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即思政(七)| 《植物育种原理》中的课程思政--农学院 李保云
贯彻育人大纲,落实立德树人。
CAU
课堂思政教学案例集
(七)《植物育种原理》--李保云
教师介绍
李保云,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育种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中国农业大学大北农教学名师。主讲本科生必修课《植物育种原理》、《农学专业实验》、研究生学位课《高级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理论与案例分析》等课程。所授课程《植物育种原理》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称号。
课程介绍
植物育种原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是以植物育种原理、育种方法和重要目标性状选育为核心的一门艺术和科学。植物育种原理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内容涉及育种目标、种质资源、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远缘杂交与倍性育种,轮回选择、分子设计育种等)、主要目标性状(作物抗病虫性,作物抗逆性和作物品质性状等)的遗传特点和品种选育、审定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植物育种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假说、基本育种方法和技术,了解植物育种的最新发展。学会应用植物育种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植物育种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该课程以 “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我校的校训和校风为宗旨;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具有三农情怀和扎实专业知识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现代种业领军人才。
在价值观层面,培养学生农为国本、爱国、爱农情怀;培养学生用哲学辩证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诚实品格;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责任担当意识。
在知识层面,培养全面掌握植物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人才。
在能力层面,培养能独立、灵活开展植物育种工作的人才;培养具备自主学习、创新创业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经典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和展示
在教案中,将思政元素渗入到教学知识点中。针对国家重大计划有关的内容(如种质资源)和争论比较激烈的内容(如转基因)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能感受到国家粮食发展战略对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也能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学习与讨论过程中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课件设计上,我们将与思政元素有关的内容作重点标注,以引起同学们注意,使学生在学会应用植物育种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践问题的同时,在思想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升华。
在课堂讲授中,把思政教育渗透到课程讲授全过程。① 以课程相关知识点为基础,结合科学家事迹,如袁隆平、李振声、李竞雄、蔡旭、李晴琪等科学家的爱国、敬业、创新事迹。在课程讲述中切入相关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② 课程教学始终贯穿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等科学思想,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逻辑与辩证思维能力等。如结合杂种优势理论的发现、应用等过程,教会学生用哲学的思想去看待和处理科学问题,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的健康发展。③ 以学生为主体,做到育人与成才并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思考,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④ 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认真顽强、诚实守信、坚持真理等优秀思想品质。植物育种实践课,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中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植物科学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并提出个人见解。形成坚持真理并勇于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思想。
以水稻杂交种讲授为例,围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在专业知识讲述过程中插入相关科学家故事;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责任担当教育。
课程思政融入效果
该课程思政育人成果获得了学校督导教师和参加观摩课青年教师的充分肯定。校督导教师多次给出满分评价。青年教师普遍认为:“课程思政融入自然,案例选择典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受到了思想教育。”
该课程思政育人方案已实施两轮,课程负责人在农学院青年教师培训会上进行了交流之后,农学院温媛等14位青年教师和草业学院的陈军老师观摩植物育种原理课程教学,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认为这样进行思政教学,“润物细无声”,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思想水平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应本校资环学院邀请,课程负责人介绍课程思政教育经验,并对课程思政教育展开深入讨论,交流教师收获很大。应海南大学邀请,课程负责人进行了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编辑:王宇超