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非二元无性吸引者的自我探索|无性吸引之声

无性吸引之声 无性恋之声 2022-11-23

文|Kev


(本文根据受访人桃香的经历而写作)


我们正在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而不是由于表述的缺陷,继续造成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


文中我们均以「无性吸引」表述Asexual,恳请读者注意!


关于正名,我们有着完整的论述,之后将择时正式说明,欢迎大家留意。


补充说明:我们将适时进行公众号名称及Logo、横幅的变更,但在文中提及机构时,均表述为「无性吸引之声」。


桃香的自我探索历程,是与自己在性与爱关系上的困惑相伴的。


作为一名非二元性别无性吸引者,从小桃香便早早感受到了来自传统世俗的压力,TA常常因为性别的规训而感到不安。


但在那时,桃香对性别认同、性倾向等性/别相关概念从未听闻——尽管遭受着世间对TA种种压抑、欺凌,却不知那些都是性别暴力。


追溯回早年,记忆里多是残酷的画面:


小学时,桃香被同学强行拉拽进异性卫生间;初中被同学强行扯开衣服脱下裤子等等遭遇;青春期的同学们谈论黄色笑话时,桃香不仅永远插不上话,而且经常成为黄色笑话中被嘲讽的对象。


TA是霸凌的受害者,却被老师和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为什么人家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不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吗?”


整个中学时代,TA在人群里孤立无援,如同一个边缘人。


从20岁左右的年龄开始,桃香便在性与爱方面经历了长期的困惑。


大学时期,桃香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材上,看到“性爱”被归类在爱情几大要素的首位。


TA对此不能理解,便向老师请教,得到的回复并未让TA满意;向同学请教,同学却以“没有性哪里来的爱”敷衍。


桃香于是对性与爱的关系越加困惑了。


Photo by Hush Naidoo Jade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那时,大学校园随处可以看到大量无痛人流和“重金求子”广告,再加上夜间常常听到同学们随意谈论各自的性经历/性经验,也更加剧了TA内心对性与爱关系方面的不安;可TA对此始终没有答案。


终于在某一天,桃香内心的痛苦无法排解,于是来到心理咨询室求救。


接受咨询时,TA直接讲出自己在性与爱方面的困惑:“我渴望没有性的纯洁爱情,今后可能没有结婚生子的打算。”


然而整场咨询中,桃香没有被聆听,却是受到种种道德的批判:


“你是独生子女吗?如果你真的打算不结婚不生孩子,你父母忍受得了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吗?


“因为你的自私和不孝,导致自己家族断了后,这让你父母百年之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你不能只考虑自己,也不能只考虑现在,好好想想你今后怎么办,也好好为你的父母和家族想想。


“因为你现在还没有结婚,也没有性经历,所以不知道无性婚姻有多痛苦。你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性心理幼稚,也可能在逃避婚姻与家庭方面的责任。


“你现在还小,等你真正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或许就会考虑结婚生子,回归正常的生活。等你做了父母,就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


此刻的桃香是困惑的:难道结婚生育就是必须的吗?难道自己真的如对方所评判的那样,是一个自私不孝的人吗?


从大学本科开始,从前的同学相继结婚生子,桃香也开始被别人问及婚育状况。每当TA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婚恋观时,得来的总是不解与不友善的回应:


“婚姻需要两个人,甚至两个家庭的磨合。感情是可以在婚后培养的,而且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粘合剂。


“你说只想恋爱不想结婚,是不是不想负责,和人家做了那种事之后就一脚把人家踢开?


“如果你一辈子都是处,也没有一儿半女,不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和不幸吗?


“你会娶一个30岁以上的大龄剩女吗?如果对方满足不了你的生理需求,不能给你生孩子,也不做家务,不孝敬公婆,你还要把她当祖宗一样供著吗?” 


Photo by Jiroe (Matia Rengel) on Unsplash


随着年龄增长,婚育越发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2020疫情年长期居家,桃香开始被长辈催婚;尤其当长辈在电视上看到失独的中老年父母形象和相关新闻报道时,催生的压力更像山一样涌向桃香:


“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情。


“丁克年轻的时候自由潇洒,等到老了就后悔莫及。


“岁数太大不好生孩子,结婚生子是必须的;你也要两个孩子,这样孩子之间有伴。


“无论一个人的学术搞得有多好,事业有多成功,如果没有一个贤内助,也不能算得上幸福,因为家庭是最重要的!”


