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0到1》:建立垄断的7个秘密

六禾致谦 2024-04-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壹册 Author 戴斌


前 言


今天的这篇文章来源于3月的六禾读书会,六禾研究总监戴斌分享了传奇创业家及风险投资人彼得·蒂尔在2014年出版的《从0到1》一书,聪明投资者记录。
说起彼得·蒂尔这个名字,大部分人可能会比较陌生,如果提到“PayPal黑帮教父”,大家可能会稍许熟悉一点,但毕竟他所主导的项目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所以他被人最为熟知的名号是“马斯克的合作伙伴”。


但蒂尔的成就不亚于马斯克,也同样具有传奇色彩。


他出生于1967年,作为一名德国人,1岁时就随父母从西德一起来到美国,后又在南非待了一段时间,最后回到美国,定居于加州。


他自小就展现出了数学上的天赋,高中毕业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热爱国际象棋,青少年时曾排名全国第7位。


因为家庭条件也相对优越,他进入到加州的斯坦福大学学习哲学,后又攻读法学博士。毕业后来到纽约,进入到律所工作,但他呆了7个月后就觉得工作没有意义,转而到瑞士信贷从事衍生品交易工作了3年。


时值互联网热潮,他回到加州发现新的商机,在1998年创立了电子支付公司PayPal。PayPal发展迅速,2002年上市,同年以15亿美元的价格被eBay收购。


蒂尔因此也获得了巨额财富,但他并没有停止,而是更多元化地发展:2003年,他成立了一家宏观对冲基金Clarium Capital,以及应对欺诈和恐怖主义的大数据公司Palantir;2004年,他以第一个外部投资人的身份投资Facebook,当时的估值仅为490万美元。


而后,他又创立了多家风投资本,投资了超过百家企业。并且,当初这些PayPal团队的许多员工后续获得了很大成功。


马斯克自不必说,领英网的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Youtube的联合创始人陈士骏都来自于PayPal,所以他们也自称“PayPal黑帮”,蒂尔则是最核心人员。
截止到2022年1月,彼得·蒂尔财富值大约在90亿美元。
彼得·蒂尔多次表示,喜欢能够实现“垂直进步”、探索新道路的企业,更偏好能实现垄断的企业。
他在2012年斯坦福的授课中,把他的思考和心得系统地传授了出来,经一位学生整理,于2014年出版成书,以《从0到1》命名,同时,成为了创业家和投资人的“讲义”,迅速破圈。
领读人戴斌在六禾投资有着3年半的一级研究经验,以及7年半的二级研究经验,对于这本名作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所以在六禾读书会上分享了自己对其的感悟。
以下,是聪明投资者整理出来的内容,分享给大家。文章转载:壹册/聪明投资者

我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叫《从0到1》,这本书极其火,作为一个二级投资者,今天分享一级的书,主要有两个小心思。

第一个小心思,之前我分享过段永平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也分享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以及费雪的成长股投资,虽然有了这些理解,自己也做了三年半的一级投资,但还是有很多疑惑,这本书就是解决我的这些疑惑。

第二个小心思,随着科创板推出以后,越来越多盈利还没有很成熟的企业上市,怎么样去看这些企业的价值呢?这本书对于二级市场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


先给大家讲一下J曲线,J曲线表示的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



一个企业先有了一个想法,想了一个商业模式,然后进行创业,但这些基本上九死一生,最后这条路少数企业跑通了,开始规模化,进入成熟阶段。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


一般来说,二级市场是看后两个阶段的企业,一级市场是看前几个阶段的企业。
 
今天讲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应该怎么去考量。



01 彼得·蒂尔的传奇人生

 

彼得·蒂尔1967年出生在西德,1岁后跟随父母移民,小时候获得加州数学比赛第一名,可以想象他的智商应该是很高的。

他读的是斯坦福大学的哲学,拿到本科以后又在斯坦福读了一个法律相关的学位。

本科的时候,彼得·蒂尔创办了一份校报The Stanford Review
  

毕业以后,他去最高法庭做了实习生,但最后的面试没有通过,然后去瑞士信贷集团做了衍生品的交易员。

 
1998年,他和Luke Nosek,Max Levchin合伙成立了PayPal,创立PayPal正好是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时候,他们与马斯克的电子支付X公司是竞争对手,最后双方合并了。
 
