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4000万中国孩子学钢琴,最后都去哪儿了?

Melody EDUTalk 2023-06-10



写在前面


从中国音乐家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国内有超过4000万孩子学习钢琴,占全球总数的80%,且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


为什么这么多人学钢琴?


相比其他乐器,钢琴是容易入门并且适合提升综合音乐能力的启蒙选项;其次,冷门乐器可能很难找到老师,但钢琴老师资源较丰富。不管在一线还是四线城市,在市场上基本都能找到从50块到5000块一节的钢琴课,家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相应的教育资源。


对于孩子学琴的态度,大部分家长都这么认为:学钢琴并不是为了考级,就学习的力度和耗费的精力来说,并不是期望Ta能够走一条专业发展的路,而是让Ta有一门特长,会一门技艺,能陶冶情操。


那到底要学多久,弹到什么程度才算有特长?会技艺?才能陶冶情操呢?


大多数琴童在幼儿园阶段开始学琴,而停止学琴的年龄大概在小学三年级(第二次停学高峰期会在小学六年级或初中三年级)。为什么呢?


这4000万孩子在学琴道路遇到的第一个坎,基本上都是新鲜期过后、学习难度增加练不下去了;第二个是作业太多、要升学考试兼顾不过来。


怎么样才能做到保持兴趣坚持练琴?面临升学压力时该如何抉择?这些问题背后值得思考的是孩子的自我驱动力、时间管理以及成长规划的方向。


本期成长故事, 我们找了几位分别在国内或国外均有15年以上音乐学习经历的朋友,聊一下琴童家长最关心的话题。


 采访嘉宾介绍 


@_Yessss

钢琴演奏专业

5岁开始学琴,本科毕业于英国圣三一拉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哈特福德大学哈特音乐学院;音乐博士备考中。


@熙源

爵士钢琴专业

4岁开始学琴

本科毕业于深圳大学

研究生在读:法国佩皮尼昂国立

音乐学院


@Terro Su

打击乐演奏专业

13岁开始打鼓;

毕业于纽约大学音乐学院;爵士乐手、打击乐教师


@YG

音乐制作专业

5岁开始学习双排键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任职于中央电视台担任音频技术工作


 太长不看版 


「音乐学习避坑指南」

其实适用于各学科的学习


  1. 不要抱着业余学琴的心态。

  2. 高效练琴的前提是专注力和记忆力的训练。

  3. 坚持练琴的动力是不断获取达成目标的成就感。

  4. 选择困难时要善于做减法, 暂停不等于放弃学琴。

  5. 学钢琴还能考这些专业?选对方向还能拿高薪!


怎么样才算会弹琴?


2018年的乐器展上,一架AI钢琴可以为路人弹的旋律自动伴奏。这是来自于Google创新实验室的新产品--AI Duet,通过挖掘你弹奏出的任何旋律,然后尝试做出回应。


↑A.I. Duet - A piano that responds to you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作曲家大卫·考普(David Cope)设计了仿真机器人EMMY(名字取自“音乐智能实验(Experimentsin Musical Intelligence)”的首字母缩写)。EMMY创作出了大量令人信服的音乐。


↑David Cope’s Recombinant music composition algorithm


简单来说,就是人工智能已经开发出自动演奏和作曲功能。以前至少花15年才能培养出来具有一定演奏水平的乐手,现在只需要1秒钟点击播放即可自动演奏或创作高难度乐曲。



技术革新带给人们的思考是时代最先淘汰只会机械操作的人。反观学琴这件事,如果花了好几年时间练习同一套乐曲,考级通过了,算不算会弹琴?



既然不把考级当成会弹琴的指标,那家长还可以用什么指标来评估孩子的学习成果呢?毕竟一年学费不便宜,时间成本更宝贵。


以下是可以检验初期学习成果的三种方式:


启蒙阶段,怎么样才算会弹琴?


1. 能否以双手演奏的方式进行简单视奏?

2. 可以把听过的单旋律弹出来吗? 