长期以来,桃香对性别认同和性倾向等方面的困惑没有解决,TA越加地对“性”感到不安,只是坚持着自己“渴望没有性的纯洁爱情”这一特有而朴素的观念。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TA接触到的信息开始多样,逐渐了解到人生不是只有男女恋爱然后结婚生子这样的道路。


世界上不仅有丁克和终身未婚者,还有用LGBTQIA+表示的性少数群体。


那时,TA第一次认识到了这世界上有着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等性/别身份的存在。


让桃香真正打开性/别大门的,是2021年的冬季,当时“凤梨在行动”公众号主办了一次以“反对性别暴力”为主题的线上活动。


在那场活动中,桃香认识到了家庭暴力、校园和职场霸凌等都属于性别暴力;性别暴力的受害者不仅限于指派性别为女性的,也有指派性别为男性的;性别暴力不仅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性之间。


桃香还认识到,除了性骚扰和性侵害,以不合时宜的性别观念规训别人,催促甚至逼迫别人结婚生育,对他人(性别认同和性倾向等)性/别身份的歧视侮辱和诽谤中伤,也同样属于性别暴力。


春天以后,桃香又成功报名了香港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彩虹法律研修班线上课程。


TA由此系统地学习了各种性倾向和性别认同术语,认识到LGBTQIA+是当前社会对性/别少数最包容最友善的表示方式,终于解开了自己长期的困惑——


原来自己的性吸引倾向是无性吸引,自己的性别认同是非二元性别!


桃香在日本留学时拍下的一些日本铁路的风景。桃香认为:“铁路道口是不同种类道路和交通工具的交汇,由不同种类和不同的交通工具,不仅可以想到不同的性别身份,还有人际关系的边界。当二者能够保持安全的边界时候可以互利,否则一旦逾越安全边界,就会引发冲突和事故。公路和铁路,是不同的交通方式,但是都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交通出行的方式是多元的,性别身份也应该是多元的。”


多年的疑惑渐渐被扫除,桃香眼前终于出现了一条道路、一个方向,通往TA自己性别认同、性吸引倾向的真相。


不久后,桃香奔赴日本留学。TA所就读的学校,无论作业还是课堂讨论中都可以大量提及性别相关话题,事务室满插着彩虹旗,学生的着装也完全不受干涉。


由此可见,学校的性别环境十分友善,教职员都十分尊重学生的性/别身份。于是,TA慢慢开始对身边的老师同学出柜。


桃香拍摄的风景照片


第一次出柜,是对学校的アドバイザー先生(日本院校的行政性职位,也可能有授课任务)。


在这位老师的历史社会文化课程上,老师首先讲到了日本人的家庭价值观,随后向同学们发送匿名的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关于婚姻家庭的观念(包括但不限于是否有结婚的打算,理想的婚恋对象是什么类型,婚后想要生育多少孩子,以及原因)。


在那个问卷中,桃香写下:


“今后并不打算结婚生子。


“首先,我是LGBTQIA+群体。当我认识到自己是谁,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意识到了不应该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做出一切后果由自己负责的事情,更不应该背叛自己的身份做出昧着良心的事情。


“其次,我厌恶人际之间的性行为,也不忍心看到一个女性因生育而给自己带来身心上的各种痛苦,甚至生命上的风险,这些代价是要女性独自承担的。


“再次,我对小孩子没有耐心,不想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理想的婚恋对象,是能够彼此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其中包括相互尊重对方的癖好,不介意对方的过去,尤其不介意对方遭受过性侵害,因为这不是受害者的过错。”


课上同学共有18人,其中5人明确表示不想结婚生育,出于“结婚太麻烦,只想和不同的人谈恋爱”“和男人交往太麻烦,只想和姐妹在一起”“担心在婚后遭受家庭暴力”“担心处理不好婆媳关系”“担心生育对身体的伤害”等方面的顾虑。


明确表示想要结婚和生育的,给出的理由是“有伴侣可以共同承担人生风险”“非常喜欢小孩子”“向往几代同堂的大家族”等等。


此外,课上还有同学对自己今后是否结婚和生育表示“不确定”。


当时,桃香是唯一一个表明自身LGBTQIA+身份的人。


Photo by Alexander Grey on Unsplash


后来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电车上,桃香意外碰到一名老师。


TA们首先就考学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桃香讲到自己希望研究性别相关的内容,随后大胆诉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选择性别研究的契机,一个是因为自己的性别暴力遭遇,一个是发现我自己是一名性少数,具体来说是非二元性别无性吸引者。”


桃香拍摄的风景照片


听到桃香所述,对方表示了解,问道:“你是认为自己既不是女性,也不是男性吗?”