在2000年泡沫期的顶峰,PayPal以15亿美金卖给了eBay,他个人持有3.7%的股份,大家可以算一下,那个时候(33岁)他已经赚到了几千万美金。
 
后来他又做了一个宏观对冲基金Clarium Capital,2003年以后成立了Palantir Technologies,是一个大数据公司,主要客户是美国政府。
 
2005年成立创投基金Founders Fund。
 
其实他在2004年就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投资——Facebook,基本上奠定了他非常大的一笔财富。
 
Facebook刚成立后,拿到的天使轮融资来自肖恩·帕克(细节内容可以看一个电影叫《脸书效应》,那部电影讲的是Facebook创业史)。
 
而后肖恩·帕克出去帮忙拉投资,他先找到了PayPal黑帮的霍夫曼,霍夫曼从PayPal离开以后创立了一个公司,在外企应该都会用到,叫LinkedIn领英,后来卖给了微软。

帕克认为霍夫曼应该是比较懂社交的。但霍夫曼说“这是大学生创业,不太敢投,你找彼得看看”。

彼得·蒂尔听完后说“我投吧”,于是他们俩就都投了,而且彼得·蒂尔押注很高,50万美金取得10.2%的Facebook股权。
 
2012年的时候,他把大部分的股份全部出售,这一笔赚了10亿美金。
 
到了2016年,他做了一件与硅谷里大部分科技巨头都非常不一样的事情,他支持特朗普。有一张照片,特朗普成功当选的时候坐在那边,一圈大佬都是传统行业的,只有彼得·蒂尔是来自硅谷的。
 
2015-2017年兼职合伙人Y Combinator。
 
现在他的财富大概在90亿美金,主要来自于与Palantir的股权价值,和他后面投了那帮兄弟们的企业股份。
 
我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去讲他的简历,是因为一个人的思想会非常受到他过去行为的影响。
 

02 企业家写给未来企业家需要掌握的秘密


下面我们来看这本书,这本书其实是给斯坦福计算机系的一门课程《CS183:企业家写给未来企业家需要掌握的秘密》。
 
我去它的教务网站找到了这门课的说明文件,在2011年到2012年春季课程里面,这门课的宗旨就是“Conception, launch, and growing of a successful techcompany”。
 
这句话其实和J曲线是对应的,更直白地说,这门课就是讲J曲线的,讲怎么样去创业的。
 
这门课的宗旨是什么?人文学科理解世界是怎么运行的,但是不懂创业的技能;工程学科知道技术的细节,但是不知道如何在社会中实施。这门课程就是希望能让两者达到综合。
 
同时他也邀请了霍夫曼来分享。
 
大家注意,这个课程的时间是2011年到2012年,是他人生的第二个高潮期,就是把Facebook的大部分股权卖掉的时候。
 
一般来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先修祖屋再捐钱,西方人也一样,喜欢到大学里去讲一下自己成功的经验。
 
2012年,他的学生在一个博客上把这门课的所有笔记一字不落地分享出来了,但2013年才开始发酵,我是2014年初看到的,我看到以后就说,这书太好了,终于有本书讲我们这个行业是怎么干活的了。
 
2014年的9月16号,这本书就出版了,在中国卖得超级好,销量比其他地方加起来还要多,这可能是当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功劳。
 
进入正题,首先大家要知道他上这个课,到底想传递给大家什么理念。
 
第一节讲的是未来的挑战。
 
第二节是让我们回到1999年疯狂一把,讲了关于企业的价值判断。
 
第三节讲企业怎么来判断估值。
 
第四节是企业要持久。
 
第五节是成立“黑帮文化”。
 
第六节讲怎么把股权分给团队。
 
第七节课Follow The Money,核心点是世界上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定律叫幂次定律。

 
然后讲了如何写BP和路演,顾客不会自动上门,Web2.0之后应该怎么办?创业的时候怎么寻找创业的秘密?最后讲了竞争,也就是说你的成功不是买彩票。
 
后面还讲了几种现代科技,比如航天、生物、机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
 
实际上,这个书别的部分你可以不看,你就记住七条,也就是他所认为创造一个企业的七个注意点。
 
其实我们在做VC的时候,别人会给我们发BP,我们也会问他几个问题。
 
第一个,你是谁?你要干什么?
 
第二个,你为什么现在创业?
 
第三个,为什么是你?
 
第四个,你怎么做?你要多少钱?
 
最后一个,你值多少钱?你要融多少钱?
 
