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生态村恢复水循环应对气候变化
-
葡萄牙生态村“塔梅拉”
-
如何积极面对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
清流智库
“本土智慧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案例系列第3篇
这世界不该他们说的那样,这世界
该是你眼中的样子
The world is not what they say it is,
but what you see it as.
当巴基斯坦正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洪灾,承受极端天气带来的严重冲击时,我们该如何理解洪水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影响呢?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全球背景下,“气候危机”、“自然灾害”正在成为逐渐被主流关注的话题。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群人却在以平和、积极的态度面对当下的各种不确定。阅读他们的故事,也许能使正处于消极与焦虑状态下的你,获得难得且珍贵的力量。
葡萄牙的生态村
在欧洲葡萄牙的南部地区,有一个神奇的村子——“塔梅拉”(Tamera)。
在欧洲葡萄牙的南部地区,有一个神奇的村子——“塔梅拉”(Tamera)。这里犹如世外桃源,聚集了一群追求身与心、人与自然和谐状态的人们,他们试图将自由、尊重的理想,通过自己的实践付诸事实。近40年的时间,200多位村民在这里生产、学习与生活,村庄逐渐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生态村的典范,向外界不断传递着从战争到和平、从剥削到合作、从恐惧到信任的转化理念。
在塔梅拉的村头树下,图源:www.tamera.org
塔梅拉村位于葡萄牙西南的阿连特茹地区(Alentejo),占地约1.36平方公里(335英亩)。村子于1995年由三位德国人共同创立,拥有社会学、物理学及神学专业背景的三位创始人最初于1978年共同协作,试图创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以寻找世界面临生态和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很快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贪婪与嫉妒。于是,在1983年,他们在德国的黑森林地区开始了一场为期三年的“社会实验”。随后于1995年迁移到了现在葡萄牙西南的塔梅拉,并尝试将这种自给自足、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复制、推广到全球更多的地区。
位于葡萄牙西南的塔梅拉村
气候变化下的社区
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可达到700毫米,但由于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影响,已成为葡萄牙境内最干旱的地区。
然而,这个追求爱与和平的生态村所在的阿连特茹地区,其自然环境并不优越。虽然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可达到700毫米,但由于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影响,已成为葡萄牙境内最干旱的地区。这个水平的年降水量,本可以为该地区人口提供充足的饮用水、生活用水及灌溉用水,但这些降水并未得到充分及有效的使用。
葡萄牙的冬季雨量充沛而夏季相对干旱,就在几十年前,阿连特茹还是一个全年都可见到溪流的地区。如今,随着气候变化,频繁的极端天气,雨季短时强降水冲走了肥沃土壤中的养分,冲走了桥梁地基下的泥土,甚至许多公路与村庄、城镇因洪水而被淹没。同时,夏季的干旱,又使该地区大部分的溪流处于断流状态。
塔梅拉村内的民居,图源:Laura Pazo (CC BY-NC-SA)
塔梅拉的村民们没有因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而恐惧,他们理性且积极地回望人类对土壤及水资源利用的丰富经验与智慧,认为人类是拥有如何将沙漠或半沙漠地域类型转化为拥有溪流等水利景观的本土知识与经验的。
大多数情况下,荒漠化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在全球范围内不正确管理水资源的结果。塔梅拉的村民们认为,沙漠的出现不是因为缺少降水,而是因为人类以错误的方式对待水资源。在健康的生态系统中,表层土壤起到了类似海绵一样平衡水份的作用,以自己的节奏把降水吸收到土地中。然而,由于人类行为影响,过去几十年间天然的表层土已从地球表面消失了大部分,地球整体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吸收雨水的能力。
“半水循环”与完整的水循环示意图,图源:www.tamera.org
塔梅拉人将全球正出现的降水灾害称为“半水循环”的结果——无法完整的进行水循环——“我们一方面看到大范围的洪水、山体滑坡与基础设施损毁;另一方面看到干旱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灾难”,虽然我们把这些灾难习惯性的叫做“自然灾害”,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人为引起的。
让村庄恢复水循环
塔梅拉人尝试着找到一种方法,如何在缺少珍贵的表层土壤的情况下,使土地仍旧可以吸收水份。
为了使土地尽早地恢复拥有海绵平衡效应的表层土壤,使水资源再次完整的进行循环,塔梅拉人尝试着找到一种方法,如何在缺少珍贵的表层土壤的情况下,使土地仍旧可以吸收水份。他们逐渐产生了修建集水与蓄水设施的想法,尝试通过简单的景观系统将降水直接保留在雨水落下来的区域,从而逐渐恢复完整的水循环。
塔梅拉村民们正在挖掘集水景观,图源:www.tamera.org
无论东西方,人类自古至今有很多方法可以将雨水集中储存在土地上,比如建造洼地、沿等高线深耕建造梯田、植树造林、有机耕作以及在牧区配合特殊的牧场管理制度等,这些方法也可以组合使用。它们的基本原则是降水不应该流失,而是直接渗入它落下的土壤中。被土壤吸收的水份进入含水层,被净化、活化、矿化,所有自土壤中流出的水份都是“泉水”,它们可以稳定地为人类、动植物提供水资源,哪怕是没有降水的季节也如此。
塔梅拉的村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使用非常简单的技术,将受到荒漠化威胁的村庄再次变得肥沃。他们自己挖掘了排水沟渠与集水、蓄水景观设施,修建了大小不等的池塘与湖泊。这些集水设施没有使用混凝土和人工覆膜,保证水份可以缓慢且稳定地深入土壤,将丰沛的冬季降水有效地收集并导引至土壤的含水层。集水景观修建后不久,在塔梅拉村中即出现了新的活化“泉水”。直到现在,这些泉水依旧在为村中的溪流提供水源。
改造前后的集水景观,图源:Simon du Vinage
在塔梅拉,这些集水与蓄水景观被称作“Water Retention Landscape”,这个词始终与治愈自然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塔梅拉人认为,建设这些集水和蓄水景观,是对自然正在遭受破坏的积极且有效的回应。欧洲的生态与社会学家们纷纷表示,塔梅拉村的治水模式不仅对自然有直接的治愈作用,并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个案例也被记录到欧盟环境署发布的“气候变化适应10个案例研究”报告中(《Climate-ADAPT 10 case studies——How Europe is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参考资料:
1.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Climate-ADAPT 10 case studies——How Europe is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2018.
2.Jamie Bartlett, Is this Portuguese eco-village a 21st-century utopia? ideas.ted.com, 2017.
3.Monika Berghoff, Water: The Missing Link for Solving Climate Change, huffpost.com, 2016.
4.www.tamera.org/water-retention-landscape
编译:郭慧
-END-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塔梅拉生态村”的视频
清流智库正在与各方伙伴合作开展“本土智慧应对气候变化:川西平原水源地村落传统低碳启示”。通过专业调研、村民讨论、城乡互动、影像传播等形式,聚焦位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名录,但其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意义尚未得到充分认知的川西林盘及农耕系统,通过挖掘、梳理并总结其传统低碳生产生活模式,及其背后具自然人文和谐理念的生活智慧,为如何从本土经验出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新路径,详情可参见“相关阅读”:
宋英杰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季的天文划分法和节气划分法的优劣变化
清流智库
汇聚专家智慧链接决策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