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遭遇初一学霸小叛逆,父亲称带娃路上要学的太多

MEGAN EDUTalk 2023-06-10



写在前面

面对这个小学阶段一直年级前三,我们口中的“别人家孩子”的小学霸,作为爸爸的Ken一说起女儿Lancy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之前我基本上不管的”,家有学霸的父母总是这样的回答,确实让那些每天过着“鸡飞狗跳”般辅导孩子作业的父母拉仇恨。

 

但是有一天,这位本来一直过着“夫妻双双被羡慕,孩子总是被人夸”的好日子的爸爸,却表示要“求支招”。

 

他说感觉孩子似乎进入了叛逆期。例如从一直的乖乖女变成了“小倔强”,突出的成绩优势也从小学的“鹤立鸡群”变成了初中的“鹤立鹤群”。

 

孩子迷茫了,爸爸也认为,作为父母双方原有的对女儿的支持和配合方式,似乎要做一些调整。但是,他需要更多指引和帮助。

 

于是有了这篇专访,也应被访者的本意:给更多家长提供一个不是“功成名就”的父母样板,而是一个“在途探索”的父母的思考。


嘉宾介绍

KEN


曾经的媒体人、地产营销人,2020年和朋友一起创业。个人兴趣爱好广泛,喜欢读书、音乐、摄影、古玩,旅行和跑步等等。


女儿Lancy小学阶段在海珠区学区房学校就读,成绩一直在年级前三,2021年9月成为海珠区某知名中学初一学生,喜欢街舞,爱上闲鱼淘手办。



学霸女儿开始小叛逆

“目标管理型”父母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Ken夫妇均为211大学毕业,彼此还是同专业的,这种组合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意味着“双双高知能对话”,已经为“优质中产家庭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孩子小学阶段,爸爸努力赚钱养家,带娃的重任更多落在妈妈身上。还好妈妈拥有一份称心稳定的工作,这样的分工在Lancy小学阶段并没有出现太多的问题。

 

在爸爸看来,以孩子的小学成绩作为结果来推导,他可以给妈妈的带娃效果“评100分”。

 


在爸爸的描述中,女儿Lancy是一个非常有目标感的孩子,也很在乎“荣誉感”的获得。

 

这来源于妈妈从小对孩子的“目标管理”方式:家里会有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洗碗/拖地/收拾家里的时长和定价”。例如,洗一次碗,10分钟内完成,妈妈检验合格后,获得1元;

 

我戏称这是一种非常厉害的项目管理法:限定时间,效果评估,项目定价。

 

我问爸爸说结果怎样?“很能驱动她去做啊,这也让她明白要付出才能有收获。”爸爸如是说。“所以,Lancy从小就有很清晰的目标感,有明确的规定时间完成项目的意识。”

 

△ 适当让孩子参与做家务能培养她的责任感


说实话,在小学阶段的习惯养成,他们的做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这也要取决于管理人(妈妈)的做法是否始终如一。

 

“我觉得我太太这方面确实做得不错。”爸爸说。所以,他们也如期收获了一个年级前三的学霸女儿。

 

但是,在爸爸看来,一到初中,这种做法似乎就不奏效了。他和太太也确实觉得,对于一个习惯良好且成绩优秀的初中女生,貌似她的需要已经跟以往不同了。

 

△ 初中生身心发展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


于是,夫妻俩开始了“学霸组合型父母”对未知领域的学习方式——报班。爸爸跟我说,他们花了几千元报了某个家庭教育专家的课程,还是能够从中学到一些方法的。

 

爸爸对着我也像是自言自语般地说道:“我们需要改变,也需要重新进行教育的分工和合作。” 

 


确定性的未来or探索未知?

与妈妈的不同意见

让爸爸反思彼此的成长路径


在家庭教育专家的指引下,Ken开始尝试给予女儿不一样的沟通和支持方式例如,夫妻俩明白Lancy从小学到初中面对多了一倍的学科学习,会觉得有压力。


当Lancy升到“学霸集群”的初中时,想延续小学的那种“鹤立鸡群”的感觉,所以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面临更多的社交需求和情绪波动。


所以,爸爸采取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做法:每周给女儿写信,用这种方式慢慢与女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他说,写信是给予女儿时间和空间思考、消化,再达到了解彼此。



然后,他也会尝试着每天给女儿一些拥抱,“这方面我做得太缺失了,中国人传统还是不善于表达,从Lancy8岁左右开始,我就基本没有拥抱过她了。”