3. 能不能很好地控制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


音乐和语言的学习机制很相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擅长演奏一件乐器同样要花足够长的时间。


有些人说自己会5种语言,那得看对“会”的定义是用5种语言“say hello”还是用5种语言分别写出5篇研究论文。


演奏乐器同理。以后再听到别人说“某某很厉害,会5门乐器”的时候,该怎么理解“会乐器”,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了。


(天才不纳入此处讨论范围,求生欲很强😂)


Q

你觉得学琴启蒙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


 @_Yessss


三分上课,七分练琴。小时候我妈对我的要求是每天至少1个小时。


我带过一个学生,学了快两年还在弹小汤!上课时我提问孩子,家长就在旁边引导;孩子回答不上来的时候,家长直接告诉他答案。


孩子回家也不怎么练琴,家长问我:“怎么进度这么慢?能不能多安排几节课?”



 @熙源


练琴练琴再练琴!小时候的记忆都是在练琴。放学回家妈妈就会守着我练够两小时,假期就是在琴行从早呆到晚。




 @Terro Su


热爱。当时的我很想要学一门乐器,特别是看了一部电视剧《我为歌狂》,觉得打鼓很帅!


跟其他很小就学琴的孩子不一样,我的启蒙阶段算是从中学才开始,当时还和同学组了乐队,拿到了学校演出第一名。在舞台上和小伙伴一起表演的感觉让我很开心,充满学习的动力。



 @YG:


规范和细致。我是跟我姑姑学的琴,她是双排键专业的大学老师,她对我的要求和她的高年级学生一样严格。从识谱开始,要仔细阅读谱面上的所有记号。弹错了要自己去检查到底是哪里错了。



↑上:学生看到的谱子;

下:老师看到的谱子;右:钢琴家看到的谱子


经大家讨论得出,音乐学习最容易掉坑的一点就是“抱着业余学琴的心态”


钢琴学习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只有教学是否正确和科学。


很多家长容易拿“不走专业道路”当借口,在花费的时间、学习的难度和老师的选择上都按“业余”的标准,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练琴的重要性,地球人都知道了。但是练琴效率到底怎么样才能提高


有些老师和家长会帮助孩子分解每日目标,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时间安排。




一天不练琴,自己知道

两天不练琴,老师知道

三天不练琴,全世界都知道


比如刚开始学琴的时候,把每天1小时的练琴时间拆分成早中晚4个15分钟可能效果更好。


*想要获取《高效练琴手册》可添加文末小助手进入家长群,定期免费推送优质教育资源



你的努力程度还轮不上谈天赋


提到音乐学习,肯定会听过天赋VS训练的讨论。在陪孩子练琴这场拉锯战上,被逼急了的家长经常使用这种句式来打压孩子:


“怎么练这么久还弹不会?”

“我看你就不是学钢琴这块料。”

更过分的还有“你还学不学?不要浪费我的钱!明天我就去把你钢琴课退了!”


在错误的语言暗示下,孩子也会产生自己就是不如别人有天赋的想法,“反正我也弹不好,那就不要弹了。”




这就谈到第二点,高效练琴的前提其实是专注力和记忆力的训练。


很多孩子在一个小时的练琴时间里,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又要喝水;不然就是谱子拿错了,找不到节拍器了。减掉这些开小差的时间,真正投入到干正事本身的时间所剩不多(写作业同理)。


这是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后果,也可能是在专注力形成的初期经常被旁人打断。


比如上文@_Yessss提到过的例子,在需要孩子主动思考或动手的时候,家长都代劳了,等问题出现或程度升级再来补救,已经晚了。


学习新技巧分成三个阶段:


一是技巧理解(这个部分真正有天赋的人确实会掌握得快一些);

二是肌肉记忆练习(1万小时练习理论);

三是应用。(可以弹自己喜欢的曲子)


教学上,老师最害怕遇到错误记忆“太深刻”的学生。错误的姿势、运指、观念、理解等等。


纠正错误比教一个初学者难度大多了。所以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慢练”,认真看谱“分手练。”



“不对不对!你这里不对!老师说了,这个地方是跳音!”

“欸,你手腕怎么又塌下去了!”

“这里结束是渐慢,你没有慢啊!”


