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驱动型的娃如何养成?这位“用生命在办学”的校长如是说(上)
写在前面
初见周博士,我们就被他儒雅的气质吸引住了。然后,他那一口亲切温和的台湾腔,也让人怡然惬意,如沐春风。
而当了解到周博士的履历,我们就更被他丰富的办学经验所折服,还戏称他是“全球村校长”。周博士也笑着纠正我们,他是一个“用生命在办学”的校长。
特邀嘉宾
周宪明
周宪明博士,广州南沙修仕倍励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创校校长。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后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继续学习,获得化学硕士以及材料科学博士学位。1992 年投入海外国际中小学教育,曾任雅加达台北学校(JTIS)总校长、曼谷中华国际学校(TCIS)总校长,台北市奎山实验学校(TKS)校长。北京和上海中芯学校(SMIC School) 担任校长与执行校董。
几十年时间探访了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地区的国际学校,从其中撷取了各国教育理念精华,结合本土文化设计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因为家长把孩子最重要的成长时间交给我和我所在的学校,这是一种比金子还要贵的重托,我们不能辜负。”
听到这位逾30年多国多地区办学、对跨文化跨国教育都非常有经验的国际学校校长的肺腑之言,我们更加可以肯定的是,这位校长对教育肯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果然不出所料,采访伊始,周博士一切入话题便聚焦: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自驱力。
在这位材料学博士看来,让孩子自主学习的秘籍是,让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知道自己要什么,目标是什么。
△ 学生们在课后交流(图源南沙修仕倍励学校)
近3个小时的访谈中,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喜欢“举例子”的校长。
而且也慢慢拼成一个整体的认知:他似乎有一种魔力,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去到他所在的学校,都能长成一个有爱有责任感而且“自鸡”的孩子。
“既要用疯玩+花式提问驱动孩子自我探索,也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既要能发现孩子的特质,也要有一个切实有效的‘体系’支持孩子从兴趣到专业的个性化成长。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他任创校校长的南沙修仕倍励学校,会有一群社会责任感满满的自驱型孩子涌现。
△ 广州南沙修仕倍励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这些30年累积的案例干货确实有料有用还有趣,为方便阅读小编将它分为上下篇,此为上篇。
(以下为第一人称叙述)
学生的自我驱动怎么实现?
放手让孩子疯玩+启发孩子的“花式提问”
任何生命的成长期都不太一样,例如一棵树上的苹果有些成熟了,有些还青涩,同样道理,有些孩子大脑发育的成熟度还没有到,对所学的内容就确实理解不了,用高强度训练的方式意义是不大的。
所以我们如何做呢?就是要让孩子“快乐成长”。
△ 学生们在草地上运动(图源南沙修仕倍励学校)
从孩子的成长规律来看,他们从模糊认识到精准认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个期间的重复性训练往往是无效训练。
举一下篮球投球的例子,找一个最好的教练教一个孩子每天练习投球,达到10投5中的水平要练多久?答案是2周。10投9中要练多久呢?答案是两年。为什么?因为小朋友的肌肉协调性、眼睛协调性、包括数理和逻辑,是需要时间成熟的。
再举一个数学课的例子,教99乘法表的时候,学习2周之后,孩子们基本上能够掌握60%;2个月后再测,孩子们基本上可以掌握90%。
所以如果我们非要一个孩子2周全部学会99乘法表,2个月内掌握篮球投球的10次9中,对于思维不成熟的孩子那是违反成长规律的,不单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掌握,还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
△ 学生在老师启发下分类匹配(图源南沙修仕倍励学校)
但是如果换种方式,这2个月或2年,你让孩子去玩别的,时间到了,他一样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为什么?因为一个快乐的孩子是会自我驱动的。
其次,孩子都有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共性。只不过有些学生表现得明显,有些表现得含蓄。重点在于,家长和学校不要去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它会驱动孩子自主学习。
我们了解到学生们都不愿意被考试,那么,我把它改过来,由学生来发问。
△ 老师在耐心回答学生问题(图源南沙修仕倍励学校)
例如老师给一个4格的漫画,学生根据这个漫画提问,老师再根据问题难易进行评分。提问内容简单的,给1分;提问内容需要动点脑筋的,给5-6分;很有挑战的问题,给9-10分。
再例如,三年级的动物园英文课,老师上课15分钟后让学生就动物园的问题进行提问。
第一个问题:动物园都有些什么动物?这个问题只能得1分;第二个问题:动物园管理员要做什么事?这个问题可以得5-6分;第三个问题:如果你是园长,如何管理动物园?这个问题就能得9-10分。
有家长会问我,“我的孩子会不会挑最简单的呀?”事实是,孩子天生就是想探索和挑战困难的,很多孩子都会挑更有深度的题目。
△ 学生在自由观察和探索(图源南沙修仕倍励学校)
那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孩子自行组成一个4人团队,他们一起去商量一个答案出来,并做成一个PPT来演讲呈现他们的观点,然后老师和同学分别评分,各占50%得到这个小组的最终分数。
结果我们发现,孩子在这种“自主提问+小组主题探讨”的学习方式中学得最快。
孩子的责任感如何培养?