Ken反思自己在孩子小学阶段做得不到位的同时,也表示他看得出来,女儿是喜欢来自他的这些表达的。


“讲真,Lancy能不能在中考的时候考上名校,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她能够清晰她未来要什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自己想要的。”


但是在这一点上,Ken也表示和Lancy妈有意见分歧。例如,Lancy妈会想办法找优秀的数学学科辅导老师给孩子加小灶,而且也有点焦虑。


因为,在Lancy妈看来,小学学霸,初中学霸,高中上名校,大学上名校,这是一条确定的路。


爸爸说自己并不反对妈妈的做法,但是也认为“孩子的探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面对与孩子妈的不同做法,Ken很善于分析总结:


“可能我自己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人,毕业后也换了不同的工作,甚至跨行业,并没有考虑到孩子妈的情况,她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个确定和可见未来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我们俩在社会上的经历确实不同,可能都是基于自己成长路径的理解,才得出对女儿应该怎么成长的不同判断。”Ken尝试用这种方式理解孩子妈妈。



相信女儿会很优秀

爸爸称自己“有趣的灵魂”

还可以支持她更多


我问Ken,你给女儿的信会写些什么?Ken说其实更多是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探索。


说到这里,这位爸爸讲起了自己喜爱的各种探索,例如摄影、音乐、旅行、古玩收藏等等。


我问他,这些你女儿都不了解吗?爸爸深思了一下哈哈大笑地说:“有些已经对她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她喜欢拍照,喜欢音乐”。 



他也说到,在“写信+拥抱女儿”这样的方式一段时间后,他明显觉得女儿愿意和他有更多的沟通。


他也会推荐一些书给女儿阅读,例如《平凡的世界》,里面的人物现在已经成为他与女儿探讨的内容。


“是的,和女儿的心走得更近了。”KEN这样说。而且他也发现,女儿不再表现得像前段时间那么焦虑,甚至想换学校了。


“她曾经表示想去某一个学习压力不那么大的中学,现在也不说了,反而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很好笑。”


△ KEN家里客厅书柜一角


“Lancy一直坚持她最喜欢的街舞。”Ken跟我说,其实女儿在小时候就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舞蹈兴趣,但是我们并不以为意,认为那可能就是一时的喜欢。


但是很明显的是女儿一直喜欢,而且能看到她在跳舞的时候是满心欢喜的。爸爸说:“现在孩子在学习之余,会自己来一段街舞,并跟我说这是自我调节的方法。”


“我们有时候也会一起去看看古玩”,爸爸跟我展示了他喜欢的那些雕琢精美的银器,他说女儿也很喜欢,“美学教育很重要,需要一些载体。有匠心的手工痕迹和历史沉淀的器物会让人感受到真正的美”。


△KEN送给女儿Lancy的日本匠人手工雕刻银书签


你会认为需要给她换一个不那么“唯成绩”然后更加注重兴趣开发的学校吗?当我这样问的时候,Ken并没有给予一个肯定的回答,反而认为只要孩子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这种竞争压力大的学校,可能更有利于她面对未来的真实社会。


“竞争是无处不在的。”爸爸很认真地说。但是,谁说“适应竞争”与“灵魂有趣”是相斥的呢?在他看来,如果女儿本来就是“有趣的灵魂”,那是会跟那些同样的人“终将相遇”的。


所以,他并不急于为女儿换环境,而是愿意自己付出更多陪伴,一起伴随女儿成长。



写在最后

很明显,这是一个在探索过程中的爸爸,但是谁说育儿路上,父母不是一直在探索呢。


因为生命是如此的各不相同,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需要父母有更多的耐心,更强的反思能力,更具备“成长型思维”。


就像文中的Ken爸爸一样,他懂得在女儿变化的时候跟妈妈沟通,达成共识一起去寻求外界帮助和支持,在与妈妈意见相左时会进行反思并包容,还能够让自己“有趣的灵魂”和实际行动,给予女儿成长路上需要的养分。


而且,这还是一个思维足够开放的父亲,他并没有用对立的方式来看待所谓的“贵价”学校,也没有将“唯成绩”与“兴趣拓展”视如水火。他着重的是“是否适合孩子”,因为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个案例似乎也给出了家庭教育夫妻分工模式的范本:遇到问题达成求助共识——反思彼此包容不同——重调分工支持孩子。而这些,往往是家庭中决定经济基础的父亲的力量更大,更能够做系统调整的主导角色。


综上,致厚重的父爱。


精彩预告,欢迎关注:


“佛系”爸爸的“鸡娃”之路



别人家父母的育儿故事

真实例子,传递经验

可聆听,可倾诉

请添加ET小助理

带娃路上一起互助,报团取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