桃香便讲述自己厌倦了“男性应当怎样,女性应当怎样”这样的性别规训。


从前的自己,常常因为性别的规训感到痛苦。


面对长辈们的催婚,同学们讨论的各种黄色话题,桃香从来无法理解,也不明白主流有性吸引(以前多表述为“有性恋”)的人们为何对性充满着兴奋和渴望,甚至把性爱当成人生的价值和必须完成的义务。


某一天,桃香意外路过一家贩卖成人用品和AV的店铺。看到那些男性视角下的AV等物品时,桃香不仅不会感到性兴奋,反而内心尽是失落和抑郁。


TA从中只是深刻地感受到异性恋男性以性为手段对女性的压迫,由此引发了对于女性生存现状更深的思考:


“女性从小被灌输贤妻良母的观念,高中毕业之后不被允许就读(常规的四年制)大学,(二年制)短期大学甚至高中毕业之后被迫和不喜欢的异性结婚,结婚之后被迫生下多个子女,同时遭受丈夫和公婆的性别暴力。


“现在由于新冠疫情,丈夫的收入减少了,该女性由此可能遭受更严重的性别暴力。”


在那一刻,TA彻底明白了女性生命的脆弱和生活的艰辛。


这是一种无性吸引者和女性主义者特有的不安情绪,只有同样性/别身份和性别立场的人才可以理解。


漫漫自我探寻道路上,桃香不断的觉醒,不断的彻悟,TA既是一名性别少数者,也是一名女性主义者。


和无性吸引有关的日剧无法相恋的两人截屏


从前在国内上学时,除了在心理咨询期间的不友善遭遇外,桃香也在生活各处感到压力。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关于女性和儿童权益的文章时,由于桃香发表出反对性别刻板印象的言论,所在院系的领导和其他老师对TA发出了警告,以“引起了他人不安”为理由要求TA删除所谓的“不良言论”。


让桃香更加难以接受的是,身为中年女性的院长,在院系的学生大会上随意公开批判“娘炮”这一所谓的“不良社会现象”,甚至有男同学因为使用女性化的社交媒体头像而被警告批评;然而,当有女性硕博士生了孩子,竟然可以在院系的学生大会上受到院长和其他老师的公开庆贺,尤其因为生下的孩子是男宝宝。


和无性吸引有关的日剧17.3 About 有误,见上张截屏


桃香当时不确定自己或者对方做错了什么,只是感觉长辈们是上了年纪、观念传统保守的人。


直到后来打开了性/别的大门,TA才意识到,身为非二元性别无性吸引这个性/别身份的TA并未做错什么。


但是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以顺性别异性恋的规范规训所有人,就是一种性别暴力。


比起自我性别探索中的困惑,TA因自身性/别身份所受的伤害,更多源自不正确的性别观念。


性别的探索之路,不是一蹴而就,而经常是长年的困惑与思考,因长期受传统规训的影响而对自我身份的怀疑,以及新旧观念冲击下对自我身份的再度认识。


每个人生而具有独一无二的性/别身份,正如长相和名字,世上没有完全同样的两人。


表示身份的标签是简单抽象的,而每一种身份的人则是复杂又具体的;因此,每个人都是某一种少数,正是无数的“少数”共同组成了这个世界。


身为一名性少数者的桃香,希望通过TA自己的故事,为无性吸引这一性吸引倾向,为非二元这一性别认同发声。


无性吸引往往是各种性别身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


它最隐形,作为少数中的少数,总被主流社会的人们误读成性压抑、性功能障碍、不孕不育、亲密接触恐惧症等生理和心理疾病,或是禁欲者、独身主义者等。


其实,真正的无性吸引者和其他性/别身份的人们一样,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情感需求,渴望获得其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与非无性吸引倾向的人们一样,存在于人群之中。


图中文字含义为“停止厌女”


“无性恋(无性吸引)的性(吸引)倾向,可以帮助所有性/别身份的人理清性与爱的关系,打破关于性行为、性(吸引)倾向和浪漫倾向的混淆。(本句的两处“性倾向”特指性吸引的指向。编者注)


“每一种性别认同和性倾向都是正常的。性别认同和性倾向,仅仅是性/别身份的一部分,无关人品好坏,是不能通过外在的暴力强行改变的。


“大家或许听说过某个人曾经是一种性倾向,后来又变成了另外一种性倾向;或者曾经是某种性别认同,后来又变成了另外一种性别认同。


“实际上,这样的变化,其背后是所掌握的性/别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及对自我的探索更加深刻的结果。


“当你探索自身的性/别,发现自己属于性/别多元群体的时候,不要担心,不要害怕,而应当感到庆幸。


“因为你有机会探索自身的性/别,仅仅从这一点来看,你就比身边的大多数人活得更明白。


“你因此不会像别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你不会为了满足别人的要求和期待而做出一切后果由自己承担的事情,真正做到善待自己,为自己而活。”


Photo by Raphael Renter on Unsplash


END


往期回顾

TA是无性吸引者,也是无性别者

“什么是爱”:一位浪漫倾向酷儿的追问

质疑与诘问“正常”与“不正常”:走近日本作家村田沙耶香

一个认真考虑放弃浪漫关系的人

无性恋狼人杀:你能找出隐藏的有性恋吗?|无性恋之声×毛线帽小坎肩


欢迎扫码联系小助手加入社群


我们的家族


欢迎点击这里加入小组




无性吸引之声

关于无性吸引(无性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机构横幅待变更名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