一般来说,如果创业者的BP没有把这些问题讲明白,我们就不看了。
 
回到书里,他一共讲了创造一个企业的七个注意点。
 
第一点,技术问题,你需要想一个技术突破点,这个技术突破点能比现在的解决方案好十倍,那就会传播开。
 
第二个,时机问题,为什么是现在?
 
第三个,垄断问题,其实蒂尔在给别人分享的时候就非常强调垄断,千好万好不如垄断好,记住这句话就可以了。
 
第四个,团队问题,你有适合的团队吗?
 
第五个,销售问题。
 
第六个,持久问题,怎么样让生意活得更长一点。
 
第七点,秘密,怎么发现一个创业的秘密。
 
今天我们重点分享的就是三、四、五、六、七。
 
就像段永平说的,投资企业一看商业模式,二看企业文化。
 
刚才说的这七条,我也把它分成了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
 
商业模式:他分享的要点是建立垄断,幂次定律和销售定律。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家要永远乐观,要找到创业的秘密,包括团队怎么分股权,这是我认为比较核心的地方。
 

03 做0到1的生意,最后自然要形成垄断
 

下面我们进入创业的旅程,假设你要创立一家公司,首先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你创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享受资本利得。
 
资本利得就是说你的财富是由资本市场定价的,而资本市场定价有一个魅力,就是把未来的钱,折现来算,如果你做成了,相当于是财富的第一等级。
 
那么你得到的钱,就是公司价值X乘以你所拥有的份额Y%,对个人来说,就是要乘数特别大。
 
至于是X大还是Y大,无非就是看你想独自创业,也就是Y大比例高,或者是加入一个公司,X变得特别大。
 
我们先看X,也就是公司的价值。
 
第一点,你要创造价值,你的公司才有价值。
 
第二点,你创造的价值,维持的时间要特别长。
 
大家都学过DCF折现,一个企业大部分的价值都是未来定义的,如果这个企业创业了两天就死掉了,那后面的这些都没有了,所以活得长很重要。
 
第三点,你创造的生意能活很长时间,但如果你在里面赚不到钱,或者说你在里面占的比例很低,那你的这个生意也没什么意思。
 
蒂尔认为,创造价值的方法有两种:从0到1,从1到N
 
从0到1,选择去做创新的事情。
 
从1到N,去做全球化的事情。
 
从0到1,就是还有什么有价值的公司是没有被创造的?什么样的公司现在还没有被人创造?
 
考虑清楚之后,我们在去创造价值并获取价值的过程中会有几项挑战。
 
第一个困难,大部分的初创公司早期没有任何的经营现金流,没法折现,它的价值是什么你完全不知道。
 
第二个困难,高速成长的企业未来的价值占比很高。先人一步和笑到最后,往往笑到最后很重要。
 
第三个困难,充分竞争vs垄断竞争,最终还是垄断能够带来回报。
 
我们举个例子,2012年美国航空业的整体收入是1956亿美金,Google当时的收入是502亿美金,他们的利润率一个是0.2%,一个是21%,航空业总市值是1124亿美金,Google是3938亿美金,现在的Google大概1万多亿美金,航空业可能还是两三千亿美金。
 
这么大的一个行业,它赚了很薄的利润,但Google没它那么大,却赚了很高的利润,原因就是因为它形成了垄断。
 
蒂尔认为,你做从0到1的生意,最后自然要形成垄断
 
Google大概占了全球百分之七八十搜索引擎的份额,但是,它在给投资人描述自己的时候,从来不会这么说。
 
并且Google除了搜索引擎之外还做手机,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硬件,为什么?因为它不想让监管知道是高度垄断的。
 
实际上,任何创业都应该是从一个非常小的点开始起步,然后达到垄断,再逐步扩张,这样的企业才是有价值的。
 
另外,大家对于垄断和竞争的差异化,理解其实是不够深刻的,实际上充分竞争和垄断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简单概括就是,竞争喜欢用交集描述市场,垄断喜欢用并集描述市场
 


关于寻求垄断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一项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就是Power Law-幂次定律。


大家可以看这张图,横轴相当于企业的排名,纵轴是投资这个企业的回报,你可能认为这应该跟二次函数一样,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幂次函数,是高度幂次函数分布的。
 
比如在蒂尔的Founders Fund基金里,Facebook是投资组合的回报后续的全部,Plantir是他后续的全部,基本上是高度幂次化的。
 
当然,Power Law比我们想象的强大,只是在多个方面被人们有所忽视,我们列了一个表,大家可以看一下。 


讲完了垄断和幂次定律,我们再来说说垄断的形式,垄断一共有四个形式。
 
第一个是有一些突破性技术,特斯拉就应该算有一种突破性的技术。
 
第二个是有网络效应,就是类似Facebook。
 
第三个是规模效应。
 
第四个是品牌效应。
 
面三种在VC投资里用的比较多一点。


04 如何构建垄断并且活得长一点?
 