从学校到社会,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和决策
为什么我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模块中来培养?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适应真实社会和为未来社会创造更多可能性的人。
于是,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加入了很多要素让学生和学校的日常管理实现链接,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何为“社会责任感”。
比如说,对于学校的图书馆如何管理,我们会把学生会找来,把我们的想法汇报给他们听。
如果学生们说,“真好,这就是我们要的”,那就可以实施。如果学生认为不符合他们的需求,那我们会跟学生一遍遍地沟通,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直到学生满意。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理解才是重点。
△ 老师和学生们在做实验(图源南沙修仕倍励学校)
再如关于校服的设计,我们会把它交给学生和家长来参与。第一次设计出来30多个样式,学生会参与进来辩论,对于设计感、颜色、款式给出意见。最后留下6款样式,我们还会让家长进来参与讨论,选出全部人认同的一款。
这种全透明的做法我一直很坚持,因为往往很多问题在萌芽的时候,家长几十和几百双眼睛已经有看法了,会马上会发现问题并纷纷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和家长也会觉得“这是我们的学校,我们有责任一起努力让它变得更好。”
△ 同学们主动找老师讨论问题(图源南沙修仕倍励学校)
走出学校去服务社区也是我们学校很重要的学生培养模式。
例如,我们会带孩子去为孤儿院募捐。那么,在进行这个活动之前的两个月内,孩子们就要做准备了,有的孩子会做手工,有的做蜡烛,画画,或做小盆栽。
到了活动现场,孩子们会自主上台讲清楚募捐的意图:“我们是来募款的,如果你们愿意帮助我们,请买隔壁的手工品。”那么,现场就会有不少家长去看手工品。
有的家长一看,画了4条毛毛虫要卖15块,他会跟募捐的同学说太贵了,4条毛毛虫卖15块。
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会这样回应:“阿姨,这是幼儿园小朋友的画,您买的15块是指您捐了15块,给您的画是您献爱心的纪念品,不是代表着这个画的价值哦。”
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我们的孩子对于爱心、价值以及价格的概念理解,是非常清晰的,也非常有灵活应对的办法。
△ 学校音乐厅演奏现场(图源南沙修仕倍励学校)
结果,我们发现当学生在他所在的社区,或者升学到别的学校,都会把这样的模式带出去。
例如,以前我在北京任校长的时候,有个家长非要把他的孙子送来我们学校上学。理由是来源于他在小区里的一次活动,他发现了我们学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老人描述还原场景:“小区里有一个新增的秋千,一开门有30多人都要争着玩。有一天我听到有三个孩子在那里指挥大家:一个跟大家说,要排队玩秋千;另一个在指引大家按秩序排队;第三个在定规划说每个人荡20下然后换下一个人。而且三个人配合非常有默契,一个人说话,另一个指引,第三个给规则。这三位学生都来自您的学校,我感到很被震撼。”
在这个老人家看来,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是能够培养好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
△ 学生们按队形坐好(图源南沙修仕倍励学校)
我再举另一个例子,同城有另一个校长来参观学校,分享了我们的两个学生刚升入他们高中部的做法,觉得很不可思议,要来取经。
第一个同学:直接找校长谈图书馆该如何管理,见校长不置可否,两周后直接竞选学生会主席,最后高票当选,开创了他们学校高一新生当选学生会主席的先河。
第二个同学:比上一个晚一届入校,也是直接竞选,并高票当选。
当看到我们的学生把这种对学校的责任感带到高中、大学甚至社会时,我会非常笃定,我们的理念是对的,也给了我继续坚持的信心。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下篇)
南沙修仕倍励家长见面会
活动预告
4月7日周四
10:00-12:00
地址:广州天河区
天河北路233号中信广场1205室
声明:本文图片由广州南沙修仕倍励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提供,未经允许,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