推荐这套书的理由,最终打动校长决定为学校购买一整套图书。这件事让我儿子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原来跟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就感。


基于这样的成就感,我的孩子获得了正向反馈,形成持续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最近我儿子跟我说,“我现在是我们班识字最多的人,因为他们遇到不会的字都会来问我这个字怎么写。我要学更多的字,这样我就可以帮助更多的同学啦!”




 参与群聊

欢迎有育儿疑惑的家长加入湾区爸妈畅聊群,参与线上/线下教育主题分享。


预约导师

预约一对一导师,全面分析孩子成长现状,共同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作为一名教育人+母亲的双重角色,Michelle特别擅长在两个身份中自由切换,并且互为关联和优化。在她看来,孩子底层能力的培育是每一位家长都必须学习的内容。“我只是抛砖而已。”这位熟悉青少年成长规划并即将拿到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学习型妈妈谦虚地说。


确实,底层能力越小开始培育,孩子越能在早期内化并形成自己的价值准则、行为准则以及内化成下意识的行为。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家长分享育儿经验,探讨孩子底层能力培育的不同观点。



择校选课 | 升学规划 | 成长导师 


倾听不同教育声音

真实家教案例分析

剖析孩子问题根源

定制动态成长方案


提供个性化匹配解决方案

扫码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