把老师课上讲过的所有要点都抄在小本本上,回家仔细陪练的家长,这时候又很容易掉进第三个坑里:对孩子的要求太高,要同时满足多个目标。


当被问到“练琴最开心和最不开心的时刻”,大家不约而同地都说出一个相似的答案。


 @熙源:


“最开心就是把新曲子完整弹出来的时刻”。


当时距离8级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我跟老师说:“我想挑战10级!”遭到老师和父母的共同反对,他们也不相信我有这个能力。为了证明给大家看,我自学了10级的曲目,两个月里疯狂练琴,最后拿下了优秀。”


 @_Yessss:


“最不开心是当我还在一点一点练习时,家长走过来说‘来,弹个完整的我听听’或是‘怎么磕磕绊绊的,不熟练啊。”


但我的钢琴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你真的不打算考虑⼀下申请⾳乐学院吗?我觉得你可以试试看,你真的很不错。”在他的鼓励和引导下,我才报考了音乐学院。


↑ 图源自@Terro Su 广州户外艺术节演奏现场


 @Terro Su:


“一上台演出就紧张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我问老师怎么办,他的回答时至今日还在对我起作用。


“如果你喜欢表演,你就要克服它,如果你觉得你实在克服不了,那你就去做幕后,以后都不要上台了。”


这句话其实对我来说就是“你真的喜欢一件事,你就要去克服障碍,你只有克服它,你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YG:


“其实当你很热爱这件事,就不会用坚持这个词。因为这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坚持练琴的动力是不断获得达成目标的成就感。这些成就感可能源自挑战成功一首新曲子;克服紧张后的一次当众表演;看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音乐会。或者仅仅是一次来自家长或者老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



跨界斜杠人才是未来的方向


聊到从兴趣学习转为专业学习的方向上,大家都觉得是老师对自己的选择影响最深,而家人在这点上也都比较支持自己的选择。




 @Terro Su:


“我们当时也有一些同学因为课业繁重,面临升学考试的时候没有继续学鼓,我觉得选择困难时要善于做减法, 暂停不等于放弃学琴。因为你有这个能力随时重新再学习。”



学习成绩好,特长还突出的学生,可想而知Ta的自我规划和时间管理能力有多强。


家长们下次陪练看到手忙脚乱的孩子,也应该知道先从哪里开始纠正了吧?


↑ 视频源自@_Yessss 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Op.38 第二乐章演奏现场


说到钢琴专业升学方向,除了传统的古典音乐演奏专业,越来越多的跨学科专业能够满足琴童的发展需求。


↑图源自@_Yessss本科音乐会现场


比如同时热爱音乐和美术的同学,可以选择视觉音乐交互设计专业;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音乐治疗专业电影/游戏音乐制作专业也是近年的热门。


左右滑动查看音乐专业高薪招聘广告



聊起在国外的音乐学习体验,“氛围”是大家都提到的关键词。在法国佩皮尼昂学爵士钢琴的@熙源和在美国纽约学架子鼓的@Terro Su感受很深。



“你会经常在超市里听到爵士乐,或者坐出租车的时候司机也会跟你聊爵士。就像在广州荔湾街头会听到粤剧,只是一种不同文化的氛围。”



“老师会跟大家说,学习不同风格的音乐,是让你有更开阔的眼界,去理解每种音乐流派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就像人生一样,看事不能看表面,要多方面的去思考问题,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写在后面


今天的话题想要结束在“池上音乐节”的舞台上,它位于台湾省台东县,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提供给观众180度的视野,可以看到整片山,云朵,这些全部都是舞台的一部分。


你可以用耳朵听,不只是听舞台上的歌声,再仔细听,会听到风吹稻穗的声音,还会听到枝头麻雀的声音;


你可以用鼻子闻,可以呼吸到很新鲜的空气,可以闻到青草的味道,和土地潮湿的味道。


你可以用全身的毛孔,感受什么叫风和日丽。这大概就是大自然与音乐带给人沁入心脾的享受。


 欢迎将此文转发给更多有需要的琴童家长,

 促进家庭和谐。 

 您将收获一个其乐融融的周末~

 Peace & Love 

❤️



-THE EHD-



精彩预告,欢迎关注:


那批连留学专业都是中介定的90后会怎么安排自己孩子的留学规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