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要拿着无性恋旗去参加舞会|无性恋之声
受访人Ada。摄影:Volta(图片由受访人提供,下同)
文|茜茜
受访人|Ada
Ada觉得自己因为发育得比较晚,从初中开始就显得比较迟钝,不像身边进入青春期的同龄人一样有关于恋爱或性的冲动。
当时她在朋友的推荐下接触到耽美文学,又从高中开始陆陆续续认识和深交了一些性少数的朋友,因此她很早就有性取向多元的意识,也觉得自己有义务了解关于性少数的知识。
她关注了“船思”(原跨之声)等聚焦LGBTQ的公众号和媒体,加入了社群,后来也关注了“无性恋之声”。
在关于感情和性的经历中,Ada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同。朋友们经常在聊天中谈论性和浪漫关系,流露出控制不住的兴奋,然而她对此不感兴趣,感觉自己“格格不入”。
即使在追星时,她也不会注意到生殖器或者其它和性挂钩的地方,甚至有些希望喜欢的男明星没有生殖器,以避免破坏整体的美感。
她能够接受性行为,自认并不是思想保守的人,也不觉得性是羞耻的,只是对性没有迫切的需求。因此在当时的男朋友想要时,她也愿意配合,甚至对于影视剧、小说里描绘得“神乎其神”的性感到好奇。
然而在实践过后,她觉得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和快乐。她觉得自己没办法完全投入其中,很快就会感到尴尬和无聊。
对方说的调情话让她浑身不适,很多行为也让她觉得不干净、难以接受,而即使她做出了最大程度的回应,对方依然觉得不够热烈并因此感到挫败。
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一度怀疑是不是遇到的人不对或者自己有什么问题,并在几次尝试和碰壁后变得不安和沮丧。
摄影:Volta
但在这一过程中,她也逐渐明确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相比直白裸露的“性感”,她更倾向于从审美的角度欣赏人的气质、外形、穿搭等方面,也能享受浪漫的氛围,但无论是接吻还是拥抱都很难全情投入,甚至觉得舌吻有点恶心。
加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她慢慢确定了自己对于无性恋的身份认同。
Ada依然在探索自己的浪漫倾向。此前她的亲密关系对象都是顺性别异性恋男性,但她觉得自己并不排斥和其TA性别认同的对象约会。
或者说相比于性别认同,她更看重对方是怎样的人。但由于并没有实践经验,她对此也并不确定。
回忆自己过往的亲密关系,Ada坦诚地表示自己曾经非常执着于“拥有一段美好恋爱经历以及性经历”,一度因为求而不得,焦虑到需要心理咨询。
如今,她逐渐接纳了作为无性恋的自己,也意识到了无性恋和有性恋之间的亲密关系中客观存在着的矛盾。
无性恋的身份认同打破了“以性为中心的话语体系”,找到了非性化的可能,这缓解了她对亲密关系和性的焦虑。
如今,Ada很庆幸自己是无性恋。就像她的无性恋启蒙、《权力的游戏》中的无性恋角色瓦里斯一样,“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因为欲望的牵制,而失去更多追求自我和美好的自由”。
另一方面,作为无性恋社群的一员,她希望能打破人们对无性恋的一些误解。
同志们可以举行盛大的游行,而无性恋被人熟知的程度不高,甚至在很多性少数眼里也不被承认,遑论尊重,这让她感到悲哀。
她希望无性恋者的心声能被更多人听见,为当下由有性恋主导的亲密关系和审美体系打开更多元的想象。
作为一位女性主义者,她厌恶作为女性被视为性客体,也反对将女性的自我赋权狭隘地理解为在性行为中掌握主动权。
无性恋者可能不会成为性行为中的主导者,但依然有获得尊重的权利。而从审美的角度,Ada也反感媒体和大众盲目追逐某种单一的性感,并将它视为美的评判标准。
摄影:大东(如有错误请指正)
Ada的另一个身份是Ballroom文化(可翻译为“舞厅文化”)中的Voguer(即跳Voguing舞蹈的人,下文有相应说明)。
Ballroom文化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地下文化,最初的主要参与者是非洲裔和拉丁裔的跨性别女性及男同性恋群体,也有部分属于顺性别女性、亚裔等。
TA们由于自身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遭受歧视,因此这种对于主流的反抗性,始终是Ballroom文化的底色。
六七十年代,很多年轻的社群成员因为性别和性取向认同被原生家庭抛弃,流离失所。社群中有足够资源和能力的人就会收养TA们,形成家族(House),共同抵御风险、争取荣誉,也与别的家族相互竞争。
Ballroom包含走秀、妆容、服装等多种项目的比赛,用多样的形式“开拓出这个群体中每个人不同的光芒”,而Voguing则是发源并发展于其中的一种舞种,包含Old Way/Pop Dip Spin、New Way和Vogue Femme三种舞蹈形式。
2016年,Ada通过来自乌克兰的Irina Milan老师接触到Voguing,也与其TA同学们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并于2018年10月成立为家族The Kiki House of Kawakubo——这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Ballroom&Voguing家族。
TA们中大多数常住上海,经常一起跳舞聚会,另有一位常住北京,两位目前由于疫情而待在国外。
尽管不像早期的家族一样真正住在一起,甚至很少有机会团聚,但Ada说家族成员之间始终保持着很多关于琐事或观念的交流,互相理解和包容——借用一位前辈的话说就是“彼此选择的没有血缘的家人”。