铺垫了这么多,到底如何构建垄断呢?
 
蒂尔认为,先从小做起,要比存量10倍好,逐步扩张。
 
比如亚马逊一开始就是卖书,Facebook起家也就校园里的1万人,都是在一个非常小的市场做到垄断。
 
那为什么要活得长一点?
 
学金融学的都知道,现金流按一定折现率折现,就是它的价值,一个企业大部分的价值来自于未来的折现。
 
而折现的秘密就是Last Mover,要做存量的最后玩家。
 
比如说PayPal四分之三的价值来自于2011年以后,这可能也是炒股的魅力,大部分的价值是来自于未来。
 
毕竟一个企业如果活得长,这个企业的价值积累是非常快的,所以这也成就了所谓的价值投资者。
 
巴菲特说:“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这其中的前提就是10年以后这个公司还存在吗?如果这个公司不存在的话,价值量是很小的。
 
其实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在想,老外说的东西在中国适不适用?
 
我去找了段永平说的一句话“所有的高手都是敢为天下后的,只是做的比别人更好。我们公司成功不是偶然的,坚持自己的‘Stop Doing List’,筛合伙人,筛供货商,慢慢地就会攒下好圈子,长期来看很有价值。”
 
在这里,我个人理解,敢为天下后指的是产品类别,因为你猜市场的需求往往很难,但是别人已经把需求明确了,你去满足这个需求,就更简单。
 
但如果找不到“差异化”的东西,那“敢为天下后”的产品就会成为悲剧。
 
所以“敢为天下后”的前提一定是你能够提供给用户群需要,而别人没有或不能提供的“差异化”的产品。
 
我觉得这个“差异化”差不多就类似于垄断,中国人和美国人想的都是共通的。
 

05 酒香还是要宣传的
 

我们再来说市场营销定律。
 
就跟我们现在成立基金一样,你觉得我的业绩很厉害,那我不用干别的,人就都来买了,这是很简单的事,但不可能。

蒂尔指出,营销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举特斯拉与爱迪生的例子。
 
爱迪生先做了直流电,发明了发电机等等,他把商务模型建好了,摩根也给他钱,但我们知道,现在家里用的都是交流电,而特斯拉才是那个对交流发电机进行改进,使其更适用于大规模交流电力系统的人,但他更好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他没赚到钱。
 
另外一个案例也是特斯拉,他发明了很多东西,比如意大利的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报,这里面所有技术的专利特斯拉早就有,最后他们打官司,特斯拉赢了,但就在官司赢的时候特斯拉已经去世了。
 
这告诉我们什么?你技术再牛,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没有找到很好的商业模式,你的生意也是要挂掉的。
 
酒香也怕巷子深,还是要宣传的。
 
这里我给大家稍微多说几句段永平关于营销和产品的2:8关系。
 
段永平说(外界)有个误解,以为我们很看重营销,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营销一点儿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产品。
 
没有哪家公司的失败,是因为营销失败导致公司失败,本质都是因为产品的失败。
 
当然我不是说不要营销,事实上我们营销做得很好。营销,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你想传播的信息传播出去(给你的用户)。
 
我这里是要强调,营销不是本质,本质是产品,营销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瞎说。
 
广告最多只能影响20%的人,剩下80%是靠产品。
 
营销不好,顶多就是卖得慢一点,但是只要产品好,不论营销好坏,20年后结果都一样。
 
都打广告可能说明市场大,大家都看好未来,但其实大家都打广告的效果和大家都不打的效果是很接近的,所以这是个囚徒困境,我们也常在这个困境中。
 
像苹果的日子好了,有点新东西出来,全世界一堆人哭着喊着到处说。
 

06 探索秘密最佳的地方
就是不为人所知的地方
 

最后来说企业文化。
 
四个原因使得现在的这些企业家或者现在的人们不相信梦想,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存在有价值的企业没被创造,不相信秘密,为什么?
 
第一,因为我们的精英式教育,不考试,为什么需要学?
 
第二,按部就班。
 
第三,因为精英在当代社会有很好的回报。
 
第四,地球是扁平化的。
 
那么到底到哪去找秘密?
 
蒂尔认为最大的秘密就是垄断的秘密,你一定要找到一个垄断的秘密,探索秘密最佳的地方就是不为人所知的地方。
 
他后面提了很多具体领域,比如癌症治疗、外太空、先进的运输方式,这就是后来马斯克干的事。
 
你创造一个秘密的时候,也就是创业之初,你要选择和别人讲,但讲的时候又害怕别人去干,因为你很弱小。
 
所以选择谁也不告诉和选择人人都告诉之间有一个黄金的平衡,那就是创造企业的价值。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秘密——温克沃斯兄弟的故事。

这两位兄弟是典型的美国白人精英,哈佛毕业,在2008年奥运会拿了双人划桨第六名。
 
这两兄弟在2002年计划创立一个叫「ConnectU」的社交平台,初期构想是串连全哈佛的学生,让大家可以透过平台交流互动,还可以在档案上设定自己的感情状态,目标是在哈佛打好基础后再扩张到全美市场,这款产品概念听起来几乎与后来的Facebook一模一样。
 
在2003年,两兄弟在搭好平台架构后,透过朋友介绍找来校友马克·扎克伯格担任程式设计师,在没有签订正式合约的情况下,口头协议请马克·扎克伯格帮忙写程序。
 
2004年扎克伯格与他的室友一起就成立了Facebook,温克沃斯兄弟发现这款产品跟他们的ConnectU概念很像,于是控告马克·扎克伯格侵害版权、盗用商业机密等多项指控。
 
两兄弟在打官司时看上的是Facebook股份,但律师团队却建议两兄弟接受4500万美元的和解金,多年缠讼后,两兄弟在2008年与扎克伯格达成和解,拿到了2000万美元现金以及1253万股的Facebook股票,当时的总价值高达6500万美元。

的确是很大一笔钱,但这个价值和现在Facebook的市值比,根本不值一提。
 
当然,虽说这个秘密很昂贵,但这两兄弟赔偿金到手之后,成立了温克沃斯资本,并且从2012年年底开始购买比特币,共投入1100万美元买进21万枚比特币。
 
在2017年底比特币价格达到近2万美元高峰时,两兄弟持有的比特币价值一度高达13亿美元,据统计两人拥有总量流通1%的比特币,这让温克沃斯兄弟身价飙涨,成为全球第一批比特币亿万富豪。


07 所有矛盾都是利益没有分配清楚


最后就是团队里一个很重要的点,要雇佣喜欢的人工作,为什么让本来可以在Google工作的人到你这个公司来打工?
 
一方面是机制齐全。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提供不可替代的工作机会
 
比如说加入PayPal,得是愿意相信电子货币会替代现实货币体系的人,你对这个工作要有信仰,从而促使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尽可能积极向上一点。
 
当然,初始员工尽可能个性相像,比如PayPal黑帮的成员。
 
第三,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大家分股权。
 
在开始共同创业的时候,你找的这些合伙人最好是你在现实生活里见过的,有深厚的交情,要不然就是碰运气。
 
之后最好要全职,当然蒂尔因为这一点错过了投资YouTube。
 
当然最终聊啥都不如聊股权,你把股权充分地分配好,就不会有矛盾,所有矛盾都是利益没有分配清楚。
 
还有,企业要不断地创新,如果企业一旦停止创新,企业就要崩塌了,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还没结束。
 

08 理想汽车的从0到1


这本书讲完了,大家都觉得发生在外国,能不能对中国有用?
 
我就讲一些中国的案例,李想在2022年1月份发了一个微博,文章题目叫《节奏把控对于创业的重要性》,讲的是从0到1,和从1到10的阶段。
 
从0到1的验证期,有96%的企业是失败的,核心比拼的是对自己的理解。
 
验证期标志性的特征是,从0开始到你能够吃到你所在的细分领域3%以上的市场分额,你具备一个显著的特长,能够成为行业的天花板。
 
在这个阶段,企业是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的,主要是和自身的成长速度在竞争,因为领先者根本不会把你放在视野里。
 
“比如我们三家(蔚来、理想、小鹏)2021年都做到9万多辆,其实在中国乘用车行业领先者那里,这个量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阶段,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个特长容易被原有的领先者忽视,但是对于用户是有价值的,因为你做的事情都很渺小,所以你只要专注做一个很细分的领域就可以了。
 
从0到1这个阶段,管理者的专业特长是最重要的,并以3%细分市场的获取为目标去快速成长和验证。
 
所以理想做了什么事情?
 