House of Kawakubo at Voguing Shanghai Ball
(摄影:白小年)
Ballroom文化中没有固定的框架来限制表达和追求,Ada认为这对她的自我探索和身份认同帮助很大。
一方面,她通过与社群成员的交流,了解了性少数群体的生活经历和诉求,认识到性别二元论的不合理之处,也决心为反对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而发声。
她说,自己对于女权主义的认识一度是偏激的厌男,但是在社群中看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意识到平等问题比自己预期的更为复杂。
另一方面,Voguing在整体上赞颂女性气质,但不只鼓励一种舞蹈风格,让她得以探索自身的女性特质并反思刻板印象。
Ada最初接触的舞蹈形式是New Way,可惜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无法继续学习。
2017年,她开始尝试追求女性气质和性魅力的Vogue Femme,但由于她对性感的理解和主流所推崇的不同,似乎始终不得其法。
从2019年年末开始,她由于受伤休养了一段时间,意识到了自己并不符合刻板印象中的女性气质,对性也有独特的理解——这也为她的无性恋认同“推了一把”。
她接纳了这样的自己,也发现了更适合的Old Way风格:它优雅、偏力量感,但也不是反女性气质,而是能展现任何的气质和形象。
Ada在Old Way Battle中(摄影:Volta)
然而,Ballroom并不是世外桃源,Ada认为除了基于资历和贡献的等级区分,其中也存在某种隐形的内部不平等。
Ballroom并不是为顺性别女性建立的,因此她们可能更难得到关注和认可,她们所受到的歧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比如在Ada学习Vogue Femme的时候,有人会觉得作为顺性别女性,展现女性气质和性魅力对她来说应该是非常“自然的”,同时也会默认她是直女。她认为需要破除这样的刻板印象。
此外,Ballroom文化在中国发展很晚、规模很小,19年左右才逐渐成型。相比美国的前辈们,本土的社群成员话语权较小,难以根据国情进行调整。
Ada所在家族的家训是“艺术,爱,创造力”,希望不局限于Ballroom的环境或单一的舞蹈形式,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更多人投身其中。
Ada在审美上偏好冷静克制的风格,自嘲在Ballroom圈子里仿佛一个老古板。
她偏好极简风和独特的设计感,喜欢山本耀司的设计风格,喜欢冷暗的颜色,喜欢“比较安静甚至比较平淡”的音乐。
Ada觉得自己的这种审美偏好可能和无性恋的性取向有关,但她始终推崇多元的审美:“我们追逐美的路是那么长,要时刻提醒自己开放思考,当下理解不了,但是愿意用心去欣赏也是好的。”
她笑着说:“无性恋旗帜的四种颜色都是我很喜欢的,总有一天我要做个以无性恋旗帜为灵感的造型,拿着无性恋旗去walk ball(参加舞会)!”
参考资料:
House of Kawakubo:《Voguing简史 - A Brief History of Vogueing and Ballroom Culture》,https://mp.weixin.qq.com/s/dThBOzV5Ihhxkh6G7o5hag
END
往期回顾
赞赏作者
觉得文章不错的话,欢迎给作者茜茜打赏噢!您的赞赏将全额且直接由作者本人接收!
注:您的赞赏是您对作者的自愿赠与,不经过机构账户,因此不列入机构财务公开的范围。
科普时间
我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无性恋?
归根结底,只有你才能判断自己是否是无性恋,是否愿意认同为无性恋社群成员,以及是否愿意使用这一标签。
你可以参考AVEN的定义“感受不到性吸引(Sexual Attraction),或者对于发生性关系没有内在的欲望(Intrinsic Desire)”,也可以参考其TA无性恋社群成员的经验。
无性恋之声也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相关问答以供参考。
我能感受到来自某些人的吸引,但不想和TA们上床,那么这和我是无性恋者相矛盾吗?
不矛盾。如果你不会发自内心地想和另一个人上床,通常你所感受到的并不是性吸引。
无性恋者也可能感受到审美吸引、浪漫吸引、感官吸引等,大家不妨参考之前关于不同种类“吸引”的概念介绍。
资料来源:
https://www.asexuality.org/?q=general.html
圈内文化
海绵宝宝
该形象出自同名动画《海绵宝宝》(SpongeBob SquarePants)。
2002年,该片作者Stephen Hillenburg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海绵宝宝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无性恋(原文:“I always think of them as being somewhat asexual.”)。
2020年,尼克国际儿童频道发布了一条庆祝骄傲月的推特,附有一张彩虹色的海绵宝宝图片,被认为是正式为海绵宝宝“出柜”。
Photo by todd kent on Unsplash
资料来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ongeBob_SquarePants_(character)#cite_note-40
http://news.bbc.co.uk/2/hi/entertainment/2313221.s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