它就做了一款车,目标群体就是中产阶级的第二辆车——6座家庭用大型SUV。
 
这个车大概30多万,现在月销1万多量,我们用30万来算,两三万台就超过100亿的市场空间。
 
它就做这一款车,没干别的事情,所以它的财务报表表现得很好,很实在。
 
所以,在0到1的时候就干这一件小事情。
 
1到10的时候,存活概率会继续下降,千分之一的存活概率,比拼的是对别人的理解。
 
这个阶段你的规模会增长10-100倍,你会面对各种竞争,因为你开始侵入领先者和既得利益者们的领土。
 
有两点基本上决定了生死:
 
1、必须继续保持你从0到1验证期所建立的优势,这一点的疏忽是大多数企业从1到10快速死亡的根本原因。
 
2、在坚持放大优势的前提下,必须考虑竞争的要素,也就是必须面对竞争做更多必要性的工作,记住,是必要性,而不是选择题
 

09 中国的1到N,纳入到美国的0到1体系
 

因为这本书是很鄙视从1到N的,但中国人大部分干的是1到N,我认为中国的1到N,实际上是纳入到美国0到1的体系
 
大家可以想一下,马云是哪一年做支付宝?2003年,他们是什么时候做PayPal?1998年,差了大概五年。
 
Facebook是2003年做的,我们的校内网(人人网)什么时候开始抄袭的?2006-2007年,已经把抄袭的时间缩短到了三年。
 
硅谷今天做了一个事情,我们第二天就可以抄袭。
 
包括PD-1,我们有七八家企业可以做。
 
现在反过来了,中国做的事情拿到欧洲或者新加坡去抄袭,我们抄袭美国的时间越来越短,所以它感觉到恐惧。
 
就像班级里一个写作业的学生,原来你作业写出来,借我抄一下,回去要抄一个礼拜,现在三天就抄出来,我肯定不愿意给他抄,这就是中美矛盾的根源。
 
那我们的1到N是不是没有价值?
 
这些企业大部分是我们在A股投资的,如果你按照这个思维角度去想,这些企业都很难获得一个很好的回报。
 
但这些企业是不是有价值,要打一个问号,这也是我和蒂尔的想法不同的地方。
 
我自己找了一张图。
 


可以看到,中国的商业土地价格是在居住土地上面,最下面的是工业用地。
 
中国是极其重商主义的,比英国的辉煌时代还要夸张,极其注重制造业,把土地价格压得非常低,吸引美国从0到1的企业到中国来,然后我们帮他从1到N。
 
01是特斯拉,它赚走了大部分的财富,但我们也赚了不少的财富,这就是中国过去运行的一个体制。
 
而且说实话,我们股票市场相对于土地市场来说,应该是要小一个量级,这就是中国过去的体系。
 
但我们这个体系是不是比美国人差?我觉得不一定,因为在全球还不一定能找到其他这样的一个地方。
 
但是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非常薄弱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累积的是固定资产,现金流几乎没有。
 
我们的A股大部分是要给这些企业融资的,因为它没有积累资产现金流,这就是A股周期性疯狂和衰败的原因之一。
 
我们在0到1和1到N的产业地位上有弱势,但这是不得不做的。
 
我跟同事聊天说,A股股民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完善了我们政府和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帮他们完成了一个很大的任务,所以中国股民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最后不延伸太远,东方也会崛起的,我们投资股市还是可以赚钱的。
 
我觉得我们的资本市场,既要苟且理解1到N扩张需要资本市场共生的繁荣和覆灭,因为这种繁荣和覆灭它是不可避免的,但你要参与行动,因为这是你作为一个追赶者所必须要做的事情。
 
同时,也要对未来从0到1对于资本市场的必要性乐观以待,因为如果是0到1的模式,它更需要资本市场,所以资本市场的作用还是很乐观的。
 
现在的市场肯定比较困难,但困难的原因我觉得是来自于商业模式,以及和美国0到1和1到N的关系。
 
但是我们的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的资产负债表是在扩张的,是在变化的。
 
未来我们在资本市场上也会获得相应的回报,也会慢慢出现一些创新,新的目标。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谢谢大家!



往 期 推 荐

 跨期思考,总是跨期思考

 哈佛最漫长的研究:什么决定了人生的繁盛? 查理·芒格:如何低成本地从错误中爬出来? 历史的周期与成长• 麻烦和机会往往同时到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